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省合肥濱湖科學城考察時指出: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述,既精辟闡述了科技創新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又寄予了對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殷殷囑托,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需要科技創新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高新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只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打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頭陣”,才能以科技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打好“頭陣”,就要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當今世界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加快補上短板、弱項,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前進的道路上,既要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聚集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打好“頭陣”,就要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比翼齊飛,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這就要夯實基礎、扭住關鍵、拓展途徑,抓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打好“頭陣”,就要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必須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發展需要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和良好環境。著眼未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就能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的強勁“動能”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勢能”。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科研工作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骨干。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砥礪“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勇毅擔當,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創造豪情,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為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