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王振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金銀灘草原是一片美麗又神秘的地方。
說她美麗,是因為這里牧草豐茂,牛羊肥美,人們以金銀遍地來形容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西部歌王王洛賓創作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說她神秘,是因為這里曾是守衛森嚴的軍事禁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221廠的建設者們以“三頂帳篷”起家,挖土方、蓋廠房、建鐵路、修公路,短短4年時間便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
如今,這里早已揭開神秘的面紗。曾經的國營221基地因孕育誕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培育形成偉大“兩彈一星”精神而被世人稱為“原子城”,在新中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戰略地位和里程碑意義,是中華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在221基地舊址興建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對外開放的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原子能工業創建與發展歷程、原子城光輝歷史與輝煌成就的專題紀念館,2009年5月26日對外開放,2021年全面改陳。園區占地面積12.2公頃,陳設有紀念柱、“兩彈一星”廣場、“596”主題長廊、緬懷廳、紀念碑和紀念館,集中反映了我國“兩彈”研制的偉大歷程,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集中體現。
自開放以來,紀念館深入發掘和研究原子城紅色文化,延伸“兩彈一星”精神教育主題,活化利用文物,研究闡釋文物,創新教育載體,講好黨的故事、講好新中國故事、講好原子城故事、講好功勛人物故事,傳播紅色基因,突出實踐傳承。截至目前,慕名到館參觀學習的公眾400余萬人次。
為了在更大范圍講好原子城紅色故事,原子城紀念館成立了“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深入社區、院校、企業開展宣講活動,通過快板、話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方式,向觀眾演繹“兩彈一星”的故事。“每一次講解,我的內心都會涌出無限的感動。”宣講員張海花說,“讓更多人了解‘兩彈一星’精神是我最自豪的事。”
過往不遠,山河永續。原子城是一個時代的記錄,更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時光在流逝,但使命與光榮從未遠去,“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