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黨建--時代先鋒

來源:新華網2010-09-01作者:

他是一個被醫生判了“死刑”的人,面對晚期肝癌,他笑對人生,邊化療邊工作;他依然像患病前一樣,執著于黨的事業,勤奮踏實,心系群眾;多年來他“說一事干一事、干一事成一事”,始終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群眾的利益和冷暖放心坎兒上。

他46年如一日,扎根農村,默默耕耘,被村民稱為“永不松套的老黃牛”。他就是安徽省無為縣蜀山鎮新安村黨總支書記王坤友。最近,安徽巢湖市委發出通知,號召全市黨員干部向王坤友同志學習。

他說:“我是個黨員,組織上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他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盡管歲月已經在它們的周圍添置了許許多多的褶皺,面頰也被打磨成了暗淡的灰褐色,但瞳孔里依然散發出一股深深的暖意。

這就是身患癌癥的王坤友給人的第一印象。多年來,王坤友堅定、樂觀,對黨有執著的信仰,把服從組織安排作為自己的“天職”。

王坤友說:“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簡單。”參加工作40多年來,他一直在村里村外打轉。從村干部干到小鄉副鄉長,又從鄉干部“降職”到村干部。對于組織上的決定,他從來不討價還價。

2001年春節剛過,組織上找他談話,準備讓他擔任建成村黨支部書記。建成村是全鎮最困難的村,前一屆村兩委班子只干了8個月,就剩下一名會計在留守,很多干部都不愿去。

第二天是元宵節,王坤友卷上鋪蓋就去了建成村。“一個外村人來干書記,難道我們建成村沒人了?”一個村民嚷嚷著,把他的鋪蓋扔出了村委會辦公室。王坤友不吱聲,但心里明白,越是群眾不理解,越是要堅持下去。

為了打開建成的工作局面,他換下牛皮鞋,穿上黃球鞋,頭頂大草帽,進村串戶,找老黨員交流,與群眾談心。經過深入調查,王坤友得知,村級債務110多萬元,人均負債1000多元,但村民欠村里的也有60多萬元。村里的“糊涂賬”最讓鄉親們窩心。

如何獲得群眾信任?必須給群眾一本“明白賬”!每天一早,他拎著一只大竹籃出門,里面裝著一沓沓陳年舊賬一家一家地走,一筆一筆地算。兩個多月下來,當年就化解村級債務30多萬元。隨后,他又將村里的400多畝拋荒田集中起來,實現了田成塊、路成網、水灌通。荒地對外發包后,每年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多元。

建成村的工作剛剛理順,王坤友又接到新的任務:組織上調他任新安村黨支部書記。新安村地處西河圩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易澇易旱,群眾意見大。2006年5月,沒水插秧,村民著急萬分。他調查發現,內河的河床比外河的還高,水怎么能引進來呢?他決定發動群眾,開挖溝渠。河床長期淤積,滿是蒿草。村里的主要勞力都外出打工了,他和村干部一家一戶做工作,當天就動員了200多人參加義務挖渠勞動。經過群眾一天的奮戰,河床下降了七八十厘米!

看著引進來的汩汩清泉,群眾歡呼雀躍。這下,6個村民組的900多畝地就能順利插上秧苗了。但村民想到他生病的妻子,都為他黯然落淚。

一件件好事讓群眾看到了希望,也樂在了心坎上。村民徐關懷有點想不通:“剛搞好一個癱瘓村,現在又接個爛攤子。你這是何苦呢?”王坤友哈哈大笑:“組織上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誰叫我是個黨員呢!”

群眾稱他“友書記”,只因他把群眾當親人

在每個工作過的村子,王坤友帶領干群修路、疏通抗旱渠、訪貧問苦,一件件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村民習慣稱王坤友“友書記”,不僅因為他的名字中有個“友”字,更因為他把村民當朋友、當親人。

曾經當過幾年村小學代課老師的姚玉平家庭條件并不好。2003年因患上一場病花去不少錢,恰是這年夏天,女兒要考大學,經濟困難的她不打算讓女兒繼續讀書了。

她沒想到,王坤友找來了,對她說:“不能重男輕女,村里還沒有大學生,要繼續讓她讀書。”她說:“家里經濟實在困難。”王坤友說:“這個我來想辦法。”

姚玉平心想,他的家屬治病還要錢,你哪來錢借我喲。但沒過幾天,王坤友拿了4000元過來,也正是這種支持,給姚玉平女兒繼續讀書帶來很大支持。當年高考,姚玉平女兒考上重點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現在讀到了博士,也是村里的第一個博士生。“我們全家都很感激他,女兒說,要不是他,就不會有今天。”姚玉平激動地說。

幾十年來,他走到哪里,就把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帶到哪里。2006年,程灣自然村程克儉夫婦倆先后因病去世,丟下兩個孩子,一個10歲、一個12歲,無依無靠。“小乖乖,往后,我就是你們的爺爺。”王坤友跑民政部門給兩個孩子辦低保,協調學校讓兩個孩子上學,照顧兩個孩子生活,一年四季的衣服、被子也幾乎給包了。

王坤友有一個習慣,工作在哪,他就將家搬到哪。老伴去世后,子女擔心他的病情,要照顧他,但他還是選擇一個人住在新安村,他的宿舍就在辦公室的后面,相隔不到十米,為的是村民隨叫隨到。

他留給村民的是幸福和歡樂,留給自己和家人的卻很少

2010年8月4日,38攝氏度高溫,熱浪逼人。在新安村村部旁邊,王坤友簡陋的家就在那里。兩張木床、一個柜子、一臺老式電視機外加一張木桌,這就是王坤友所有的家當。

“大雜居的土坯房、半面墻的瓦房、石棉瓦工棚……爸爸在哪工作,他就把鋪蓋卷背到哪,感覺沒有他住不下的地方。這個‘家’的條件就算最好的了。”王坤友給兒子王平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王坤友自己這樣也就罷了,妻子兒女也跟著“受罪”,家里的房子越住越小,開發泊山洞那幾年還跟著住進了工棚。2000年,王平準備結婚了。“不能把工棚當新房吧?”看著朋友結婚都有新房,王平向父親抱怨。

“孩子,別急,這事我來想辦法。”王坤友說不急,其實比誰都著急。過了幾天,王坤友興奮地告訴王平:“婚房有地方了!”原來,王坤友將自己的辦公室隔成了兩個房間,里面一間就作新房用,等新婚一結束,就恢復原樣。這讓王平哭笑不得。新婚前一天,大家一起布置婚房,等房里只剩他們爺兒倆時,王坤友對王平說:“孩子,爸對不住你呀,結婚也沒能給你置辦一套新房……”話一出口,眼里泛起了淚花。

妻子何月梅因患乳腺癌晚期在合肥做了一次手術。沒想到有一天,王坤友頭戴草帽,腳穿拖鞋,褲子挽到大腿,腿上沾滿了泥漿,突然出現在病房里。

看著自己的老伴忙得連衣服都顧不上換,何月梅拉著王坤友的手說:“坤友,你能來我就高興,不來我也不怪你。明早你就回去吧,村里還有一大攤子事情等著你呢。我這兒,還有娃兒們照顧呢。”

王坤友聽病重的老伴這么一說,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臨走時還說:“月梅,等我忙過這一陣,一定好好地陪著你。”

今年清明,王坤友來到老伴的墓前,感慨地對兒子說:“這輩子我最愧對的就是你母親,她那么支持我,我卻照顧她很少。”說著,眼淚就下來了,“等我去了以后,就和你媽在一起,到時候好好陪她……”

2009年8月19日,一紙“肝癌晚期”的診斷書擺在了王坤友的面前。王坤友沉默了,半晌后,他對陪著來的村委會主任張君長說:“你們回去吧,把村里的工作干好,我就放心了……”

幾十年來,王坤友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在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后,他依然和從前一樣,整天忙碌著。很多人無法理解王坤友,他只是笑著說:“人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干好一天事。”

王坤友說,焦裕祿就是他的青春偶像。年輕的時候,王坤友沒少看有關焦裕祿的書籍,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今天,他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葛如江)


責任編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清苑县| 驻马店市| 钟山县| 辽宁省| 察隅县| 乐陵市| 民乐县| 延吉市| 景泰县| 文登市| 阿坝县| 耒阳市| 会泽县| 合山市| 彭泽县| 临潭县| 博白县| 巴林左旗| 阿拉善盟| 岳普湖县| 昆山市| 区。| 通城县| 全椒县| 扬州市| 平谷区| 班玛县| 井陉县| 霞浦县| 工布江达县| 防城港市| 商都县| 烟台市| 通城县| 莒南县| 襄樊市| 松溪县| 乌兰浩特市| 辽宁省|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