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三項考古項目的最新進展。
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新華社發(國家文物局供圖)
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出土的石鉞 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及發掘區全景 新華社發(國家文物局供圖)
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
長江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縮影
皇朝墩遺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聚落遺址,年代距今約9300至8000年,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由南北2處臺地及1條環壕組成,遺址周邊還發現古河道、古水塘,以及連接古水塘與聚落環壕之間的水溝等遺跡,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遺址,揭示了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時期的稻作農業聚落,是長江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生動縮影?!斑@次皇朝墩遺址比較完整地揭露了遺址的結構,就像一個小麻雀一樣,把它解剖好了,對我們研究上山文化中晚期到跨湖橋文化時期會有很大的幫助?!闭憬∥奈锟脊叛芯克阄骺脊殴ぷ髡菊鹃L張森說。
皇朝墩遺址不但保存完整,而且地層中上山文化到跨湖橋文化的連續相對較為緊密。在皇朝墩遺址,跨湖橋文化地層緊密疊壓在上山文化地層之上,為研究兩者關系提供了重要材料?!拔覀冊诤芏噙z址里都發現了跨湖橋文化和上山文化很明確的疊壓關系,但是沒有像皇朝墩遺址連接這么緊密的?!睆埳榻B,皇朝墩遺址為我們更好地認清上山文化和跨湖橋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上山文化的去向提供了重要資料。
遺址發現的古稻田,填補了上山文化考古的一大空白。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為稻作文化源于中國提供了重要實證。此次在皇朝墩遺址環壕東側,考古工作者發現一片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時期的古稻田,面積約1.5萬平方米?!耙源筇飰K形態存在,不排除有田埂或田壟的可能性。”張森說,還在環壕聚落外發現有高密度水稻植硅體,超過了古水稻田的判定標準,環壕聚落內發現炭化稻米、小穗軸(稻谷與稻稈連接部位)、陶片稻殼印痕等水稻遺存,皇朝墩遺址為水稻馴化等問題提供線索,有力證明了上山文化在世界稻作農業起源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基于浙江在探索新石器中晚期古稻田,在施岙遺址、田螺山遺址古稻田遺存等的成功經驗上,已經總結出一套尋找古稻田的“法寶”,即“考古調查—鉆孔、取樣—實驗室分析—考古試掘/發掘”,將其應用于尋找和研究上山文化時期古稻田,皇朝墩遺址就是成果之一。
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
填補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草堰港遺址位于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草王村東顏家圩北側,面積8萬余平方米,主體年代距今7200至6900年。遺址所在區域為江淮東部里下河腹地,地勢低洼、河湖密布,海拔不足2米,原為蘆葦、水草遍布的湖蕩,遺址整體位于水面之下。草堰港遺址為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濱海濕地型史前遺址,特殊的低海拔濕地飽水埋藏環境,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遺存,如木器、席子等。
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甘恢元介紹,草堰港遺址目前已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類遺物2800余件,還發現了國內已知最早的鉆木取火器實物。鉆木取火器上能看到鉆孔,以及被火灼燒的痕跡。七千年前,草堰港遺址的先民已能鉆木取火,先民智慧點燃的文明星火也在熠熠閃耀。
草堰港遺址出土的骨器數量眾多,有1600余件,多制作精美,通體打磨。成品之外,這里還出土了一定數量的坯料和半成品,為我們勾勒出草堰港遺址先民們以骨針縫衣、骨耜翻土、骨簪裝飾、骨鏃狩獵的場景。其中造型精美獨特、利用鹿角的彎折形狀制成的鹿角靴形器已出土300多件,還出土了部分靴形器半成品,說明其很有可能在本地制作。
作為濱海濕地型史前遺址,草堰港遺址的動植物遺存極為豐富。炭化植物遺存以水稻為主,動物骨骼遺存主要為家養動物豬和野生動物鹿、獐等。在遺址出土的種子(果實)中,可確定種屬的有水稻、菱角、芡實等26種。菱角、芡實,在江南地區今日的食譜中依然可見。七千年的時光,仍磨不滅江南兒女的飲食文化基因。
甘恢元說,草堰港遺址所展現的環境信息,對于研究全新世以來江淮東部海面升降、岸線變遷,以及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
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
八里橋遺址位于河南省方城縣,是一處二里頭文化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現存面積約135萬平方米,年代為公元前1700至1600年前后。
八里橋遺址是目前豫西南地區二里頭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聚落遺址??碧奖砻鬟z址北、西、南側分布有壕溝,東部以潘河為界,時代為二里頭文化二期至四期。潘河東岸新發現有大面積同期文化遺存。遺址內探明有多條溝類遺存,將遺址南部劃分為相對完整的5個區域,目前主要對大型夯土建筑區和手工業遺存區進行了發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武志江介紹,大型夯土建筑區面積約4.8萬平方米,1號基址位于一處長方形夯土臺基中部,坐北朝南、四周有廊、前有庭院,主體建筑面積372平方米。周圍發現祭祀坑,出土較多完整陶器,制作精致、規格較高,還出土涂朱石人頭像、玉柄形器、綠松石等??脊艑W者在手工業遺存區找到的許多線索,提示著手工業作坊存在的可能,如出土的銅煉渣與爐壁等冶銅遺存,表明遺址可能存在冶鑄銅器的作坊。
夯土建筑區、手工業區、墻垣、道路等設施功能區劃完備,玉器、卜骨、綠松石嵌片、冶銅遺存等高等級遺物,均彰顯八里橋遺址較高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作為一處二里頭文化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八里橋遺址與二里頭都邑有何關系呢?種種考古發現表明,八里橋遺址與二里頭都邑在完善的功能區劃、陶器組合和器物形態及精神生活方面存在高度的內在關聯?!岸镱^遺址發現的陶器種類,基本上在八里橋遺址都能找到。使用柄形器、綠松石,以及盉、爵等酒器的器用制度也類似,體現二者相似的審美?!蔽渲窘f。
“八里橋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次級聚落模式,結合東邊的望京樓遺址等遺址看,不同方向的次級聚落圍繞二里頭都城的分布更加清晰?!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說。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18日 09版)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