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夯實筑牢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近年來,宣城市涇縣聚焦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選、育、管”三個關鍵環節,通過拓寬選拔渠道、培厚成長土壤、健全管理機制等舉措,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來源廣泛、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隊伍,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拓寬選拔渠道,匯聚后備力量“源頭活水”。出臺《涇縣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方案》,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緊盯返鄉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本土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重點群體,注重把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選出來,充盈村黨組織書記隊伍“蓄水池”。嚴格按照“村級初選+鎮級擇優+部門聯審+縣委終審”的選拔推薦程序,靈活采用實地調研、個別訪談、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全縣109個村逐個“過篩”,按照每個村至少動態儲備1名成熟可用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進行儲備,同時縣委組織部聯合紀委監委、公檢法、信訪等部門開展資格條件聯審聯查,對存在“不得”“不宜”等情形的,堅決拒之門外。截至目前,全縣已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183名。
培厚成長土壤,助力后備力量“茁壯成長”。依托縣委黨校、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紅色教育現場教學點等陣地,重點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群眾工作等內容,采取集中培訓、專題輔導、集體研討等方式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培訓,為后備干部“充電賦能”。實施“結對幫帶”,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本地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等與后備力量結成幫帶對子,按照“一對一”定向幫帶或“多對一”多點培養等方式,開展村情民意調查等活動,幫助后備力量盡快熟悉農村工作、掌握群眾工作方法、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實踐鍛煉,搭建異地培養、村才鎮培等平臺,有計劃地安排后備力量投身村級事務管理、矛盾糾紛調解、農村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建設等一線跟崗鍛煉,使其在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
健全管理機制,保障后備力量“行穩致遠”。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縣級備案管理制度,實行“一人一檔、一村一表、一鎮一冊、一縣一庫”管理。按照“能進能出、動態調整”原則,健全完善“月對賬、季考評、年評議”紀實評價機制,采取談心談話、實地走訪、跟蹤培養等方式,及時掌握后備力量思想動態和工作實績。對不宜繼續作為培育對象的,及時調整出庫,對新發現的政治素質過硬、發展潛力大、可塑性強、群眾認可度高的人選,及時按程序納入后備力量培育體系。同時注重激勵引導,積極推薦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工作實績突出的后備力量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評優評先人選,不斷激發后備力量干事創業熱情。2024年以來,累計調整不稱職、不能勝任的后備力量9人,15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受到縣級、市級表彰,真正實現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