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敗,關鍵在人,核心在干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全面提高干部現(xiàn)代化建設能力,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強調(diào)要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chuàng)業(yè),讓擔當者有舞臺、有為者能出彩、實干者上“C位”。
“敢為天下先”,就是要“敢”字當頭,貴在一個“先”字。這個“先”字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有超前的意識,要有新的發(fā)展理念;二是要走在別人的前面,謀他人所不曾謀,為他人所不曾為,搶抓機遇。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敢”字當頭干出來、闖出來、走出來的。走進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勇于新?lián)敗⒏矣谛伦鳛椋枷虢┗⑽肥孜肺病⑿袆訙彛桓覟椤⒉桓谊J、不敢干、不敢首創(chuàng),怎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業(yè)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我們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尤其是《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落到實處,廣大黨員干部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尤其是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么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能夠擔當?shù)摹皩捈绨颉保朴趽數(shù)摹罢姹绢I”,敢于新官理舊賬,敢于觸碰敏感問題,敢于為事業(yè)得罪人,敢于在別人的議論甚至是非議中開展工作。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迎著問題上、向著問題沖,敢于碰硬、攻堅克難,開創(chuàng)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安官貪祿,不務公事,此為庸。”讓“敢為者”有為有位,正氣充盈、積極向上,人的能力和優(yōu)點就能被激發(fā)出來,敢為敢擔當就會成為主流。如果政治生態(tài)有問題,負面情緒和消極思想就會暴露出來,敢為敢擔當也就無從談起。肩膀硬、腰桿直,才能干成事。
首先要以“正向激勵”鼓舞干勁。黨員干部是否鼓足干勁、積極作為,除了黨性覺悟、職責要求、問題導向、壓力傳導等因素之外,還需有激勵導向。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正向激勵措施,從物質(zhì)、精神、政治待遇等多個方面發(fā)力,讓干部思想上有盼頭、政治上有奔頭、干事上有勁頭。
其次要讓“能上能下”成為常態(tài)。深化“潛績”考核評價,合理設置考核指標,突出政治考核、作風考核和實績考核,尤其對高質(zhì)量發(fā)展“潛績”考核評價,要形成一套既考看得見、摸得著的“顯績”,又考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綜合用好政治建設考察、巡視巡察、績效考核、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等考察考核結果運用,對考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擔當有為的干部提拔重用,對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干部進行調(diào)整、免職和懲戒,使能上能下真正成為常態(tài)。
再次要以“容錯糾錯”激勵擔當。過去,不少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容錯糾錯”措施,從制度上為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掃除了后顧之憂,接下來就需要按照“三個區(qū)分開來”的要求,堅持事業(yè)為上、實事求是、依法依紀、容糾并舉等原則,寬容干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失誤錯誤,為敢抓敢管、敢作敢為、勇于改革的干部撐腰鼓勁,為擔當者擔當、為盡責者負責,努力營造上級為下級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為事業(yè)擔當?shù)牧己铆h(huán)境,切實保護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挠職狻J氣和正氣。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