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市縣

合肥2387萬元銜接資金精準幫扶特色產業

來源:合肥在線2025-05-08作者:衛曉敏 通訊員 韓晶

5月7日,在肥東縣牌坊鄉杭椒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設備轟鳴運轉,工人們分工協作、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今年,合肥投入銜接資金2387萬元,建設集冷鏈倉儲、展示交易、電商直播于一體的杭椒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后,將有助于促進杭椒產銷一體的產業鏈發展,打造全國最大的杭椒生產銷售基地,進一步打響擦亮“牌坊杭椒”品牌。

以銜接資金精準幫扶,助力鄉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在合肥已并非個例。

記者從合肥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自2020年合肥市脫貧攻堅以來,合肥巧用銜接資金“活水”,夯實特色產業“家底”,累計建設扶貧(幫扶產業)項目1848個,直接收益超4億元。其中,2024年,投入各級銜接資金近20億元,帶動近10萬農戶,戶均增收超萬元。

推動精深加工

銜接資金用得足

提起王仁和米線,很多老合肥人都耳熟能詳。近年來,合肥與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安徽王仁和米線食品有限公司深入合作,自2018年以來,持續累計投入扶貧(銜接)資金9535萬元,撬動王仁和米線投入社會資金約2億元。

“我們陸續投建了官亭鎮長壽菜延鏈深加工項目、官亭現代農業示范園、官亭鎮豐祥扶貧產業園等8個產業項目,建成全國首個長壽菜產業園。”王仁和長壽菜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建成300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聯合安農大選育“紫菁1號”新品種。同時,建設長壽菜凈菜加工生產線,開發凍干菜粉、預制湯包等20類產品,帶動畝均產值從8000元增至2.3萬元。

“合肥通過銜接資金加持,幫扶產業帶動,實現米線全產業鏈從農田到餐桌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王仁和米線”已成為覆蓋全國并且出口海外的農業品牌,年產值突破7億元。通過推動長壽菜精深加工,村集體經濟和村民也收獲了“紅利”。肥西縣上派鎮金崗村返租企業大棚50畝,年增收45萬元。截至目前,王仁和米線已累計帶動5000多戶農民實現顯著增收,提供300多個就業崗位,入股脫貧戶分紅每年達50余萬元。

提質農業發展

銜接資金用得廣

長豐縣是全國設施草莓第一縣,素有“中國草莓之鄉”之稱。為賦能草莓產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合肥累計向長豐草莓產業項目投入銜接資金超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約2.7億元。

“其中,合肥投入 6800萬元 支持草莓產業數字化轉型,建成了全國最大 草莓脫毒種苗繁育中心 ,草莓資源圃品種約300個,先后孵化培育長豐紅玉、白雪公主、知杞等10個新優品種。”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應用物聯網精準控溫控濕,草莓精品果率提升至85%。

同時,創新“共享冷庫”模式,在左店鎮建設12個田頭冷鏈驛站,延長鮮果銷售期30天,2024年,草莓電商銷售額突破18億元。在持續的政策引導和科技加持下,長豐草莓全產業鏈產值達110億元以上。李楊村等“草莓村”村集體年收入超300萬元,帶動5000多戶莓農實現顯著增收,入股脫貧戶分紅每年達34萬元。

“中垾番茄”是巢湖特產,為了讓“小番茄”成為強村富民的“黃金果”,近年來,合肥持續累計投入銜接資金2109萬元,打造長三角番茄優質產地,分別投資建設中垾番茄示范產業園、中垾鎮小聯圩果蔬示范產業園和中垾鎮小聯圩村農產品倉儲等項目,努力打造集育苗、種植、倉儲、物理、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今年我們還計劃引入山東智慧農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銜接資金再建設150畝設施番茄基地,帶動4個村參與產業,通過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以及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打造‘采摘體驗+電商直播+農文旅研學’等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畝均番茄產量將突破15000斤,較傳統種植模式提升40%,帶動農戶畝均收入突破2萬元。”中垾番茄示范產業園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帶動村民增收

銜接資金用得巧

廬江是徽茶的發源地之一,產茶歷史悠久。2021年以來,合肥持續投入財政銜接資金3800萬元,撬動社會投入約7500萬元,改造2.6萬畝生態茶園, 推動茶產業一二三產加快融合發展,有效實現“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合肥圍繞茶青資源利用,著力延長產業鏈條,在廬江縣湯池鎮投資400萬元建成年產5000噸出口茶加工車間1座,帶動使用本地茶青生產夏秋茶300噸,帶動200多戶茶農增收240萬元,提供500個就業崗位。

同時,投資300萬元建成白云春毫茶文化科技中心、茶旅研學基地等,建設游客活動草坪區、茶葉采摘區、工業制茶車間觀摩區、傳統制茶坊、茶葉香茗體驗區、研學小課堂、茶葉非遺技藝課堂七大板塊,大大提高周邊群眾收入。

“我們采茶葉送到茶廠,每天能掙200多元錢,一個采茶季有兩個多月,能掙一萬三千元錢。”廬江縣茶農曹世文說道。

據悉,近年來,合肥通過銜接資金精準滴灌,助力“特色產業+專業村鎮”發展矩陣。數據顯示,2024年,112個出列村集體收入從2014年的1.19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189.76萬元,年均增速66.1%。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新畫卷正在廬州大地徐徐鋪展開來。


責任編輯:陸迪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天水市| 朝阳市| 陇川县| 元氏县| 南木林县| 和平县| 宾川县| 常州市| 黄浦区| 巴东县| 彰化市| 辽阳市| 平度市| 名山县| 苗栗县| 罗甸县| 博乐市| 酒泉市| 元江| 中宁县| 普洱| 资源县| 桑植县| 平湖市| 南投市| 尉氏县| 新泰市| 故城县| 江北区| 泗水县| 巧家县| 登封市| 冷水江市| 三明市| 怀集县| 济阳县| 沅陵县| 枣阳市| 桓台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