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綱要》(下面簡稱《綱要》),深入全面闡明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內容,為新時代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方法遵循。
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在革命戰爭年代,夏明翰、魏野疇、董存瑞等一大批愛國主義仁人志士,為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甘于赴死志向不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王進喜、焦裕祿、楊善洲等先鋒模范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整個國家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愛國主義一直以來都是支撐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參與世界競爭、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力量。
青少年一代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青年一代對國家滿懷信心、充滿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就未來可期。而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多元化的文化價值體系、多方位的信息接收頻道等因素都對青少年傳承愛國主義思想、堅定愛國主義信念造成不利影響。在此次《綱要》中也重點指出,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把青少年群體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
強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筆者認為要從四個方面扎實開展:
第一、抓好學校主陣地教育。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針對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豐富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和內容,增強青少年對愛國主義教育學習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嚴格教育工作者招錄資格審查制度,將政治要求列入突出位置,做好新入職教育工作者愛國主義教育培訓,純潔教育工作者隊伍。
第二、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地要利用好革命烈士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基地開展好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講好革命先輩愛國主義故事,幫助青少年在黨史尤其是新中國史中堅定愛國信念,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強化青年責任擔當。要積極組織軍事訓練、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更好了解國情民情,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
第三、強化互聯網領域教育。要加強互聯網領域愛國主義作品的創新傳播,推動更加年輕、更加現代的愛國主義教育作品成為網絡主旋律,為青少年提供正確積極、豐富多樣的視覺大餐,建立嚴格審核、常態監管的網絡管理體系,打造綠色健康的上網環境和紅色向上的濃厚愛國氛圍。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筑牢網絡愛國主義新陣地,引導青少年凝聚愛國共識,匯聚青春正能量。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