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縣高爐鎮以老子故里聞名遐邇,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閃爍在淮北平原上。當時間行走到公元1994年之際,這里誕生的一所名曰“普九”的學校,續寫了滄桑古鎮瑰麗多姿的風采和傳奇,而作為該校校長、安徽省“三八”紅旗手的楊文榮,正是這赫赫業績的創造者——
校長楊文榮在工作中
一
高爐鎮和渦陽縣乃至大皖北都是勞務輸出集中之地,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成為公眾關注的社會問題。
時年28歲的楊文榮敏銳地看到這一點,于是,她把自己準備辦一所留守孩子學校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楊漢超是一位多年在基層摸爬滾打的村黨支部書記,與女兒有著同樣強烈的感受,留守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和諧與社會文明進步。很快,父女倆一拍即合,通過多方籌集資金、組織師資力量,高爐“普九”學校成立了。
與公辦學校相比,一開始,四面八方并不看好,更多家庭持猶豫觀望態度,很少有人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就讀。
楊家是當地的大戶,父女倆就動員自己的親友把孩子送來“試水”,在這兒
2002年12月,楊文榮的父親積勞成疾,溘然離世,學校的全部事務均落在了楊文榮一人身上。這便有了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的工作節奏;有了一天吃上“六頓飯”的非正常生活規律,即早一頓、晚一頓、饑一頓、飽一頓、熱一頓、涼一頓;同時也有了楊文榮“全家總動員”的動人畫面,就連她80歲高齡的老母親也上了陣,當起了學校的巡視員。
二
一年又一年,花開花又落,歲月見證了楊文榮的執著和追求,見證了學校的成長和榮光。
四幢教學樓,兩幢教師公寓樓,兩幢學生公寓樓,兩幢集餐廳、浴池、水沖式廁所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樓。所有宿舍都安裝了360度旋轉無噪音吸頂扇,所有教室都安裝了符合安全標準的純凈飲水設備、教學白板及語音設備,擁有兩個標準化籃球場和先進的校園廣播系統,建有微機室、打印室、圖書閱覽室和醫務室,校園內還矗立起一套高清晰LED電子大屏幕,置配的100多個攝像頭監控著校園內每個角落。
硬件設施,這里是過硬的,而軟件服務呢,事實證明,情感和精神的跟進同樣過硬。高爐普九學校在校學生4000多人,其中留守學生占3000多人。早在辦學伊始,楊文榮就響亮地提出“走上講臺是教師,走下講臺做父母”的口號,并想方設法把這個剛性要求融入到全員的血液靈魂和行動之中。
學校的購物超市和餐飲食堂全部是平價消費,學校的浴室、洗衣房、開水房全部是免費享用。常年設立的慰心熱線,更是楊文榮人性化體現的表達通道。學校為每位班主任配置一部手機,所在班的學生均可免費撥打,直接與自己的父母或其他親人聯系,話費全部由校方買單。還有 “心貼心”服務,即小學部的床上用品全部由校方統一發放、保潔、漿洗、晾曬;“腳跟腳”系列服務,即小學部和中學部均由專職輔導員督促洗腳、洗漱和日常衛生指導;至于出行,更有10多部標準化校車提供安全保障,每逢周五和周日,接送孩子于學校和家庭之間。楊文榮把功夫花在了每一個細節上,把親人般的溫暖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高爐普九學校實行的是半封閉化管理模式。楊文榮說,孩子們是一只只鳥兒,不能總關在籠子里,不能只以安全為由,束縛了他們好奇、自由的天性。為此,學校每年都適時組織學生們走出戶外,或遠或近,享受陽光和清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消解孩子們成長中的心理缺陷,有效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
把學校建成家的感覺,家校一體,校家融合。楊文榮做到了,并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情感關愛是基礎,與此同步的是文化知識的哺育。楊文榮說,學習是學生的要務,我們以愛心育人,我們用成績說話。
三
樹木可以見證風的方向,藍天可以見證鷹的雄姿。數字是枯燥乏味的,而數字卻能真實地記錄跋涉者堅實的足印。
高爐普九學校教學成績在全縣120多所學校中穩居前五,在所有鄉鎮學校中名列前茅。從2007年開始,高爐普九學校相繼被省級示范高中渦陽一中、渦陽四中評為優質生源基地,被渦陽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校園,被渦陽縣人民政府評為年度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被安徽省教育學會評為全省民辦學校先進單位,被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先進單位。楊文榮本人也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校長、先進教育工作者、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高爐普九學校激勵機制和救助機制釋放出了強大的正能量。對于教師,僅以2015年為例,九年級中考獎金發放達26萬元之多;對于學生,每年免除失去雙親家庭學生、單親家庭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學費10多萬元。
對內,作為校長的楊文榮以德治校,優待師生;對外,有慈善大使之稱的楊文榮經常回饋社會,資助百姓。多年來,鎮里村里居委會的公益建設總少不了她,修路、架橋、植樹、疏浚等等,投入數目均在百萬元以上。如果有鄉親遭遇重病、火災等突發事件,她更是慷慨解囊,少則三千五千,多則一次性拿出上萬元。
作為教書育人的園丁,楊文榮用行動詮釋了留守的概念,那就是:留得住一顆顆童心,守得住一份份愛意,用一根根善良的神經,編織出人間大愛!
斗轉星移,日月輪回,高爐“普九”學校櫛風沐雨走過22年,楊文榮也青春不再,而夢想依舊,執著依舊。是啊!流經學校的渦河,是一條母親河,是一條生命河,又是一條愛之河,楊文榮和她的孩子們正沿著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揚帆遠航,追逐夢想!
【責任編輯:萬宏民、賀鵬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