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評論--原創

落穩“入局三手” 下好糧食安全“一盤棋”

來源:江淮新聞網2022-07-18作者:程震寰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鼓勵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解決好吃飯問題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始終是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我們要樹牢“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維,落好“入局三手”,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確保“中國人端牢中國碗,中國碗裝滿中國糧。”

立足“本手”,守牢耕地紅線,向“地”要糧。好地好源出好糧。耕地作為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鐵閘”,必須牢牢貫徹“藏糧于地”戰略,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讓“中國碗”裝滿優質糧。實現向地要糧必須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打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因地制宜開展土地休耕輪作試點,積極推動風沙地、鹽堿地改良復肥,把沙地變良田、“小田變大田”、荒地變“糧倉”,實現耕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同時,要為農田做好“保駕護航”工作,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推進農田水利、田間道路、防旱排澇等工程,讓土地“旱可澆、澇可排”,打造耕地的“金剛不壞”之體,讓莊稼穩產高產成為常態化,把“糧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善用“妙手”,壯大種糧主體,向“人”要糧。糧食要豐收,農民是主角。農民是耕地利用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最直接相關者和最大受益者,農民只有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從耕地的生產中才會受益更多,因此,必須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緊緊聚焦物阜民豐目標,優化農業布局,發展多種類型的適度規模性經營,著力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上下功夫,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讓更多惠農強農政策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同時,要幫助農民和農科工作者唱好“雙簧”,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全覆蓋的優勢,壯大“農創客”“新農人”等農業實用人才隊伍,集成推廣高產優質糧食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種植模式,讓更多新技術、新品種走入“千農萬戶”。

發揮“強手”,堅持科技賦能,向“技”要糧。糧穩天下安,科技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在推動農業發展過程中支撐性作用,全面打通現代化農業技術輸血“大動脈”。在播種、施肥、澆灌、噴灑農藥等環節強化科技支持,讓糧食生產蘊含更多“科技因子”,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如今,從農業智慧平臺到智能噴灌系統,從遙感遙測監管到現代化育種,“體力活”成了“技術活”,“土扁擔”成了“金扁擔”,農產品實現了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機循環。今后,我們要堅持加深農業與科技的融合度,讓更多技術長在泥土里,讓實驗室的“盆景”變成農業發展的“風景”,讓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盛景在華夏大地鋪展開來。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在新時代的發展道路上,我們要把重農抓糧責任壓得更實,把糧食穩產保供根基筑得更牢,守好“黃土地”、護好“辛勤糧”、端穩“節約碗”,為筑好“大國糧倉”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賀鵬云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平度市| 汾西县| 云霄县| 通辽市| 高安市| 海口市| 新化县| 宁都县| 高清| 商河县| 湾仔区| 桐庐县| 沙河市| 老河口市| 苏州市| 富平县| 肃宁县| 都昌县| 孝感市| 从江县| 酉阳| 盐源县| 玉树县| 麻栗坡县| 黑龙江省| 靖远县| 昭苏县| 炎陵县| 金华市| 开江县| 马山县| 阿拉善左旗| 荆门市| 格尔木市| 依兰县| 茶陵县| 保亭| 和林格尔县| 申扎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