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出行要守法”“遇到糾紛要理性”“未成年人要愛護”“電信詐騙要警惕”……近日,銅陵市啟動“銅心解紛進萬家”平安志愿服務活動,該市在職黨員、平安志愿者及網格員走進千家萬戶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并為廣大居民送上了帶有矛盾化解聯系方式、溫馨提醒等內容的《致市民朋友們的一封平安家書》。
在銅陵,“銅心解紛”既是一個矛盾收集辦理平臺,也是一個群眾糾紛化解品牌。近年來,銅陵依托“集約化”綜治中心,創新打造“銅心解紛”平臺,創新聯動機制,融合志愿服務做到民聲早知道、糾紛早化解。銅陵已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銅心解紛”案例模式入選2024年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百個優秀案例。
打造隊伍,織密矛盾排查網
“銅心解紛進萬家”平安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后,志愿者汪敏超佩戴紅袖章、拿上記錄本開始了“敲門行動”。在銅官區幸福社區石城村,居民們反映不會用手機操作養老保險申報、樓上裝修滲水、樓道燈壞了沒及時修復等問題,她一一記錄,對于需要后續調解的做出標記。
“通過敲門行動了解鄰里關心什么、缺少什么,有沒有遇到困難,或者碰到了什么需要協調的問題,能幫就幫,不能立刻幫的會記錄下來。”汪敏超告訴記者。
矛盾糾紛化解的首個環節便是群眾的問題意見收集。為凝聚群防群治、共創平安資源力量,銅陵市自2022年開始,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各平安建設成員單位和各縣區平安綜治工作力量,打造“平安伴我行”志愿服務品牌,開展以社情民意收集、社會治安防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為企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
截至目前,該市共發展“銅心解紛”志愿服務隊、“3+N”群防群治志愿者巡邏隊、政法護企志愿服務隊、愛鄰聯盟志愿服務隊、汪榮振志愿服務隊等隊伍400余支,志愿者總數近萬人,形成了覆蓋廣泛、結構合理的平安志愿服務網絡。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就業群體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銅陵布局建設95個“暖新驛站”,在服務新就業群體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人員規模大、流動性強、接觸面廣的優勢,引導其參與基層治理。
“新就業群體志愿者穿梭尋常巷陌,深入城市肌理,將所見拍上來、將所思反映上來,極大地增強了問題發現能力。”銅陵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趙孝榮表示,該市的“先鋒騎士隊”“銅都小蜜蜂”“銅您一起”等志愿服務隊伍,已通過“隨手拍”“隨手幫”“隨手送”等方式積極參與治安巡防、文明勸導、平安宣傳等活動,成為了基層治理的“城市之眼”。
整合資源,糾紛化解“一站式”
一次有關物業費繳納的糾紛調解,不但幫胡先生減免了部分物業費用,物業公司還提出可為失業的胡先生提供一份物業保潔工作。前段時間,當銅陵市銅官區綜治中心的調解員將物業公司的決定告知胡先生時,意外得到工作的他十分感激,連聲道謝并承諾以后一定按時交物業費。
在銅官區綜治中心,記者看到,這里除去有綜合受理、銅官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銅陵仲裁委、公證處、法律咨詢等窗口外,還設有物業管理、婚姻家事、信訪事項、行政糾紛、道路交通、仲裁糾紛等6個調解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中心聘請了10名調解員,融合人民調解與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力量,形成聯調聯動工作格局。
矛盾糾紛化解是一項牽涉面廣、影響大的系統工程。銅陵市按照“集約化”思路,推動綜治中心與信訪接待中心、矛盾聯調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等“多心合一”,抽調矛盾問題集中的自然資源與規劃、住建、人社、生態環保等12個行業主管部門入駐,并健全“重點部門常駐、一般部門輪駐、涉事部門隨駐”工作機制,打造集成司法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訪調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銅心解紛”平臺。
“原先群眾調解事項如果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后續要再到對應的部門反映,如今依托‘銅心解紛’平臺可以一站式辦理。”銅陵市綜治中心副主任楊華介紹,“集約化”平臺有效破解了群眾辦事“進多扇門、找多個人、跑多趟路”難題。
在市、縣區及鄉鎮打造綜治中心的同時,銅陵同步加強來自基層、面向基層的調解平臺建設。
在“銅心解紛進萬家”平安志愿服務活動中,銅陵除去開展“鐵腳板”社情民意大走訪外,還組織實施“點單式”矛盾糾紛大調解。當天,“綜合調解室”“物業糾紛調解室”“婚戀糾紛調解室”“勞動糾紛調解室”等臨時性調解室現身銅陵多個社區廣場,“三官一律”、金牌調解員等專業力量進駐其中開展聯動調解。“打開門”聽民聲,“聚合力”解民憂,活動當天排查矛盾糾紛348件,已化解264件。
記者獲悉,銅陵還充分挖掘法治資源,在各鄉鎮、社區創新嵌入實體化“法治超市”79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法系統選派等方式,為群眾提供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物業管理等方面法律咨詢服務。在村、社區打造“百姓評理說事點”427個,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理念更新,繪就治理新風景
“大家都退一步,事情圓滿解決,感謝派出所的耐心調解!”近日,在樅陽縣錢鋪派出所“三公·云調解”工作室,村民汪女士就一起歷時一年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和劉女士達成了和解。
據了解,雙方因孩子玩耍受傷的賠償問題曾多次發生沖突。在“三公·云調解”機制介入后,經民警、法官、司法工作者的調解,雙方最終同意賠償金額為8000元并現場轉賬。
“我們轄區常住人口超4萬人,2024年接報警738起,涉及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宅基地爭議等錯綜復雜問題,傳統調解方式往往難以奏效,急需新的破局之法。”錢鋪派出所所長錢立旺介紹,民警們結合樅陽縣“先讓禮讓工作法”,推出“三公·云調解”機制,以“公心、公信、公平”為核心理念,組建由律師、法官、司法員等組成的專業調解團隊,并借助“一塊屏、一個小程序”,開啟“云端”調解新模式。
“銅心解紛”不僅靠“腳力”,更借“巧力”。在“銅心解紛”理念引導下,銅陵各縣區、鄉鎮因地制宜打造平臺、結合實際整合力量、巧借“云端”豐富手段,促成了一個個來自基層的糾紛化解品牌持續涌現。
在義安區東聯鎮,該鎮創新打造“村干部跑辦代訪中心”,在落實人員接待群眾反映問題的同時,依據收集到的問題確定接訪村,由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到村接訪,村干部代訴群眾反映問題,并共同研究解決。問題解決后,再進行一次回頭督查、總結提升,形成問題處置的閉環。
“村干部跑辦代訪中心”運轉后,變百姓上訪為干部下訪、村干部代訴代訪。截至目前,東聯鎮已在13個村(社區)開展了接訪活動25次,結合群眾需求實施民生項目101個,累計化解群眾矛盾298起。
民聲早知道,糾紛早化解,治理提質效。近年來,銅陵市各級各部門推動形成了“先讓禮讓”工作法、“有事找書記”、“村干部跑辦代訪”、“銅草花議事園”、“和悅工作法”、“談心解紛”等諸多特色社會治理和矛盾化解品牌,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時效性、專業性、有效性明顯提升。
銅陵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伴著“銅心解紛”平臺機制不斷健全完善,該市基層治理創新活力不斷涌現,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8.6%以上,有效遏制了矛盾糾紛激化升級。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