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來源:安徽日報2023-10-20作者:吳曉征 晉文婧 羅曉宇

編者按: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高舉思想旗幟引領方向,努力以實干篤行開創新局。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到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從堅決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到講好安徽故事、中國故事,擴大優質文化供給,推動安徽文化走出去,每一項部署要求,都要以釘釘子精神落到實處。江淮兒女正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自覺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在“實訓課”中學科學理論

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幫助下一代深刻理解和認識到,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

阜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高思杰,曾是褲腿沾滿泥土、鏡頭圍著百姓轉的新聞人。抗擊非典疫情,義無反顧走進隔離病房,跟蹤采訪1個多月;淮河抗洪時,在災區堅守了整整32個日夜,發回滾燙的民生報道;21個大年夜,他有20個在阜陽火車站度過,發回全國春運風向標——阜陽春運的鮮活報道。他是安徽省首位,也是全國新聞行業首位“時代楷模”稱號獲得者。

從采訪一線“轉戰”三尺講臺,高思杰注重融匯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帶領學生赴淮河王家壩、火車站、特教學校、生物質電廠、種養基地等開展實訓教學,在基層一線的生動實踐中,把道理講得更具體、鮮活、明白;努力當好“大先生”,幫助學生養成忠于職守、心系人民的情懷,滿腔熱忱、精益求精的作風,胸懷仁愛、奉獻社會的品格。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深學深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迅速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課堂,踐行初心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思杰表示。

高思杰說,一要以德立身,涵養育人情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打鐵必須自身硬,思政課教師要擔當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就要模范踐行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六要”標準,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要以德立學,提升育人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政課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扎實的學識、豐富的閱歷引導學生,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思政課的獲得感。為師“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

三要以德施教,凸顯育人實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為學生樹立典范,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用強大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用豐富的學識成果引導學生,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記者 吳曉征)

為“書香安徽”建地標

今年是安徽省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單位,圖書館工作與文化傳承密切相關。地方文獻收集整理,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為大眾呈現“典籍中的安徽”。閱讀推廣活動,讓人們在喜愛的書籍中感受文化之美。

安徽省圖書館館長林旭東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它的提出,是民心所向,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將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全面指引。他表示,圖書館工作者將認真學習掌握這一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更好擔當“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行業職責,實現“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工作目標。

“圖書館人要進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向‘文化傳承的高地,知識交流的中心,價值實現的平臺,書香安徽的地標’邁進,為建設文化強省鑄就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林旭東說。

林旭東表示,一是要強化政治擔當,認真做好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闡釋和宣傳,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好深化內化轉化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貫徹“五大”要求推動“六破六立”全員大討論,聚焦“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找到圖書館為文化強省建設的發力點。安徽省圖書館正以建館110周年為契機,梳理館史,總結經驗,既提高公眾的圖書館意識,也激勵青年館員堅定職業自信。

“二是貫徹‘七個著力’要求,展現圖書館工作新氣象新作為。”林旭東介紹,省圖書館將努力在文獻收藏、知識傳播、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忠誠盡責奮勇爭先;通過豐富館藏彰顯徽風皖韻,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注重全民閱讀的價值引領,在閱讀推廣活動中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人、先進的文化引導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記者 晉文婧)

深耕“安徽文明史”

含山凌家灘、淮南武王墩等重點歷史文化遺存的考古發掘,正在有序進行。新時代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國,也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密碼”。考古工作者的發掘與研究,不斷破譯“密碼”,進行相關知識的闡釋和宣傳普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活”、更“火”。

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葉潤清認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構建安徽地域文化標識體系,對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構建安徽地域文化標識體系?葉潤清認為,一是要以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闡釋作為方向引領,二是要以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挖掘作為內容支撐,三是要以服務社會公眾作為目標要求。

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突出特性。在葉潤清看來,要揭示中華文明起源及其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豐富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延綿不斷、兼收并蓄等基本特征,闡明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從而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文明觀,理解偉大民族精神和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根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是構建安徽地域文化標識體系的基本出發點和立足點。

“通過含山凌家灘、淮南武王墩等重點歷史文化遺存的考古發掘,徽文化、桐城派文化等代表性地域文化研究,皋陶、管子、老子、莊子、朱熹等先賢哲學思想闡釋,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古代安徽在科學、藝術、文化、社會、思想等不同領域的標志性成就和原創性貢獻,挖掘安徽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葉潤清說。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葉潤清認為,要深入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推進安徽在中華文明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黨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史不同時期文化標識體系構建的有機統一,統籌推進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安徽地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深化文旅融合,讓安徽地域文化標識體系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大眾。(記者 晉文婧)

打造徽學研究學術品牌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我省將做好文化挖掘大文章。作為徽學研究者,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梁仁志認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實施徽學研究提升工程為契機,更加努力揭示徽文化所蘊含的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不斷推進轉化落實,持續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和軟實力。

梁仁志闡述:徽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地域或鄉土文化,它是“中華正統文化傳承的典型”,集中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進入新時代,文化在振奮民族精神、維系國家認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顯。對此,梁仁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是協調省內外研究力量,整合省內徽學研究人才和資源,組建徽學研究國家隊,實行有規劃、有組織的徽學研究。“國家徽學研究院”既要堅持以學術研究為基,又要堅持以資政研究為輔,同時扮演好徽學研究資料共享平臺的角色,并不斷打造推出徽學研究學術品牌,真正寫好“徽”文章,服務好文化強省建設。

二是加強對徽學研究人才的培養和支持。人才,是徽學發展的基礎。盡管省內外已組建有一批研究平臺,但因種種原因目前省內外徽學研究人才依然存在缺口。此外,省內還有大量從事徽學研究的“民間學者”,建議對這些民間徽學研究者給予一定的支持或表彰,為他們搭建研究平臺。

“我期待著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省的徽學研究迎來大發展,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成就,切實擔負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梁仁志說。(記者 晉文婧)

“好戲連臺”傳承傳統藝術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我們戲曲工作者意義深遠。”安徽省徽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表示,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觀、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懷的中國戲曲,經過創造轉化,在大力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具有強烈的教育和審美作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傳統戲曲文化,才能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讓更多人感受到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

安徽是戲曲文化大省。如何推動安徽優秀戲曲的傳承發展?汪育殊介紹,戲曲是歷史和民族記憶的載體,中華民族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許多故事被搬上戲曲舞臺。如徽劇《劉銘傳》講述劉銘傳抗法保臺的豐功偉績,這個故事至今仍被世人所稱贊。以傳統藝術為載體,講述中華歷史、傳播中國故事,既激活了傳統戲曲的生命力,也為增強文化自信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汪育殊表示,一要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時代的傳統戲曲藝術除了要傳承好戲曲藝術本身的文化內涵,更要體現時代感和創新性。徽劇《劉銘傳》復排演出深受公眾歡迎,正是因為它保留了原版徽劇特色,也創新運用池州儺戲、青陽腔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唱腔,結合聲光電等技術,為古老徽劇注入全新活力。

二要創作出一批與新時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汪育殊說,新時代戲曲藝術創作,是為人民群眾生產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需要從業者把握時代脈搏,走進實踐深處,走到人民中間,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

“我們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傳承好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精髓,千方百計把這些精髓轉化融匯成為當代年輕觀眾喜愛的藝術形式。只有這樣,戲曲藝術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汪育殊說。


責任編輯:陸迪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延吉市| 灵川县| 定日县| 财经| 广宁县| 堆龙德庆县| 宜君县| 五大连池市| 天镇县| 霍城县| 青海省| 阿图什市| 乌审旗| 平凉市| 高唐县| 达尔| 镇赉县| 崇义县| 九江县| 广昌县| 荥阳市| 盈江县| 拉萨市| 阳新县| 荥阳市| 广灵县| 沾益县| 沅陵县| 莱西市| 孟连| 安图县| 贞丰县| 调兵山市| 安福县| 政和县| 蓬莱市| 增城市| 利津县| 红安县|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