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黨建--時代先鋒

來源:新華網2011-09-12作者:

“改革院長”金玉蓮:躍動在33年奮斗路上的醫者大愛

從防治結核病到抗擊非典,從救治"大頭娃娃"到狙擊甲流,她在每一次公共衛生危機來臨時都勇做先鋒,堅守在公眾健康的第一線。

從鄉村女醫生到縣衛生局長,從肺科醫院院長到兒童醫院院長,她在每一個崗位上都盡職盡責,以智慧和勇氣力求改革創新。

如今,她又為提高手足口病治療水平殫精畢力,為建立安徽省兒童健康管理網絡籌劃奔忙。

她就是安徽省立兒童醫院院長金玉蓮,一位無愧于33年職業青春的醫務工作者。

"我敢把孩子的生命交給她"

2011年6月下旬,安徽宣城的薛氏夫婦帶孩子到上海看眼病,不料兩歲半的兒子晨晨突然開始發燒,全身出現皰疹,被診斷為手足口病。隨后的幾天里,夫妻倆帶著兒子輾轉換了兩家醫院,但晨晨的病情并沒有好轉,全家心急如焚。

一籌莫展之際,薛先生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回安徽去,到安徽省立兒童醫院治療。6月29日下午,薛先生一家驅車400多公里從上海趕到合肥,經安徽省立兒童醫院感染科檢查,晨晨的病情已經發展到手足口病3期,處于呼吸循環衰竭的前期,立即被轉入PICU(兒童重癥監護室)。

當晚9時,晨晨的病情開始好轉。但到第二天晚上,晨晨突然又開始發高燒,病情陡然加重。安徽省立兒童醫院PICU負責人介紹說,手足口病的病情變化特別快,有時前幾分鐘患兒還在和父母有說有笑,幾分鐘后就呼吸驟停。

知曉了孩子病情嚴重性的薛先生一家淚如雨下,有親戚為了安慰他們,說實在不行就考慮再生一個吧。與此同時,醫生們在PICU里給晨晨上呼吸機,降顱壓,改善循環……。經過徹夜搶救,晨晨從下半夜開始逐漸皰疹干結、呼吸平穩、精神改善。又經過三天的恢復性治療,晨晨順利病愈出院。

"我之所以敢把孩子從上海帶回安徽治療,首先就是因為信任金院長。"薛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去年就帶兒子到合肥看過病,金玉蓮熱情嚴謹的醫者風范和醫院良好的治療效果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愿意去省立兒童醫院,敢把孩子的生命交給她!"

在兒子轉危為安之后,薛先生將對金玉蓮和醫院的感謝轉化為濃濃的愛心,捐款2萬元資助兒子同病房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貧困兒童。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感染者多是3歲以下兒童。在每年3到7月的高發期,患兒的病情總牽動著很多家庭的心。

2008年3月,一場前所未有的手足口病疫情突然在安徽阜陽爆發,二十多名患兒死亡。此時,金玉蓮剛調任安徽省立兒童醫院院長不久,面對突如其來的艱巨救治任務,她一方面選派兒童醫院六批專家趕赴疫區,一方面緊急組建獨立的手足口病區,出色的完成了治療和接診任務。

三年后的今天,安徽省立兒童醫院已成為全省手足口病重癥診療中心,負責接診來自省內外的患兒。在前期診療干預方面具有特色,患兒后遺癥比例極低,整體治療水平在全國居于先進行列。2011年前8個月,在安徽省立兒童醫院住院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達到1600人,其中重癥患兒600多人,治愈率在99.8%以上。

這一切,和金玉蓮四年來在醫院實施的多項改革直接相關。無論是建設省內第一家PICU,還是從海內外大力引進高端醫療人才,都是她上任后采取的諸多新舉措之一。

而縱覽金玉蓮30多年的從醫之路,一個鮮明的關鍵詞就是"改革",她先后在三個單位實施了從內到外的各項改革。究竟是什么讓她如此"不安分"?這還要從多年前的一件事說起。

"農民太苦,農村病人太可憐"

1978年,年輕的金玉蓮走出校門,成為安徽省寧國縣(現寧國市)的一名鄉村醫生。那時,文革十年浩劫剛剛結束,基層尤其是農村的醫療條件極為匱乏。

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金玉蓮接診了一位闌尾炎穿孔伴中毒性休克的農民,患者病情非常危急,但她所在的鄉鎮衛生院卻沒有條件處理。無奈之下金玉蓮讓患者緊急轉院,患者的妻子和孩子卻一下子跪在她面前,痛哭著說家里已經沒錢了,金玉蓮扶起他們把自己僅有的兩百塊錢都拿了出來,但患者還是在轉院途中不幸死亡……

"農民太苦,農村病人太可憐!"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幾年里,金玉蓮目睹和親歷的此類情況還有很多,農民看病困難、無錢看病、因病致貧的現狀時時震撼著她的心。

到1994年,金玉蓮因工作出色升任寧國縣衛生局長,甫一上任她就深入基層進行了三個月的調研,擬定出一份《寧國縣關于改革和加強衛生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上報縣政府審批,拉開了寧國農村衛生改革的序幕。

在這場全國率先推行的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中,寧國建立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整建村衛生室、穩定基層醫療隊伍、抓農村改水改廁。到1995年,全縣233個甲級村衛生室建立起來,在全省第一個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1996年,寧國的鄉鎮衛生院開始標準化建設,縣醫院大樓也建成使用。

通過"財政給一點,村集體出一點,農民湊一點",寧國率先在農村做到了掛號、處置、出診、注射"四免費",大大緩解了全縣37萬農民的看病難問題,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寧國成為全國先進典型,金玉蓮本人也受到國務院表彰,被《人民日報》譽為"農民健康使者"、"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先鋒"。

改革實干,讓安徽從結核病重災區成為全國先進

2002年6月,金玉蓮調任安徽省肺科醫院院長,兼任安徽省結核病防治所所長,剛上任她就被全省嚴重的結核病疫情所震動:全省有30萬活動性結核病人,其中10萬具備傳染性,病人總數居全國前三位;每年約有6000名病人死于結核病,其中又有80%以上是農村青壯年,嚴重影響了安徽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此,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親自致信安徽省副省長,對安徽嚴重的結核病疫情表示擔憂,并表示因此會影響到我國政府實現向世界衛生組織承諾的結核病控制"三大目標"。

如何解決安徽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困局?崇尚實干的金玉蓮在辦公室里坐不住,她深入到全省各地的結核病家庭,逐戶走訪尋找癥結和解決方案。

2002年12月的一天,金玉蓮冒著雨雪步行了十多公里,來到無法通車的休寧縣偏僻山村藍田鎮前川村。該村有一戶原本9口人的農家,兩個兒子和一個兒媳在幾年里先后因結核病去世,留下老弱病殘的6口人,一家人生活極度貧困。

面對這個被病魔無情破壞的悲慘家庭,金玉蓮的心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第二天,她把這一家6口都接到合肥體檢,發現又有兩人已染上了結核病,經過醫院6個月的免費治療,兩人最終康復出院。但金玉蓮通過大量的類似調研認識到,要盡快扭轉全省的結核病疫情,僅依靠一所醫院和一個研究所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借助多方力量迅速構建起一個全省防治網絡。

她開始著手在全省建立起一支能防能治、專業技術過硬的結核病防治隊伍。為此,金玉蓮抓隊伍建設、技術培訓、檢查督導,四年里在全省共組織培訓專業人員上萬人次,她本人到基層督導500多次,親自授課50多次。

她積極爭取外部資源,著手實施了FIDELIS等5個國際援助項目,這些項目分別給安徽省結核病防治事業帶來5000多萬元資金和設備支持,給眾多的活動性結核病病人帶來了實惠:在全省范圍內,所有的可疑結核病病人能夠不出鄉得到免費檢查,農村新發結核病病人不出村就能得到免費治療。

經過四年努力,到2006年9月底安徽已有10.4萬例結核病病人得到免費治療,為全省挽回經濟損失50多億元。安徽也一躍從全國結核病防治落后省份成為先進,并因此受到衛生部的表彰。2006年春天,衛生部時任副部長王隴德再次致信安徽省政府,對安徽幾年來在結核病防治方面的成績感到欣喜并提出祝賀。

用責任感,將一所瀕臨解體的醫院打造成抗擊"非典"重地

在扭轉全省結核病疫情的同時,金玉蓮還在安徽省肺科醫院院長任上圓滿完成了抗擊"非典"的任務。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突然大面積爆發。從接到安徽省肺科醫院被確定為全省非典定點醫院的指令開始,金玉蓮連夜組織人員整治病區、采購設備,24小時之內就完成了全省第一個標準的非典病區。

收治病人后,她顧不上個人安危,連續50多個日夜沒回過家,一直奮戰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使全省528例非典疑似病人和1例非典病人全部康復出院,無一例死亡。

在那些忘我奮戰的日子里,安徽省各級領導紛紛前來看望,社會各界送來慰問品、鮮花,小學生們送來了千紙鶴,掛滿肺科醫院的四周……

這次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建立在金玉蓮對肺科醫院的全面改革基礎上。回顧改革歷程,則遠不像瀏覽成就時那樣輕松、悅目,而是充滿了艱辛、阻力甚至帶有人身威脅……

2002年夏天,金玉蓮到安徽省肺科醫院上任時,全院僅有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3棟矮小樓房,大門破爛陳舊、道路坑坑洼洼,亂搭亂建的鐵皮房占據著院區。醫院負債300多萬元,全院沒有一臺電腦、一臺空調,最好的設備是一臺貼滿了膠帶的黑白B超機;陳舊簡陋的病房里只有幾十個病人,燈光昏黃、墻皮脫落,空氣中漂浮著廁所的氣味,黑乎乎的吊扇在病房里"吱呀呀"轉動……;更可怕的是,員工怠工、曠工嚴重,有的領導甚至上班時間帶頭打牌……

金玉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病房都換上了新鎖、裝上了新燈。第二天一早,她七點半就站在醫院門口查辦員工遲到,很快扭正了醫院的上班秩序。但醫院里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刺頭","三進宮"的他連派出所都頭疼,醫院幾任院長無可奈何,只好放任他十幾年不上班白拿工資。

"共產黨就拿這樣的人沒辦法了?!"醫院里不少人勸金玉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但她堅決停掉了"刺頭"的工資。

一個月后,"刺頭"叼著煙踱進院長辦公室:"你好偉大,你可知道我是誰?老院長答應過我,只要不來醫院惹事,工資照發!"

"我只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不是醫院的職工?"金玉蓮平靜的問他。

"是!"

"那你要不要遵守醫院的制度?要不要服從院長的領導?你不上班為什么要給你發工資?"

"我一身是病,不能上班。"

"我讓科長帶你去醫院全面檢查。"

"……,你走著瞧!"

"我正式通知你,一個禮拜內不來上班,開除公職!"

"刺頭"悻悻的走了,幾天后,十幾年來他第一次上班。但在隨后的醫院"拆違"行動中,金玉蓮又一次和他形成了正面沖突。

肺科醫院沿街有一排黑色的鐵皮門面房,是一些職工為出租牟利私自搭建。金玉蓮到來后,為騰出地方新建肺科醫院門診綜合樓,著手清理拆除這些違章建筑,又觸動了很多人包括"刺頭"的利益。

一天,"刺頭"突然帶著4個面目不善的人闖進金玉蓮的辦公室,威脅說誰敢動他的"房子",就讓誰"吃刀子"!

醫院保衛科要把這些人趕出去,金玉蓮沒讓他們這么簡單處理。她問這五個人:"你們是想來解決問題的,還是來鬧事的?"

"來解決問題的。"

"那好,談問題的留下,無關的人出去!"

4個人走了,"刺頭"的"氣焰"弱了一半。金玉蓮明確告訴他,為了醫院新的發展,"拆違"將堅決執行到底,絕不會為任何人破例。

"刺頭"在金玉蓮的正氣和堅定面前退縮了。兩個月內,全院共拆除各類違章建筑100余間,清除各類垃圾100多卡車,新大樓順利開工。

在安徽省肺科醫院的五年里,金玉蓮讓這所瀕臨解體的醫院重新煥發了生機:年業務收入從600萬元上升到4000萬元,固定資產增加了3000多萬;醫院未發生一例醫療差錯,病人滿意度保持在98%以上。

沒有辛勤的汗水和直面矛盾的勇氣,肺科醫院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不可能圓滿完成之后的抗擊"非典"和防治結核病的任務。追根溯源,正是出于對醫療事業的責任感和對病人的無私之愛,使得金玉蓮對醫院慘淡混亂的原貌"看不下去",促使她著力改革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推動她敢于碰硬"拆違"并建起新的大樓。

2007年4月,金玉蓮調任安徽省立兒童醫院院長。和肺科醫院不同的是,這里已有一棟新大樓即將動工,但金玉蓮卻又一次"看不下去"了。

醫者父母心:"我首先要從增進全省1700萬兒童健康的角度考慮"

作為一所省級兒童醫院,2007年的安徽省立兒童醫院賬上只有流動資金200萬,負債卻達3000多萬。門診狹小擁擠,病房條件簡陋,在省內患者中的信任度不高,本院的骨干也人心思走。

金玉蓮到來時,面對的是即將開工的4層門診樓,這棟樓讓她睡不好覺。如果繼續建,在合肥市的黃金地段建一棟4層樓,不僅不能解決制約兒童醫院發展的硬件瓶頸,而且也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如果停建,這是一項已通過多部門審批的重點工程,一方面阻力很大,另一方面醫院也沒有財力興建更大規模的門診樓。

"我當時的壓力確實很大,非常矛盾。"金玉蓮說,如果她延續原來的規劃建設,一切將風平浪靜,將來也不會有人把責任歸結于她,"但我最終決定不能那樣做,我不能成為歷史的'罪人',我首先要從增進全省1700萬兒童健康的角度考慮!"

明確了這一點,金玉蓮開始了艱難的更改規劃之路。從省衛生廳、發改委到省市兩級政府……她四處解釋、說明、請求理解和支持,"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經過不懈的努力,各級部門最終被她的真情所感動,原項目得以停工,4層門診樓規劃更改為16層的門診住院綜合樓。

新大樓開工了,但經費不足的問題怎么辦?金玉蓮在多方籌措后仍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就經費缺口問題給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寫了一封信,說明醫院的迫切情況,懇請上級給予特殊支持。

信很快得到了回應,王金山親自來到大樓施工現場視察,并協調省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給予經費支持。2010年5月,新大樓順利竣工,使醫院門診面積從600平方增加到八千多平方米,住院床位從300張增加到700多張,硬件條件的極大改善使醫療需求得到迅速釋放,就診量在半年內即增長約50%。

大樓建好了,醫療水平是金玉蓮同步主抓的另一個方面。在她上任后的第一年,安徽省立兒童醫院就立項新建了PICU、腦癱康復室,組建了小兒消化科、腎內科、泌尿科、血液科4個科室。四年來全院共新增10個科室,引入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0人,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部分學科的診療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到2010年,安徽省立兒童醫院日門診量由2007年的不足500人增長到2200人,年業務收入從7000余萬增加到2.1億元。2010年底,醫院順利通過評審,在建院二十周年之際成為全國三甲兒童醫院。

金玉蓮中等身材,形容精干,言語利落,她說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醫者父母心"。"孩子的健康牽動著父母的心,醫生也應該以同樣的心給患兒看病。"站在如今寬敞溫馨的門診大廳里,對比當初那個擁擠不堪、患兒哭聲和父母抱怨聲交織成一片的舊門診樓,金玉蓮感到格外欣慰。

而當新的門診大樓啟用以后,金玉蓮將舊門診樓改造成為兒童醫院的辦公樓,包括她自己在內的醫院管理人員都搬到這里辦公。在她的心中,患者的位置始終在最高處。

金玉蓮對"醫者父母心"還有另一層解讀,那就是平等心,即對所有的患者都一視同仁。安徽省立兒童醫院的醫療水平提高了,但全省其他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兒童醫療水平如何也能同步提高?這是金玉蓮上任以后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從2008年起,金玉蓮牽頭成立了安徽省兒童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對全省的兒科醫生進行培訓,并提供遠程會診、健康教育等服務,使患有普通病的兒童能在縣級以下當地醫院就診,安徽省立兒童醫院負責診治全省高危重癥患兒,從而建立起一張全省兒童醫療救治網絡。

到目前為止,安徽省兒童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及其后在這個平臺上成立的安徽省兒童醫療協會,已經累計培訓近千名兒科醫師,使全省兒科疾病診治水平得到整體提高,有效降低了全省嬰幼兒死亡率。

醫者的心弦總為患者而動。在記者對金玉蓮的采訪中,患上重感冒的她正在吊水,但談起醫院當前的發展,她的眼中又躍動起那熟悉的神采,"兒童醫院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來之不易,但加強內涵建設是當務之急,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對患者的服務進一步做精做細。"金玉蓮說:"百里之行,一切還剛剛開始。"   (徐海濤)

附:金玉蓮所獲的榮譽:

2004年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06年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衛生部、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

2005年、2006年第四、五屆中國"十大女杰"提名獎獲得者(全國婦聯、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

2005年"江淮十大女杰"(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省婦聯表彰)

2006年全國巾幗建功模范院長(全國婦聯表彰)

2006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

2008年全國衛生應急工作先進個人(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

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名女性新聞人物"(全國婦聯、中國婦女報等多家新聞媒體)

2009年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

2009年安徽省衛生系統優秀院長

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醫院院長。

2011年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責任編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拉孜县| 桂东县| 辽中县| 武邑县| 南雄市| 施秉县| 兴海县| 若羌县| 深水埗区| 柏乡县| 周至县| 上杭县| 当雄县| 安徽省| 罗城| 兴化市| 迭部县| 抚远县| 榆中县| 容城县| 池州市| 嘉祥县| 台山市| 柘城县| 宁乡县| 揭西县| 浠水县| 临邑县| 昌黎县| 南召县| 葵青区| 达日县| 南开区| 绥棱县| 濉溪县| 石门县| 宁津县| 陆丰市| 清流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