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城市將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選育管勵”全鏈條機制,鍛造出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本領強、服務意識強、能夠擔當作為的“頭雁”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堅持結構優化,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拓寬來源渠道,注入“源頭活水”。堅持“德才兼備、引育并舉”原則,通過換屆選舉、社會招聘、鄉賢回引等方式,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吸納致富能手、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等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隊伍。創新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實現“一村一庫”動態管理。近兩年以來,全市共選拔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村干部52人,村書記中致富帶頭人占比達35%。跨村交流任職,破解“地域瓶頸”。積極推廣跨村任職模式,針對村班子隊伍不強、集體經濟發展薄弱,通過交流任職干部38人,加強薄弱村發展。新渡鎮試點推行村干部跨村交流機制,通過分析干部專長與村莊需求匹配度,動態調整任職崗位。近三年累計跨村交流干部25人次,其中跨村任職村書記10人,推動優勢資源互補、發展經驗共享,有效破解“能人難選、班子弱化”問題。動態管理機制,嚴把“入口出口”。建立村干部“積分制考核”和“負面清單”制度,對政治立場不堅定、群眾評價差的干部“一票否決”。落實“季度考核+年度評議”機制,按3:5:2比例分類定檔,考核結果與薪酬、晉升直接掛鉤,暢通“能上能下”渠道。
堅持能力提升,激發干事創業動能。全員輪訓提素能,打造“硬核本領”。實施“千萬工程”鄉村振興培訓計劃,通過集中授課、實地觀摩、跨域跟崗等方式,全覆蓋輪訓村干部1100人次。組織村干部赴浙江嘉興、安徽農業大學等地學習,163名干部完成學歷提升,10名村“兩委”成員赴先進地區跟崗鍛煉,拓寬發展視野。范崗鎮創新“半月講堂”“導師幫帶”模式,由老支書、鄉鎮領導“一對一”指導后備干部,加速能力轉化。擂臺比武促實干,點燃“比拼熱情”。常態化開展村書記“擂臺比武”,通過“現場述職+項目比拼+群眾打分”形式,曬實績、比創新。近年來累計評選“擔當作為好支書”17名,形成“比學趕超”氛圍。產業一線煉本領,激活“發展引擎”。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村干部領辦集體經濟項目。黃甲鎮向陽村發展木耳種植,增加集體收入;大關鎮百嶺村黨員帶頭整治人居環境,打造“一步一景”示范村組。全市通過實施特色產業項目,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產業振興格局。
堅持監督激勵,營造擔當作為氛圍。織密監督網絡,規范“小微權力”。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9項,推行“監督一點通”平臺,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配備村級紀檢委員444名,全程監督“三資”管理、惠農政策落實,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問題。考核獎懲并重,釋放“激勵效應”。建立“基礎報酬+績效獎勵+集體經濟分紅”薪酬體系,差異化發放季度考核獎勵,激發干事創業積極性。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容錯糾錯村干部在創新中的失誤,消除“怕出錯”心理。近年來累計獎勵集體經濟突出貢獻者293人次。關愛保障暖心,筑牢“后方防線”。實施“健康體檢+人身意外險”全覆蓋,定期開展困難干部慰問。建立談心談話制度,市級領導包鎮聯村,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編撰《榜樣的力量》書籍,弘揚30名退職村書記“六情”精神,增強職業榮譽感,確保村干部“輕裝上陣”。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