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化保障措施,構建全民普法“大格局”,描繪全民普法新畫卷,譜寫了新時代全民守法普法的新篇章。
錨定目標任務“出實招”
來自省法宣辦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全省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超5萬場,受眾累計超過267.7萬人次,有效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八五”普法中,我省突出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新時代全民普法工作的主題和主線,納入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和“八五”普法規劃,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納入普法責任清單“共性內容”。
同時,納入“舉旗幟·送理論”系列宣講重要內容,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縣級融媒體中心和“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發揮基層“土專家”“百姓名嘴”等宣講隊伍作用,通過問答、研討、故事會、音視頻、文藝活動等形式,常態化開展面向基層的專題宣講活動,持續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入腦入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
為宣傳好憲法,全省持續精心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2021年組織開展“憲法宣傳周”之“七項主題活動”;2022年組織開展憲法頒布實施4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通過舉行憲法宣誓、舉辦網上憲法法律知識競答、組織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開展全省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比賽等形式,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普法,是我省普法宣傳的一大特色。省法宣辦聯合省委辦公廳等6部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黨內法規集中宣傳教育活動,重點組織開展巡回宣講、全省黨內法規知識網上競答、優質論文評選及集中開設媒體宣傳專欄等4項活動,覆蓋全省16個省轄市、86個行業部門,有力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開展的各類主題普法活動走進2萬余家企業,開展專題普法活動12500余場次,撰寫法治體檢報告13400多份,梳理法律風險點7000余個,提出法律意見建議8000余條。
此外,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等14個部門深入開展交通安全、征地拆遷、教育就業、生態環保等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10個領域28部重要法律法規普及工作。
實施精準普法“見實效”
公正的審判是最好的普法。五河縣秉承這一原則,切實推進學生實踐教育的有效延伸,連續多年組織開展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通過“親身、親歷”參與,寓教于學,真實再現案件庭審過程,利用身邊的人和事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讓青少年對于法治的體悟更深,更好地樹立法治觀念。
聚焦“關鍵時期”,全省各地組織開展中小學“憲法晨讀”、法律知識競賽、法治公開課、模擬法庭等活動。切實發揮法治副校長職能作用,結合“開學第一課”、防范校園欺凌等主題,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傳。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中小學校聘用法治副校長9585人,實現100%覆蓋。全省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195個,每年接待青少年200余萬人次。
聚焦“關鍵少數”,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推動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講法治課。將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列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重要內容,年均開展專題學習2次以上。每年組織開展全省領導干部憲法法律知識測試,定期開展旁聽庭審活動。
聚焦“關鍵群體”,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工作。今年5月,省法宣辦部署開展全省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工作,選取合肥市肥西縣等5個地區作為全省試點區域,分層分類對農村村民、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等開展法治素養提升試點工作。通過先試先行,積極探索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的基準內容體系、科學測評體系、精準提升體系、評價運用體系。
創新宣傳形式“下實功”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園(廣場)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法治文化基地布局合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在“八五”普法中,我省不斷創新宣傳形式,著力實現普法陣地全覆蓋。
“八五”普法以來,省法宣辦會同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共同命名24個基地為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省法宣辦和省教育廳共同命名21個基地為安徽省青少年法治實踐基地。全省累計建成市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436個、法治公園(廣場、長廊) 439個,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30108個,超額完成全國“八五”普法規劃要求的各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數量。
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全省上下努力推動“普法+文化”品牌化。省法宣辦聯合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6部門共同打造“法潤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作品大賽品牌,將地方傳統文化、基層依法治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與法治宣傳融為一體,利用合肥“折子戲”、安慶“黃梅戲”、池州羅城民歌和“青陽腔”等藝術形式創作了一大批法治宣傳作品。
為做好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品牌建設,各地積極挖掘傳播皋陶、淮南子、管仲、包拯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組織編寫、創作具有地域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形成了皋陶系列法治動漫、“包公普法小先鋒”、淮南“豆娃說法”、淮北“茶館普法”、花鼓燈普法系列劇等地方特色普法品牌。
此外,我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創建。實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2023-2025年)”,通過實施“亮牌提升工程”“陣地建設工程”“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法治惠民工程”,力爭到2025年建成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00個,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0000個。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建成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54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43個。同時,建立嚴格的動態管理機制,累計核定撤銷或注銷國家級、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20個。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