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黨建--時代先鋒

用詩歌點亮鄉村孩子的夢想——記霍邱縣戶胡鎮中心小學教師董艷

來源:《江淮》雜志2024-07-31作者:衛 瑩

螢火蟲,有夢想/提著燈籠照家鄉/青草地,山坡上/哪里都有小燈光/螢火蟲,追夢想/提著燈籠趕路忙/孩子孩子,你別慌/一盞一盞全點亮。

這是霍邱縣戶胡鎮中心小學教師董艷寫給自己學生的一首詩——《螢火蟲》。

從教17年來,董艷用詩人的情懷做教育,給孩子們寫詩,教孩子們寫詩,在鄉村孩子們的心里種下詩歌的種子,讓詩歌成為點點螢光,照亮孩子童年的夢想。

董艷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

孜孜以求探索教學模式

2006年,從師范院校畢業后的董艷回到家鄉霍邱縣,在馮井鎮的一所小學工作,那是她職業成長的第一步。為了“學做教師”,董艷一遍遍在寢室模擬課堂教學,將報刊中的優秀教師做法摘抄在備課筆記本上……憑著一股子韌勁,入職一年便成為一匹黑馬。一路過關斬將,董艷拿到了縣小學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打破了獲獎教師的教齡紀錄。

2007年,董艷在一次外出學習時,被城市孩子豐富的閱讀環境所吸引。回來后,她看到簡陋的教室,望著僅有的幾本被學生傳爛了的書,不禁問自己:“我應該為鄉村孩子做些什么?”她決定要帶班上的孩子“讀起來”。

董艷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課堂,讓學生講故事,寫作文時配上圖畫,把古詩改寫成小故事等。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激發,學習熱情高漲。4年時間,董艷與學生一起堅持共讀,孩子們在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方面收獲很大,整體表現突出。

2011年,董艷回到了家鄉的戶胡鎮中心小學任教。由于喉嚨出現了問題,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課堂。不能講課時,董艷就堅持旁聽其他老師的課程,并把心思花在了教育理論的研究上。

2013年,董艷病愈重返講壇。她發現,村里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善言辭,怎么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們溝通呢?直到一次公開課上,董艷帶著孩子們吟誦《清明》,看著孩子們沉浸在詩歌中如癡如醉,她突然發現了和孩子們心靈對話的方式。

那就是詩歌。自此,她探索“田園詩意教育觀”,開啟了抒寫“鄉土人生”、深埋“鄉土情懷”詩意課程體系。董艷說:“通過鄉土詩歌的吟誦,進一步錘煉孩子的語感,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合作意識。”

引領學生愛上詩意閱讀

“兒童詩短小,孩子很有想象力,容易接受,都很喜歡。”董艷首先開發“那詩意在鄉土的歌”課程,引領學生愛上詩意閱讀;開啟“鄉土樂”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對農村中的人、事、物等進行挖掘,創作詩歌;針對留守兒童,研發“遠方的詩”課程,孩子和父母之間通過每周一封信的書寫,架起了“心橋”。

課堂上,董艷會帶領孩子們誦讀古詩、現代兒童詩,更會帶領孩子把課文、古詩名篇改寫成兒童詩歌。課堂外,董艷會帶著孩子們去田間地頭、去曬谷場、去河邊林下,讓孩子們用詩人的眼睛去重新觀察身邊熟悉的一切,在稚嫩的心靈中培植鄉土之情。

鄉村的黎明,在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中開啟,董艷帶著孩子們用詩歌對話,孩子們也因詩歌發生著改變。

“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吾后行。”通過誦讀小古文《放風箏》,董艷驚喜地發現,午餐時,孩子們不再你爭我搶,而是按秩序安靜地排著隊下樓。盛湯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自愿讓更小的孩子先來。

“新年到了/梅花開了/我們好快樂!”2016年1月,春節將近,董艷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小小的課堂作業,寫一首迎新年的小詩。讓她無比欣喜的是,學生小楠居然也寫了一首小詩。小楠是董艷最特別的學生。因為患有先天智力殘疾,她在課堂上幾乎無法集中注意力。對于這樣一位特殊的學生,董艷沒有放棄,她每天早上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給小楠讀詩,教小楠讀詩。兩年多的堅持,終于讓小楠寫下了自己生命的詩行。

在董艷的帶領下,師生共讀了600多首兒童詩,她寫了600多首詩送給孩子們,集結成詩集《為你寫詩》。孩子們集體創作了3000多首兒童詩,集結成詩集《那詩意在鄉土的歌》,30多個學生的兒童詩發表在《少年詩刊》等雜志上。他們參加各類各級比賽,屢屢獲獎。在一次安徽省校園讀書創作活動中,四人參賽,捧回了三個省級一等獎,一個省級二等獎,用實力證明了“鄉村娃”不一般。

“一個個孩子,笑了/一篇篇寫話,動了/一本本書,醒了/我們的董老師/很熱情,天天鉆進教室里/和我們在一起!”看到孩子們的詩,董艷說,作為一名教師,任何表揚都比不上學生純潔的語言讓人覺得幸福。

堅守初心扎根鄉村教育

2015年,隨著董艷的做法逐漸被認可,越來越多的城里學校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她心動過,也猶豫過,但她更舍不得自己的學生。這些年的教學中,孩子們給了她太多太多的感動,第一次寫詩、第一次給在外務工的父母寫信、第一次在省級讀書創作比賽中獲獎、第一次自信地站在舞臺上……這些都讓她不舍。

“我是農村人,做了農村教師,我應該有把農村教育做好的擔當精神。我做的教育研究是為農村孩子尋找更好的教育,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董艷動情地說。

從那以后,董艷堅定了她的初心,留在了鄉村,留在了鄉村孩子的身邊。

2016年,在全國新教育研究院及霍邱縣教育部門的支持下,董艷成立了“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六安分站”,進行線上、線下閱讀和教育交流,教育服務覆蓋了周邊10多個縣市、60多個鄉鎮,惠及8000多名師生。學生家長說,公益課程是農村孩子最好的“營養餐”。

2019年,董艷同一群鄉村教師成立了“蓼城·燎原”成長團隊,一同讀教育著作,寫教育敘事。疫情防控期間,他們以“抗擊疫情,守護希望”為主題開展線上公益課程“晨誦 共讀 說寫”,惠及六安市2000多名學生,深受大家喜歡。

2021年,她組建了“霍邱縣董艷名師工作室”,帶著工作室成員進行教學研究,把自己在教育上的理論分享給眾多鄉村師生。

從教學新手到骨干教師,從安徽省特級教師到全國新教育十大榜樣教師,一直以來,董艷從未停下腳步,她閱讀、寫作、思考、實踐,讓小小的鄉村開出了一朵朵香氣四溢的詩之花。

9月10日,恰逢全國第39個教師節,董艷當選2023年全國“最美教師”。對她來說,這既是一份褒獎,更是一種責任。“一輩子學做農村教師,一輩子甘做農村教師。”談起以后,董艷信念如磐。


責任編輯:史洪芳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辽源市| 宿州市| 尉犁县| 长汀县| 钟山县| 台州市| 保亭| 紫金县| 宁都县| 龙陵县| 巴东县| 明星| 定襄县| 吉林省| 武穴市| 柳江县| 嘉峪关市| 玉树县| 友谊县| 平阴县| 确山县| 巫山县| 云梦县| 双鸭山市| 绥德县| 蕲春县| 敦化市| 南安市| 张家口市| 双江| 丹凤县| 青浦区| 雷州市| 汾阳市| 东乡县| 柘城县| 桂林市| 九龙县| 武冈市|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