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是一個為政者應盡的職責,尤其在遇到困境、險境之時,能發(fā)揮其施政智慧,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最終會迎刃而解,這就是擔當,能為擔當者勇于擔當,體現(xiàn)了一個領導者的胸懷和膽略。
西晉年代,有個叫劉弘的人,手下有位將領叫陶侃,為人忠勇,敢作敢為,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常常被人誣告。劉弘不信這些謠言,對陶侃予以信任和重用。陶侃出征前,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劉弘處以示忠心。劉弘深知陶侃的心思,卻表示,你父母年邁,身邊需要孩子照顧,送到我這干什么?匹夫之交都不相負,何況你這樣的堂堂的大丈夫呢?一席話說得陶侃哽咽不止。后來,他果然不負信任,屢建奇功。由此可見,對干事的人充分信任,為擔當者勇于擔當,就能使其消除后顧之憂,敢于沖鋒陷陣。
“擔當”,是一個為政者應盡的職責,尤其在遇到困境、險境之時,能發(fā)揮其施政智慧,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最終會迎刃而解,這就是擔當,能為擔當者勇于擔當,體現(xiàn)了一個領導者的胸懷和膽略。
習近平同志曾在《知之深愛之切》一書中對一位農(nóng)民企業(yè)家的描述:“一只手持劍向前開辟道路,另一只手還要拿盾防衛(wèi)身后。”身上背著包袱,手中拿著盾牌,心里想著如何防身,怎能付諸全力朝前沖?今天,為政一方的領導干部們都應思考:在我們身邊,還有沒有“一只手持劍,另一只手拿盾”的現(xiàn)象?如果有,就應盡快扭轉過來,那些敢想敢為敢擔當?shù)臑檎卟拍苤饾u多起來,風氣才會逐漸好起來。
古人曰:“士之氣節(jié)在上之人獎激,則氣節(jié)盛。”意思是說,上一級領導者要為敢于擔當?shù)南聦贀窝覟榈恼L才興盛起來。
據(jù)人民日報載,某地,在一次干部考核中,有一名環(huán)保部門干部得到了一些反對票,考核組不武斷,不唯票論,而是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名干部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在他任職期間,依法依規(guī)一舉關停1100多家污染小企業(yè)、小作坊,引來一些反對和爭議,卻得到大多數(shù)干部群眾的認可,最終,這名干部在考核中得了高分,受到了組織信任和重用。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