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內蒙古行①丨走進紅山:聆聽文明的回聲

來源:江淮新聞網2024-08-02作者:汪婷

本網訊(記者 汪婷)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今世的史書,昨天和今天在這里相逢,文明的精華在這里匯聚。

近日,記者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蒙古的實踐”全國黨刊主題采訪團走進赤峰博物館、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穿越數千年歷史,聆聽文明的回聲。

采訪團走進赤峰博物館。張耀東/攝

數千年文明源遠流長

赤峰,因城區(qū)一座屹立萬年的赭紅色山峰而得名。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里是最早孕育中華文明的地區(qū)之一,也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最繁榮、最先進的地區(qū)之一。考古證明,早在距今一萬年以前,赤峰地區(qū)就有人類生存和居住。這里孕育了“華夏第一村”、誕生了“中華第一龍”;這里有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史前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

在赤峰市新城區(qū)錫伯河畔,矗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筑,這便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赤峰博物館。

走進展廳,一件件古老的石器、陶瓷器、玉器、壁畫訴說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一條“C”形的碧玉龍格外引人注目——由豬頭、馬鬃、蛇身組成,無肢無爪,無角無鱗,身體呈優(yōu)美的曲線。這條古代堪稱極簡主義的玉龍,被認為是龍最初的模樣。

碧玉龍復制品

1971年,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征的“中華第一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這一重大發(fā)現不僅使赤峰市獲得“中華玉龍之鄉(xiāng)”的美譽,更確立了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敖漢史前博物館一樓展柜里,顯微鏡下是幾粒黑色的小米,這些小米出土于2002年,經碳-14鑒定,屬于約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時代。這幾粒小米,被認為是全世界人工栽培的、時代最早的谷物,比中歐地區(qū)發(fā)現的谷子早2700年。

碳化粟和黍的籽粒

從石斧石刀到牛拉犁鏵,從刀耕火種到機械化大農場,從聚居的小村落到繁華的大都市,農耕文明的歷史就從這幾粒小米拉開了帷幕。

多元文化交相輝映

紅山文化最初發(fā)現于赤峰紅山后,以豐富精美的玉器聞名于世。以碧玉龍和黃玉龍為代表,紅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但據考證,玉料來源不在當地,而是遼寧岫巖。遙遠的玉石輾轉千里,被紅山先民打磨成精美玉器,文化就這樣在此地交流匯聚。

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館長黃文博向采訪團介紹遼塔建筑藝術。張耀東/攝

赤峰曾是遼代都城,赤峰博物館館藏多件造型生動、花紋精美的遼代金銀器。龍鳳紋、卷草紋、牡丹紋、瑞獸紋等中原地區(qū)廣為流行的經典紋飾,在遼代社會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在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雞冠壺。它們樣式精美、形態(tài)各異,代表著遼代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據史料記載,契丹族最初以狩獵為生,后來開始放牧,用皮囊盛水裝酒,但時間長了容易變質。傳入中原地區(qū)以后,漢族的制瓷工匠模仿它的外形,燒制出雞冠壺。仿皮囊的雞冠壺既清潔又美觀,長時間儲存水和酒都不會變質。雞冠壺傳到北方地區(qū)后,深受契丹族喜愛。于是,許多漢族工匠從中原來到北方,大量燒制雞冠壺,中原的技藝與契丹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互相融合,使得雞冠壺在遼的轄域流行開來。

雞冠壺

“無言”的文物是“有聲”的歷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chuàng)造燦爛中華文化的鮮活例證。

數智發(fā)展引領傳承

在赤峰博物館“和同一家”展廳內,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7月15日來到赤峰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的重要指示:“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fā)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我今天來看你們,就是要表明黨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

游客通過答題積分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張耀東/攝

近年來,牢記總書記囑托,赤峰市多個博物館與時俱進推出了數字大屏看展、互動換裝等體驗項目,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動起來”,在激活歷史記憶的同時,更增強了觀眾與文物的互動,給游客帶來最佳的參觀體驗,也使古老文物在當代煥發(fā)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赤峰博物館通過合作辦展、引進外展等方式,推出“雙璧同輝——紅山良渚文化展”“大漢楚王——徐州漢代楚國精品文物展”“西夏·黨項——武威西夏歷史文物展””“江南生活美學”等精品展覽。同時,結合地區(qū)歷史文化特色,發(fā)揮展覽和館藏優(yōu)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廣受好評。

當前,赤峰正充分利用文物當代價值,著力講好文化故事,展示中華文化、北疆文化的豐富內涵,讓文物和文化在新的征途上煥發(fā)光彩。


責任編輯:史洪芳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桐庐县| 嵊泗县| 夏津县| 石楼县| 哈尔滨市| 远安县| 通海县| 石家庄市| 正蓝旗| 泸州市| 正蓝旗| 西充县| 那曲县| 兴宁市| 蓬安县| 威信县| 正蓝旗| 故城县| 靖宇县| 廉江市| 无极县| 松原市| 武山县| 桐乡市| 舟山市| 台安县| 山阳县| 奇台县| 丰城市| 上饶市| 临邑县| 介休市| 南充市| 和顺县| 江陵县| 麦盖提县| 承德县| 石景山区| 日照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