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臨渙,唱臨渙,茶館雖小乾坤大;論是非,解紛爭,茶香一盞暖人心。”在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zhèn)古色古香的茶館里,淮北市委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40余名學員正圍坐在茶案旁,聆聽茶館調解中心主任、“五老”法治教育工作室負責人王士宏講述“一杯茶調解法”背后的治理智慧。
茶香氤氳處 破解基層治理密碼
“請大家看這杯茶——水溫要恰到好處,茶葉要舒展沉浮,正如處理矛盾糾紛需把握火候、洞察人心。”王士宏手持粗陶茶壺,以臨渙特有的棒棒茶為引,向學員們展示調解“七步法”:從以茶暖人心的儀式感,到以茶拆面子的巧思,再到以茶達協(xié)議的共識凝聚,每個步驟都蘊含著“和為貴”的文化基因。學員們注意到,調解室墻上懸掛著“有理進茶館說”的楹聯(lián),角落里擺放著民法典和《信訪工作條例》。王士宏解釋:“茶館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將法理情融合在茶香里。比如土地承包糾紛,既要講清農(nóng)村土地承包法,也要用‘遠親不如近鄰’的俗語軟化對立。”
銀輝先鋒領航 傳承調解薪火
作為老干部系統(tǒng)的“銀輝先鋒”和關工委“五老”法治教育工作室負責人,王士宏不僅深耕調解一線,還致力于培育基層治理隊伍。他帶領的“老支書團隊”“兵哥團隊”“姊妹花團隊”等五大志愿者群體,覆蓋鄉(xiāng)賢調解、警民聯(lián)調、婚戀糾紛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的網(wǎng)格化調解網(wǎng)絡。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王士宏提到:“調解的本質是‘共情’,要像品茶一樣,引導當事人從紛爭中‘回味’和諧。”學員深受觸動:“王主任用行動詮釋了基層黨員的使命擔當,他的奉獻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標桿。”
實踐賦能 青年干部探索治理新路徑
此次現(xiàn)場教學,青年干部們嘗試將政策法規(guī)與民俗智慧結合,體驗“法理情”融合的調解藝術。學員總結:“調解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一杯茶’的儀式感,讓法律有了溫度,讓矛盾化解更人性化。”
淮北市委黨校負責同志表示:“王士宏同志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治理有機融合,為年輕干部提供了‘用文化人、以德潤心’的生動教材。這種治理智慧正是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的鮮活實踐。”
“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臨渙茶館的茶香,飄散著千年文脈的滋養(yǎng),更升騰著基層治理的溫度。據(jù)悉,以王士宏“一杯茶調解法”為故事核心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鄉(xiāng)村調解員》已完成劇本創(chuàng)作并獲備案批準,即將開拍。影片通過藝術化手法展現(xiàn)基層調解員在法理與人情間尋找平衡的智慧,為臨渙古鎮(zhèn)的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的傳播注入光影力量。此次沉浸式教學不僅讓青年干部領略了茶文化與現(xiàn)代治理的深度融合,更激勵他們以“小茶館”為鏡,探索“大治理”之道,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貢獻青年力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