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泗縣草廟鎮草廟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后進村,干部思想渙散,干群關系不順。然而,在泗縣法院選派干部曹偉到村任職三年后,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兩委班子戰斗力、凝聚力明顯增強,干群關系得到改善;村經濟迅速發展,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2008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350元增加到現在的4280元,幾乎翻了一翻;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三年來,共爭取各級各類資金達270多萬,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級各項工作在全鎮乃至全縣邁上先進行列,并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曹偉本人在選派工作三年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中均獲得優秀,2009年七一時被泗縣縣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籌建陣地 凝聚班子
曹偉到村任職時,草廟村老村部年久失修、破爛不堪,不能繼續使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主持召開村兩委會議和黨員大會,積極尋求建設新村部的辦法,后經他多方聯系,與開發商達成置換協議,老村部沿街6間地點由給開發商開發使用,開發商出資為該村蓋兩層10間建筑面積為320平方米辦公樓。村部建成后,他又積極向泗縣電大爭取了價值2萬余元的辦公、會議桌椅。新的村級活動場所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激發了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和信心。支部第一次在新村部召開大會時,78歲的老黨員劉立友激動地說:“沒有我們的曹書記,哪有我們自己的活動之家啊”!
發展經濟 富民強村
“發展才是硬道理”,農民如何致富,集體經濟如何增收,是擺在曹偉面前的一個艱巨的任務。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提出了“發揮地理優勢,推廣效益農業,引進外地企業”的村級經濟發展思路。他鼓勵支持市人大代表岳喜菊投資150萬元在草廟村建立占地20畝的獺兔繁育基地,帶動500多戶群眾養殖獺兔,僅此一項全村年增收百萬元;他親自幫扶村民李光軍建立100余畝池藕基地,由此帶動附近村民參與池藕種植,使村民找到了發家致富新門路。他抓住縣域經濟“東向發展”政策的有利契機,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自2007年以來,先后有8戶民營企業落戶該村,其中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有三家,如亨通路面材料公司、松柏木業公司和樺林木業公司。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來自浙江樂清得客商鄭經理說:“沒有曹書記的支持,我的松柏木業公司不會建的這么順利。從項目立項,征地協調,廠房建設,無一不凝聚了他的心血。”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直接解決了本村農民就業,提高了農民收入,而且有力地推動了全村經濟社會發展。
情傾百姓 關注民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草廟村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和生存環境,一直是曹偉最大的心愿。他通過調研后,首先從群眾最需要解決、反映最強烈的道路和飲水問題入手,積極爭取資金,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投資20萬元的自來水工程,徹底解決了全村19個自然莊1600戶村民飲水問題;投資120萬元鋪修了草廟村菜市街、東大街、南大街等主干道,形成了規?;募Q市場;投資70萬,修建了連接303省道、貫穿全村的草汴公路,主干道的修建,徹底解決了群眾多年來行路難的問題,竣工那天,村民們像過節一樣,爭相燃放鞭炮,一位老人眼含熱淚說:“我活了80多歲,盼了一輩子,終于盼來了水泥路”。通過辦實事、辦好事,曹偉同志得到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聽說曹偉任期就要結束,草廟村的老百姓都舍不得他離開,可曹偉面對家人更多的卻是內疚。妻子是小學老師,自身工作繁忙,兒子今年面臨高考,最需要照顧的三年高中生活他無暇顧及;去年,常年跟隨他生活的奶奶去世時,他卻在在田間忙于水利治理。今年春節,村班子成員來他家拜年,他們臨走時問他什么時候去村里,曹偉隨口回答:“初六我就回去”。“回去”——多么自然的真情流露!好一個“以村為家”的選派書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