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市懷寧縣以和美鄉村建設為主線,扎實開展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鄉村夜話”活動,搭建黨群干群面對面溝通、心連心商議的平臺,依托雙向互動機制,切實提升鄉村干部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風,推動干部下基層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工作質效。
完善“三種機制”,搭建干群“連心橋”。建立規范引領機制。由縣委統籌領導、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鄉鎮黨委積極落實,全面開展“鄉村夜話”活動,聯系鄉鎮的縣領導每月到聯系鄉鎮開展一次夜話活動,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圍繞和美鄉村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要領域和重要環節,與鄉村干部、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征求意見建議。建立交辦核查機制。按照問題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的原則,形成問題辦理、反饋、考核的完整閉環,對夜話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建立臺賬,填寫事項交辦單,縣委組織部以工作交辦單的形式通知相關單位限期辦理,同時通過明察暗訪、實地核查等形式,全面評估問題辦理情況,將問題辦理情況納入年度考核等指標體系當中,倒逼相關部門提升問題辦理質效。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根據夜話主題需要,邀請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企業家參會,針對反饋問題覆蓋面廣、解決難度較大的特點,聯合多個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推動,能現場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會后“盯著”解決。
建立“三項清單”,解決民生“關切事”。建議責任清單。由鄉鎮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作為主要負責人,主動進行問題查擺、鍛長補短、梳理舉措、對癥解題,縣領導主動下沉一線參與“鄉村夜話”活動,現場進行規劃指導、思路探討、問題分析和癥結化解,通過聽心聲、解難題、話發展,找準找實“鄉村夜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群眾關切問題,切實推動工作、促進發展。建立問題清單。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實事求是原則,注重在一線發現問題,利用晚飯后空間時間,將夜話開到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屋場廣場和農戶家中,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群眾訴求,不繞彎子、不避矛盾,全方位查找問題,延伸社情民意收集觸角,形成條目式問題臺賬。建立落實清單。將收集的問題建議進行整理匯總,規定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對群眾反映較大的問題重點整改推進,對合理的建議及時消化吸收,做到會上聽得見聲音、會后看得見成效,全面記錄活動開展情況和群眾意見建議辦理情況,做到條目清晰、有據可查。今年以來,召開縣委常委會現場辦公會暨“鄉村夜話”座談會4次,收集問題46項、解決33項。采納群眾合理化建議418條。
做實“三個融合”,跑出治理“加速度”。與實踐鍛煉融合。堅持把鄉村振興、征地拆遷、信訪維穩、項目建設一線作為干部“蹲苗壯苗”的“練兵場”,引導干部將鄉村夜話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促進產業振興、完善鄉村治理等內容深度融合,引導干部在一線探索新經驗、學習新方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與一線調研融合。充分發揮“鄉村夜話”直達基層、貼近一線的優勢,將“鄉村夜話”作為領導干部抓宣傳、調研下基層的重要抓手,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廣泛開展“微宣講”“板凳課堂”等活動,通過把領導干部的辦公地點設在項目現場、群眾家門口,進一步強化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做到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截至目前,組織開展各類宣講活動850余場,參與群眾5.5萬余人次。與鄉村發展融合。將鄉村夜話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結合,根據鄉村現有基礎和資源條件,聚力謀劃發展,征集促進發展“金點子”,做好“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發展藍莓、蔬菜等特色產業,不斷擦亮懷寧品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邁入快車道,努力繪就鄉村治理新圖景。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實施產業項目16個。(儲潔)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