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頭陣,創新贏未來!
4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在合肥開幕,翹首以盼的國字號盛會再次相約大湖名城,熱熱鬧鬧的“科技大集”盛裝綻放創新高地。一份份成果閃亮登臺,一位位大咖熱情演講,一個個項目簽約落地,巢湖之濱閃耀科技之光、澎湃產業大潮。
創新閃亮的“聚光臺”
本屆科交會總體規模、成果數量以及參展單位數量均創歷史新高。漫步展館,從序廳到科技引領展區、產業創新展區、生態賦能展區,再到“雙招雙引”路演對接區、新技術新產品演示體驗區,重磅成果匯聚一堂,令人嘆為觀止。
“機器化學家”小臨揮動雙臂,手拿燒杯開展實驗,引來一撥撥觀眾圍觀。這是合肥機數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個數據智能驅動的全流程機器化學家平臺,集成了移動機器人、智能化學工作站、高通量計算系統與智能化學大腦,實現人機對答、理解科學需求、設計研究方案、主動進行實驗的全流程覆蓋。
合肥機數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業務經理姚愛華介紹:“機器化學家通過融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與材料數據庫的先驗知識,可突破傳統量子化學計算的效率瓶頸,實現催化劑穩定構型及活性位點的快速預測,為新型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灰色的“箱子”竟能讓硅藻“開口說話”?合肥國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冷場掃描電子顯微鏡,具有高分辨率、智能化、小型化、低電壓等特性,實現了國內在高端電鏡領域“零”的突破。
合肥國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門負責人孫鵬飛解釋:“這款設備可以應用于新能源、半導體、光伏、生物醫藥等領域。”
全球第一臺真正達到大規模商用、拍攝真人3D數字人的智能設備——優鏈3D云陣相機;國內首個5G網聯版無人機自動方艙——“天驛方艙”;全國首個水泥建材行業AI大模型——海螺大模型……一個個“第一”,一款款“首個”,全國耀眼成果齊聚合肥,盡展大國科技騰飛的盛世氣象,更加彰顯安徽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強勁動能。
思想碰撞的“圓桌會”
從兩院院士到重點高校院所專家,再到頭部企業和知名金融機構代表,本屆科交會精英匯聚、大咖云集,掀起一場場“頭腦風暴”,碰撞出一簇簇“智慧火花”。
“有人說‘老師學生都去創業了,誰來搞科研?’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要破除高校科研與創業是‘零和博弈’的認識誤區,引導師生把做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事作為奮斗目標,打開學校的邊界,建立新的評價機制與培養機制,源源不斷吸引更多國內外頂尖人才加入,形成價值閉環。”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丁奎嶺認為,要發揮高校、企業、地方三方的協同作用,共同構建產學研高效協同創新體系,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杜春野表示:“我們要以金融所能對接國家所需,深化科技金融服務,助力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未來5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將聚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為科技型企業累計提供融資不低于3萬億元。”
“安徽是一片充滿創新活力的熱土,我們高度重視在安徽的布局與發展,積極融入‘6178’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迎新認為,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技術創新、要素疊加、場景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他表示,目前,中國電科在安徽重點布局了探測感知、光傳輸與傳感、空天信息等多項產業,接下來期待與安徽攜手打造低空經濟增長新引擎。
“科創板有效暢通‘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熱情,成為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呂昊介紹,目前,安徽擁有科創板上市公司24家,位列全國第6,首發募集資金297億元。下一步,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優先支持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的科技型企業股債融資、并購重組,持續引導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導資源要素向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
成果轉化的“加速器”
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簽署“聚變裝置設計研發及技術服務”項目,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院簽署“生物基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項目……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融合點”行動安徽專場對接會上,多家院所開展成果產業化項目路演,安徽省內龍頭企業發布技術需求,一批成果轉化項目成功簽約。
“張榜”求金方,“揭榜”解難題。本屆科交會以轉化交易為落點,突出高水平成果供給、高質量需求牽引、高品質生態賦能,開展大科學裝置衍生成果路演對接、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動等十大專項對接活動,成就科技“高精尖”與產業“淘金團”的“雙向奔赴”。
“未來,可能會有像機器人的汽車或像汽車的機器人出現。”在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招商對接活動上,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訪問教授、奇瑞商用車特聘專家祝燁博士表示,汽車與機器人的協同也會碰撞產生更多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合成生物平臺建設和科技招商專項活動上,安徽省合成生物學會按下籌建“啟動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周從照表示,未來安徽省合成生物學會將通過整合高校、企業和政府資源,進一步打通技術轉化的阻力,創造服務產業的優勢,助力安徽在全國合成生物水平競爭中占據核心地位。
“‘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評價大模型’的研發調試過程中,安徽創新館向項目組開放了安徽省3000多項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數據,為大模型的本地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國科技大市場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發布全球首套“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評價大模型”,他“點贊”道:“安徽全省上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已經成為全國科技創新的一匹‘黑馬’。”
(記者 張理想 鹿嘉惠)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