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雜志全媒體記者|楊洋
踏歌的行板,悠揚的南簫,把人帶進嶺南風華的韻律;
古箏弦音一轉,躍動的女聲唱響,如同打開一扇斑斕的花窗,讓人豁然開朗——
風來船號響
云崖水拍珠江浪
潮涌千帆奮楫馳闖
青山對江望
金筆發霞光
春色玲瓏叩心房
理想如炬豪氣似陽
照亮嶺南窗
…………
這一首嶺南風的《南方的心》,如流水行云,娓娓道來,和柔中帶著剛韌,表達著《南方》人對理想信念和黨刊事業的熱愛。
2023年,正值改革開放45周年之際,南方雜志社迎來創刊二十周年。二十年櫛風沐雨,二十年奮楫篤行,南方雜志社與時代共舞,進一步融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進一步與新興媒體融合,形成綜合立體傳播格局,打造新型的黨刊形態。
回望來路,《南方》人的初心歷久彌堅,感恩時代、感恩熱土;且行且歌,《南方》人以滾燙炙熱的心,填詞作曲創作了這首《南方的心》,以訴衷情。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這首《南方》人自編自創的歌曲,采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詞曲本身也蘊含著層次豐富的黨刊情、嶺南風,讓我們從五個方面解碼,讀懂曲中深意。
01
一脈相承
當我們說起作為黨刊的《南方》雜志,就不能只說《南方》雜志。
中國共產黨黨刊的百年華章,與南方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1921年春,《新青年》編輯部南遷廣州,點亮廣東黨刊百年文脈;1926年春,《人民周刊》在斗爭中創辦;1959年,《南方》雜志的前身之一《廣東支部生活》創刊。
黨刊姓黨,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留給黨刊最堅實的信念,繪就廣東省委機關刊《南方》雜志最厚重的底色。
正如歌詞所言——
有風自南,方圓浩蕩
心之所翔,力之所向
一路追尋續寫百年華章
有風自南,一脈相承。2003年12月創刊的《南方》,堅守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延續了《新青年》的思想激蕩,勃發《人民周刊》的改革基因,有著《少年》《赤光》的青春昂揚………在繼承百年黨刊文脈的基礎上,《南方》雜志這些年堅守黨刊的導向、基調和服務大局的立場不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心之所翔,力之所向”,守正創新開拓黨刊新天地。
02
二十芳華
有百年文脈的源遠流長,也有桃李之年的勃勃生氣。
2003年12月26日,在改革開放先行地,《南方》雜志誕生。
“在創新中脫穎而出!”筆力千鈞的發刊詞,寄寓著廣東省委對機關刊的殷殷期待,也開宗明義點出這本雜志的基因和使命。
歌中有唱——
有風自南,方圓美奐
土地深耕青春茁壯
桃李韶華不負最美時光
彈指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媒體融合發展最快的二十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赌戏健啡松罡麕X南、乘勢而上,持續推進黨刊話語平臺創新,推動紙媒生產力向跨平臺生產力的轉變,全力構建體現廣東最權威時政黨建大刊社視野的綜合立體傳播格局,近年頻頻在中國新聞獎、廣東新聞獎中摘獎。
03
三個故事
《南方》雜志的特色是“深度凝聚力量”,因為深耕,所以深挖了許多深度的故事?!赌戏降男摹分械娜涓柙~,就對應了其中三個最具影響力的故事。
青山對江望
這條“江”是練江,作為粵東潮汕地區的母親河,一度因為水環境污染成為“黑河臭水”。
《南方》雜志2015年開始關注練江問題,推出《江望》(第一季)新聞紀錄片,還原練江整治的實況,取得較大社會反響。隨著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推動練江治理工作提速,《南方》雜志在2020年啟動《江望》(第二季)紀錄片計劃。
攝制組歷時三年,從源頭到入海口,從空中到隧洞,從城市到田間,先后深入揭陽、汕頭、廣州、深圳、佛山等六地蹲點調查,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正式推出第二季,以《再現白練》《三江連通》《水清萬物生》三集總計51分鐘內容,講述了練江從“污染典型”蝶變成“治污典范”的廣東生態故事?!扒嗌綄钡淖兓?,是廣東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積極成效。
金筆發霞光
“金筆”的由頭來得很偶然。
2019年,從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退休多年的原社委黃峨意外發現,多年前姐夫送給他的金筆,可能是周總理南昌起義之后所贈。
《南方》雜志記者循著這支金筆,追尋到汕尾陸豐市橋沖鎮溪碧村挖掘求證,金筆是1927年周恩來同志在陸豐溪碧養病期間,為感謝當地群眾所贈,體現了周恩來與群眾的魚水深情。
筆從溪碧來,情往溪碧去。
南方雜志社在講好金筆故事的同時,運用影響力積極牽線各界優質資源持續幫扶溪碧村,激活當地紅色文旅,推動老區振興,“金筆流光”成為“浪漫荷香”鄉村振興美麗景觀示范帶一個亮眼的節點。
這支“穿越”了近一個世紀的金筆,在鄉村振興的新畫卷上“書寫”新故事。
春色玲瓏叩心房
“玲瓏”的故事則追溯更早。
《南方》雜志和微信公眾號的老讀者們,一定對一個叫做“玲瓏村”的村子不陌生。這個位于江門開平,有著好聽名字的山村,過去曾是附近人們談之色變的“麻風村”。
2007年,《南方》雜志最早報道了“把家安在麻風村”的優秀黨員董淑猛、徐娜夫婦,讓他們扎根基層照顧麻風病康復老人的美好人生和美麗事業廣為人知,感動無數讀者。從此,南方雜志社與玲瓏村結下不解之緣,連續十多年報道回訪,并策劃各種愛心活動,為“麻風村”老人們提供各種幫助,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黨刊使命、提升南方價值。
04
“四有”實踐
這幾個故事,只是《南方》雜志二十年中的幾個代表,它們帶給我們的感覺,就像這首《南方的心》的調性一樣,舒緩、和煦,又堅韌、向上。
有思想、有溫度、有功用、有綜合傳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南方雜志社打造“四有”智慧型黨刊所追求的方向。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的“48字方針”,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個著力”,其中包括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如歌詞所唱——
理想如炬豪氣似陽
照亮嶺南窗
近年來,南方雜志社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從自身可持續發展需要出發,以建設有思想、有溫度、有功用、有綜合傳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黨刊社為發展思路,堅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內容與傳播、技術與產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一專與多能等五個方面的關系,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體制機制一體創新,探索出《南方》特色的黨刊高質量發展之路。
05
五音齊奏
回到歌曲本身,從行板到南簫到古箏,都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嶺南特色。
著名書法家,古文字學家陳初生為《南方的心》題字
作詞者說:“我們主要采用了水的意向,以嶺南風光,感恩廣東熱土,也表達了雜志社中流擊水、奮楫前行的決心。”
作曲者說:“樂章中加入了很多嶺南元素,蘊含著柔中有剛的力量,表達雜志社所有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展望。”
靠“譜”之心,和“譜”而歌,合“譜”而奏,踏“譜”而進。
近年來,《南方》雜志立足嶺南這片開放的熱土,大力改革創新,深度報道、理論評論、主播直播、VR動漫、黨建智庫等等,如宮商角徵羽一樣,五音和鳴、鼓樂齊奏,奏出新時代的和美樂章。
制作名單
總策劃|陳廣騰
總統籌|姚燕永
題 字|陳初生
作 詞|李焱鑫
作 曲|曹力思
策 劃|劉曉麗
監 制|劉樹強 蔡惠珍
編 導|陳海燕
視覺指導|李芳宇
制 作|盧志科 盧曉鋒 唐勇軍 李冉 莫麗婷 陳春霖 陳冰青
本文責編|張蓓蕾 林若川 劉樹強
編輯丨周麗娜莫群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南方雜志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