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發展理念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倡導發展過程人人參與、發展成果人人享有,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既體現了探索把握規律的要求,又體現了為廣大人民謀福祉的旨歸,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共享發展理念是對發展規律的自覺運用。發展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對發展實踐的總結和反思。世界各國在共享發展方面既積累了有益經驗,也有過深刻教訓。從教訓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共享,少數人的“獲得感”建立在大多數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剝奪感”之上,造成紛爭不止、內斗不斷、社會撕裂。從經驗看,隨著對經濟增長沒有帶來貧困人口減少這一現象的反思,國際上提出了“基礎廣泛的增長”“分享型增長”“親窮人的增長”“包容性增長”等理念。共享發展理念立足我國發展實踐,是對這些經驗教訓的借鑒與超越,是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與自覺運用。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對共享發展理念的科學詮釋。堅持共享發展,我國各項發展事業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就會形成科學的路徑,國家就會安定、人民就會滿意。
共享發展理念注重并堅持漸進共享。共享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共享的內容是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和財富不斷增加而不斷豐富的。我國社會主義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各階段生產力發展的狀況和共享的狀況是不同的。目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共享發展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因此,必須把目標的一貫性與發展的階段性、主觀預期與現實可能、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有機統一起來,既不能裹足不前、舍不得民生投入,也不能好高騖遠、口惠而實不至。一方面,要防止過度福利化,將收入增長建立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將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另一方面,要持續不斷地推進共享發展,把能辦的事盡最大努力辦好,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當前,既要摒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平均主義主張,又要防止出現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把握好合理張力;既要大力維護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結果公平,又要尊重因人們付出的勞動和才能不同而出現的合理合法收入差距。
共享發展理念體現黨的根本宗旨。堅持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根本問題,不同社會有著不同回答。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基本立場,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發展問題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揚人民首創精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當前,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攻堅所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按照共享發展理念謀篇布局,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尤其要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共享發展,讓人人都有獲得感、人人增強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斗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也是評判奮斗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