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指出要“強化人才技術標準支撐。加快培育各類技術技能和服務管理人員,探索建立鄉村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護人才互通共享”。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參與,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要用心用情建設好“三支”人才隊伍,形成“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各有所為”的生動局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雁飛千里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挑戰性大,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基層黨組織作為保障,難以實現全方位順利推進。要選好“領頭羊”,重點培養和發展年輕、能力強的人擔任黨組織書記,大力培養一批能帶富、善治理的村級組織帶頭人,推動致富能手、種養殖大戶和外出經商返鄉人員聯動培養,促進鄉村振興頭雁領航、群雁齊飛。要建強“戰斗堡壘”,嚴格貫徹落實村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求,將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主線,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發揮宣傳功能,在鄉村發展布局、經濟建設、產業規劃、生態治理方面乘勢而上,做到“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鄉農村”的效果,團結動員群眾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
斗罷脫貧甲未卸,鄉村振興再上馬。鄉村振興工作隊和脫貧攻堅工作隊既一脈相承又分工不同,要引導鄉村振興工作隊準確把握鄉村振興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政治定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隊在精準選擇振興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切實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鄉村振興工作隊既要引導幫扶村發展見效快的產業,幫助相對貧困人口快速增收,又要發展長效穩定的產業,推動實現“一村一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既要發展村集體經濟,打牢村黨組織物質基礎,又要通過發展集體產業帶動農民發展自身產業,在實現農民增收的同時,解決農村產業單一的問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科技注活水。創新鄉村振興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科技源泉”支持,科技人才“干涸”,鄉村振興成效就會大打折扣。要持續推進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農業科技專家進村對接工作,鼓勵農業科技人才進鄉村、進農戶“結對幫帶”“傳經送寶”。要強化農校深度合作,把知農愛農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把家國情懷教育融入農業人才培養各環節,鼓勵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帶著“專業”回鄉創業。要鼓勵基層農村在閑置土地設立試驗田、示范田,用于高校和企業農業科技的探索研究,激勵農技人才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同時注重挖掘培養本土農業科技人員,助力農民以科技知識“武裝頭腦”,提高農民致富的能力,讓荒山坡地變成農民增產增收的“聚寶盆”。
廣闊農村大有可為,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要讓更多有理想、有抱負、有干勁的“鄉村振興隊伍”參與到這場偉大事業中去,努力實現新時代鄉村的蝶變躍升。
(作者單位:銅陵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