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涇縣緊扣時代主題、緊跟中心大局,聚焦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新任務、新要求,堅持系統化思維,一體謀劃構建陣地、課程、師資三大工作體系,讓黨員教育有地可去、有課可上、有人可講,切實推動黨員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搭建多元立體教學陣地,讓黨員教育“近在咫尺”。統籌整合縣內紅色教育基地、革命舊址遺址、鄉村干部實訓基地、鄉村振興集成改革示范點、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等多元素、多介質的場地場所,著力構建形成以縣委黨校為主陣地,以現場教學點、信息化網絡課堂為重要補充的多元便捷立體式黨員教育培訓矩陣,讓黨員就近就便接受學習教育。升級打造能同時容納600名學員培訓需求的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涇縣縣委黨校),常態化舉辦各類黨員專題培訓。圍繞政治理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章黨規黨紀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等基本任務,重點打造桃花潭黨內政治生活主題體驗館、云嶺草棚黨校、家風家訓館、“三思堂”廉政文化館、中國宣紙文化園等現場教學點,開辟“紅色丹心·云嶺烽火”“國風古韻·賡續文脈”“廉在心中·路在腳下”等精品教學路線,讓黨員在追憶革命歷史、體驗傳統文化、接受廉政教育等沉浸式教學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永葆廉潔本色。同時依托先鋒網站、先鋒微信公眾號、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等網絡平臺,融合信息技術優勢,搭建“指尖課堂”“云端課堂”,定期推送黨的創新理論、農業生產技術、紅色主題影片等“學習大禮包”,讓黨員教育“觸手可及”“一鍵到達”。
打造豐富精美課程資源,讓黨員教育“精彩紛呈”。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緊盯黨員學習需求變化,開發集普適性、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等功能于一體的黨員教育課程資源,讓黨員群眾喜聞樂見。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精心編纂《涇縣紅色故事》《新四軍故事匯》等紅色教育書籍,編排《高高的云嶺》皖南花鼓戲情景劇,攝制《戰火青春》《云嶺烽火》《周子昆的懷表:時間定格“表”述歷史》等紅色題材黨員教育電視片,拍攝《用一生堅守的初心》《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用生命譜寫的誓言》等現場微黨課,邀請原新四軍軍部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之子袁振威開展《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民族服務——我的父親袁國平》訪談教學,真正把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鮮活教材,增強黨員教育感染力,讓黨員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創新黨員教育表現形式,加強對微視頻、微動漫、圖解、海報等新媒體作品的寫意創作,圍繞政策法律規定、基層黨建實務、黨紀學習教育等主題策劃制作《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十二不準”》《公務員登記如何開展?》等漫畫、圖解作品,變“晦澀難懂”為“簡單明了”,變“長篇大論”為“短小精悍”,進一步提高黨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強專業特色師資力量,讓黨員教育“人才濟濟”。按照“專業突出、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正派”的標準,將思想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干部、黨校講師、優秀基層干部、先進模范人物、鄉村實用人才納入黨員教育師資庫,全方位保障基層黨員教育培訓需求。采取“內培外引”等手段,加強黨校專業化師資力量建設。對內,通過實施“青藍育苗”“名師名課”“雙提雙促”等工程,舉辦師資培訓班、開展教學大比武,全面提升縣內黨校師資隊伍水平。對外,柔性引進延安干部學院、省委黨校、安大等學校專家教授來涇授課,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行“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工作經驗豐富、干事本領過硬、對政策規定熟悉等優勢,邀請上級業務骨干、主要負責同志結合重點工作開展黨課宣講,讓黨員既能把握上情,又能知曉下情,增強履職本領。充分挖掘鄉村“土專家”“田秀才”,聘請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專家、老模范以及鄉村振興骨干、優秀基層干部擔任授課老師,幫助黨員了解村情民意、熟悉農村工作。同時定期組織農技專家、致富帶頭人、產業能手、種植養殖大戶等到田間地頭、家庭農場開展技能培訓,通過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幫助群眾解決農業生產問題。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