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評論--深度

提高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亮度

來源:光明日報2019-10-09作者:王丹

近年來,一些老人不再選擇“圍著兒孫轉”,而是積極規劃起自己的新生活,充實閑暇時間,豐富晚年生活,在養兒育女辛勞了大半輩子之后,終于敢于也樂于“瀟灑走一回”了。他們也因此被一些媒體稱為“新老人”。

有調研將20世紀50年代作為劃分“傳統老人”和“新老人”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將在這個時間節點前出生的人定義為“傳統老人”,在這之后出生的定義為“新老人”。如此劃分,多少有些牽強。因為對于活得有意思這一點,相信是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有的追求,要說差別的話,無非是主客觀條件是否能滿足而已。不過“新老人”這個概念的提出,更像是養老新趨勢的一種捕捉和表達。

“新老人”群體的增長,自然脫離不了時代大背景。新中國成立70年,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均壽命翻了一倍還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文化的開放多元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不斷變化。一方面是一些老人選擇“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在養老服務軟硬件方面持續投入,承接住了這些老人的需求和選擇。

僅以廣受關注的老年教育為例,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已建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數量為6.2萬所,在校學員800多萬人,參加遠程學習的學員500多萬人,已基本形成省、市、縣、鄉辦學網絡。

但如果將這一系列數據放在另一個坐標系中,可能會讓人產生另一種觀感。國家統計局最新的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近2.5億人,60周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已經超過20%。檢索媒體報道,老年大學入學難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在更多被遺忘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他們更多時候面臨的不是供需矛盾,而是有無的難題。

在筆者走訪過的一些農村,陪伴了幾代人的傳統戲臺被拆除或擱置,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開設老年活動室這種意識,或者雖然有這種意識但在經濟上卻不能負擔。在不少農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選項單上,只有孤零零的“看劇”這一項。可是,滿屏充斥的偶像劇、都市劇、各種花樣的綜藝節目,離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成長歷史是如此遙遠,又能帶來多少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滋養呢?

“新老人”概念的提出和該群體規模的不斷壯大,提醒我們關注這一趨勢并回應他們的訴求,早有人預言,這將是下一個超大量級的市場。但這還遠不是全部。除了年齡,我們更要關注“地域”維度,將更多目光投向那些被冷落甚至遺落的農村地區,有效整合鄉村教育資源并向該群體做一定的傾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填補數字鴻溝,通過多種途徑豐富他們的生活選擇,提高他們的晚年精神生活亮度。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手游| 普兰店市| 鄂托克前旗| 南京市| 昆明市| 吉木萨尔县| 涡阳县| 孝昌县| 万全县| 聂荣县| 石林| 扎囊县| 峨眉山市| 万盛区| 宁远县| 福州市| 英吉沙县| 仁寿县| 黄龙县| 石狮市| 乃东县| 丹凤县| 屯留县| 双牌县| 永兴县| 梁山县| 云和县| 富锦市| 洞口县| 芜湖市| 密云县| 元阳县| 琼结县| 响水县| 南通市| 临洮县| 赞皇县| 临猗县| 云霄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