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秋在自己書香濃濃的辦公室
本網訊(撰文:李飛 高永杰 攝影:王建 高亞男)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對于全體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黑色的日子,也是一個災難的時刻——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的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第一時間,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急速飛赴現場,很快,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焦急地來到災區。
全國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全國人民自發地筑起了一道搶險救災的長城。
在這支搶險救災大軍中,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受到了社會關注,這家實體的老板楊春秋女士,調動了數十部車輛,裝滿了大量的物資,準備出發馳援。
就在這個時候,官方媒體發出倡議,號召國人理智冷靜應對,減輕災區因擁堵帶來的搶險壓力,把愛國熱情轉化在本職崗位上。楊春秋和她的愛心車隊停止了遠行的腳步,她改變了一種方式,把一筆沉甸甸的資金匯至相關部門,把江淮兒女的祝福和心愿奉獻給了巴蜀大地。
楊春秋長期熱衷于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很多日子里,她屢屢助力百姓民生,款物折計逾百萬元。楊春秋的舉動,彰顯出一位民營企業家的熠熠風采和瀟灑精神。
楊春秋的春天
渦河水自銅柏山出發,一路溯流向東,進入安徽省亳州市不久,很快就抵達渦陽縣的義門鎮了。時光繽紛,老子故里的這座千年古鎮,托起了聲名遠播的苔菜和黃牛肉,更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與繁華。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楊春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渦陽第一中學。渦陽第一中學是渦陽縣的最高學府,義門鎮當年被這所學校錄取的學生鳳毛麟角。
金風送爽的一天,16歲的小春秋在父親母親的陪護下,背起行囊,搭上班車,闖進了另一片天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起跑。
幾年后,快要參加高考了,與此同時,渦陽化肥廠公開面向社會招工。那個時候,渦陽化肥廠是全省國企的大哥大,是全國化工系統的龍頭之一;那個時候,能去“渦化”工作,就等于端上了金飯碗,堪比上大學榮光;那個時候,天真稚嫩的楊春秋認為,上大學成本高見效慢,去上班零投資見效快。
出于這種樸素的想法,楊春秋自作主張報了名。楊春秋天資聰穎、品學兼優,一路綠燈順利過關,緊接著,渦陽公檢法公開面向社會招干,楊春秋又自作主張報了名,天資聰穎、品學兼優的楊春秋,再次一路綠燈順利過關。
這一次,楊春秋遭遇了麻煩。因為楊春秋是一個復合型人才,因為楊春秋是一個潛質、素質、品質俱佳的復合型人才,因為楊春秋是一個組織、管理、技術、技能皆優的復合型人才。企業老總親自找到縣長,通過這一特殊渠道,把楊春秋挽留了下來。這一挽留儼然是對楊春秋價值的高度肯定,卻使楊春秋止步于鏗鏘玫瑰的遺憾之中。
又過了幾年,楊春秋結婚有了身孕,由于擔心工作環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楊春秋要求調離。這一次,還是當初的那位企業老總,他沒有阻攔,而是積極主動地找到縣領導,特事特辦特批放了人。或許這位企業老總意識到了什么,或許他意識到:不能再讓人家把愛釀成甜蜜的苦果了。
那是1987年,楊春秋從打拼四年的渦陽化肥廠調至渦陽糧食局,在糧食局屬下的一家糧店,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種展示。
殊不知,楊春秋的父親母親是這個縣糧食系統的元老,在基層耕耘奉獻大半生,積累了豐厚的實踐經驗。
楊春秋的這次職業定位,可以理解為是一次情感回歸,又可以理解為是一次心靈安放,因為,楊春秋脈管里流淌著滿滿的“經營”因子。
在這個熟悉的崗位上,楊春秋從發貨員做起,從票管員做起,從一般會計做起,做得如魚沐水、順風順水、風生水起,并通過全市的統一考試,拿到了高級會計師的資格證書。這為楊春秋日后事業的崛起埋下了精彩的伏筆。
理財管家,是每一個企業和實體的第一要務。
人生不是方程式。1990年代前期,全國排山倒海般的企業改制,同樣沖擊了糧食系統固有的行業模式,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大背景下,楊春秋淪落為一名下崗工人,很多人就此倒下了,很多人就此失去了方向,而楊春秋卻挺起了堅強的腰身,牢牢地抓住“承包”這根救命稻草,牢牢地抓緊“承包”這條重生的繩索。楊春秋干的還是老本行——糧油和面粉經營,那個時間段,全國范圍內糧油面粉價格上漲,楊春秋和她的家族式專業團隊,擁有了國家政策賜予的第一桶金。
楊春秋的春天,如歌如花,如泣如訴,如夢如幻。
楊春秋的秋天
當年,楊春秋承包的是她所在糧店的全部家當,成功承包后的楊春秋,承包成功后的楊春秋,迎來的是羨慕嫉妒恨。于是,這個實體被分包了,好景不長,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這個被分包的實體破產倒閉了。
這是1994年的秋天,這個秋天,楊春秋深刻地感受到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涼。不過,讓楊春秋欣慰的是,她在糧口的這8年時間,積累下來了如糧食一樣寶貴的綜合儲備。
人生如活劇,得意的時候,你的人生剛剛開始,失意的時候,你給自己的人生放一次長假。
在1995年和1996年的兩年間,職場失意的楊春秋干什么去了?告訴你吧,她生孩子去了。轉換一下角色,調整一下心態,所以,楊春秋又抱了個娃娃。多么樂觀豁達的楊春秋呀!
楊春秋有著養花種草的習慣,有著踏歌起舞的習慣,她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在制造快樂的過程中,思維的翅膀激活起來。
1997年,又是一個秋天,楊春秋重整旗鼓,華麗轉身,獨立運作的一家名煙名酒系列批發零售商店開張了。這是這座城市第一家煙酒類專營店,可謂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楊春秋駕馭市場的功力不可小覷。
從專營店開張第一天開始,楊春秋就立下鐵律,那就是品牌+誠信+消費。我們可以這樣詮釋這樣一道公式,即質量支撐起的品牌,道德支撐起的誠信,人格支撐起的人脈以及用人脈支撐起的消費群體。
正是在這個用真善美澆筑的理念的引領下,楊春秋的專營店快速占領了渦陽市場,快速占領了渦陽城鄉各地的市場。
一年到頭,楊春秋的專營店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排隊購物。想一想吧,在假貨泛濫、信任危機的年頭,全城人甚或全縣人集中去一個地方購物,該是何等的壯觀,該是何等的風光。
圈內人士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楊春秋的專營店售出的貨物,全部打上了自我設計的承諾標識,內容為貨真價實、假一罰十。這些文字不是所有商家都敢打上去的,虛假廣告是要被追責的。
人氣旺了,生意火了,供不應求了,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楊春秋果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寧缺毋濫,不做混蛋——不做弄虛作假的混蛋!
顯然,楊春秋經營的是商品,而她經營的更是金錢打不垮的人品。
楊春秋和她的專營店有其名更有其實。久而久之,渦陽本土人了解了楊春秋,了解了楊春秋的專營店,通過口口相傳,一些來渦陽走親訪友、觀光旅游的外地人也慕名而至,更多的人在這個排隊購物的過程中,在這個浩浩蕩蕩的隊列中,體驗到了真情,過濾純凈了心靈。
多年跟隨楊春秋闖世界的老員工介紹說,楊春秋是1964年生人,屬相大龍,她的性格可以稱之為雙重組合,一方面是女性的天生麗質,又一方面是男性的天生豪邁,可以說是龍鳳飛舞,華彩流香。
楊春秋的生日是3月15日。眾所周知,3·15是全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叫維權日打假日,毋須玩穿越,更沒有必要做游戲,不過,這種天設地造的巧合,著實令人咋舌,著實讓人陡升諸多聯想,比如她楊春秋生日的內在禪意和玄妙。
逆境催人早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楊春秋經歷過畢業、就業、轉業轉行、失業下崗、再就業上位的磨礪后,已是羽翼頗豐,蓄勢待發。
知識的獲取有兩個渠道,一個是祖先留下的,再就是探索得來的,楊春秋不是學院派,楊春秋屬于后者。成功者的經典線路圖應該是天才+勞動+機會,而關于機會——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楊春秋一直在準備著,楊春秋做足了方方面面的功課。2003年秋天,這一年的秋天,楊春秋厲害了,楊春秋開辦了一家商貿公司,幾年之中,厚積薄發的楊春秋,厚德載物的楊春秋,打出了一套又一套優美的拳腳,秀出了一個又一個優雅的舞姿。
商海擊浪,楊春秋留下了楊帆者的背影。
楊春秋收獲的秋天,準確地說,應該是她人生的夏天,有風雨相伴,又是碩果累累。
楊春秋的“春秋”
楊春秋的公司名稱叫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獨資企業。
楊春秋依然把品牌+誠信+消費的經營理念移植到做大做強的企業之中,依然把質量、道德、人格、人脈的經營要素貫穿在銷售的全過程,把供應商、供貨商、客戶、網點、消費者有機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鏈條。
事實上,最初的創業,楊春秋和她的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是在艱難中度過的。
攤子大、市場大、投入大,資金、倉儲、車輛等等,一切都是捉襟見肘,一切都是猝不及防。
天無絕人之路。楊春秋靠著規矩的力量,靠著信念的力量,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支持。
舉一個例子,一般說來,去銀行貸款是頗費周折的,而當楊春秋需要款項時,打個電話過去,一個個金融單位會如數按時奉上;再舉一個例子,知名著名廠家的產品是不愁銷路的,錢到取貨已成為慣例,而當楊春秋遇到了資金瓶頸、周轉困難,供應商會主動網開一面,及時把訂購的貨物送達。
有人說,老子故里是渦陽的一張名片,而楊春秋又是老子故里的一張名片,只不過這張特殊的名片,是楊春秋用心用情用實力用魅力印制的。
渦陽是皖北重鎮,是皖北商業貿易主要集散地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高手云集的市場競爭中,楊春秋獨占鰲頭,一直立于不敗之地。
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智者相逢仁者勝。楊春秋是勇者,是智者,更是仁者,仁者無敵!這應該是楊春秋作為勝利者的金密碼。
摘錄幾句古詩詞吧!或許這幾句古詩詞可以代表楊春秋曾經的心境——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曾經的“春秋商貿”,曾經的“春秋商貿”創業時,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沒有固定的經營場地,數年間屢屢搬遷,數年間屢屢轉場,直至2013年7月,已是十年磨一劍的“春秋商貿”,終于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并成為渦陽商貿圈的旗艦,成為渦陽商貿圈的魁首。
樹木可以見證風的方向,藍天可以見證雄鷹飛翔的翅膀。讓我們通過一組閃光的數字,去了解如今的楊春秋,去了解現在的“春秋商貿”:
公司屬下4家子公司,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11000多平方米,有辦公區、倉儲區、運營區、生產區和生活區五大板塊構成,有100多人的專業團隊和50余部物流配送車輛,100多個大客戶覆蓋2000多家網點……
需要言明的是,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國內的一些重量級品牌,一直與“春秋”結緣,一直與“春秋”相伴,打造了“春秋商貿”的王朝和帝國。
那些炙手可熱的企業集團,諸如徽酒、紅牛、加多寶、嘉士伯等等,為何癡迷與“春秋商貿”結盟呢?“春秋商貿”與眾不同的特色和亮點,就是放大拉長了企業良心和企業良知,就是把企業辦成了冶煉人才的學校,就是把企業建成了放飛夢想的家園。
“春秋商貿”始終保持著100多號人馬,這100多號人馬的結構常態,大多是失業下崗人員,大多是低收入人群。在這里,通過情感療傷,通過素質提升,通過品質重塑,一個又一個淘金者嬗變為成功者,一個又一個成功者又自豪地闖了出去,闖出了一片自豪的天地。
財富流轉,人才流動。毋庸置疑,楊春秋分明是這家無煙工廠的總負責,楊春秋對自己的企業負責,對自己的員工負責,更對廣闊的社會負責,她傾心竭力向社會輸送財富輸送人才,又傾心竭力向社會注入文化注入文明。主動擔當——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愛大善大美吧!
從2003年初建,15年來,“春秋商貿”進出員工上千人次,僅專項教育培訓經費就花去了200多萬元,站在高處的楊春秋算過一筆賬,這是一筆大賬: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群是社會的元素,每一個個體人出彩了,每一個家庭幸福了,那么,咱們的社會也就穩定了、和諧了。
楊春秋的“春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春風得意,秋風送爽。
“春秋”的道德經
渦陽縣城有一條樂行大道,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條大道的一側。
春秋商貿,樂行大道。這是“春秋商貿”的招牌,讓我們分解一下其中的深意。
春秋商貿,是一個單位的名稱和功能,而其中的春秋,又有著時間和空間感、色彩和畫面感,更是疊加了楊春秋的名姓;樂行大道,樂行,顧名思義,是生長在這里的歷史英雄張樂行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大道,不言自明,是一條地理意義上的道路,從哲學層面上講,又代表著大道其德、大德其道。
這是天、地、人的融合。
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企業文化的內核是道家文化,就是以道家文化銜生出的天道、師道、孝道為支撐,支撐起企業氣質企業精神和企業靈魂。
認識楊春秋是從一次旅行開始的,第一次相遇就被她深深地征服了,征服我的是她燦爛的表情和爽朗的笑聲,還有其間散發出的率真與溫度。
齊耳短發,素顏直面,一條絲巾,裝束休閑。乍一看,根本不是什么富姐富婆,儼然是鄰家大院里的姊妹,再一看,就有了綿里藏針的感知,就有了從容與淡定的接納。人家畢竟是一位大老板呀!低調呀!低調,是高尚者最美麗的舞蹈。
一起旅游的有40多人,全是“春秋商貿”的普通員工,車子一路向南,駛離安徽,駛進江蘇,駛向浙江……
同行的員工告訴我,公司每年都要組織一至三次旅游,所有的費用全部由公司買單。
同行的員工告訴我,參加旅游的有員工有客戶,也有優秀員工和優秀客戶的家眷。
同行的員工告訴我,每一次旅游線路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突出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結合,突出家國情懷的培養和民族情結的培育。
同行的員工告訴我,旅游既放松了身心,又啟迪了心智,還會在親密接觸中化解隔閡,集聚能量。
同行的員工告訴我,單位工資有保障,獎金有保障,福利更有保障,幾年下來,光是旅游費就花掉了300多萬元。
乖乖,300多萬元,這是個啥概念呀,我被鎮住了,我被驚呆了。
四天下來,傳奇的楊春秋,神話般的“春秋商貿”,裝滿了我的行囊,裝滿了我的行程。
回家鄉渦陽的第二天清晨,我鬼使神差般地去了“春秋商貿”總部,去檢驗去檢閱一下這個以道為媒、以道為本的文化載體和商業平臺。
這天恰逢星期一,是公司例行的升國旗儀式,我參加了;再之后是公司例行的晨會活動,我也參加了;與之配套的是公司在傍晚舉行的夕會活動,我也直接參與旁聽了。升國旗是神圣感,晨會是快樂感,夕會是進入思考狀態的一種責任感。
整個上午、中午和下午,我是在這個公司度過的,獨自一個人,也便有了自由觀賞的時光,也便有了體味品位解味知味。
于是,我看到了天道墻,看到了員工向客戶行鞠躬禮的巨幅噴繪照片;于是,我看了到師道墻,看到了普通員工向資深員工行跪拜禮的巨幅噴繪照片;于是,我看了孝道墻,看到了員工孝敬父母的巨幅噴繪照片。
一面墻就是一面鏡子,一面墻就是一種提示。
在夢想墻前,我讀懂了員工們一個又一個目標,比如我想有一部車,我想有一套房,我想有個新郎或新娘……只有立志才會勵志。
在感恩墻前,我讀懂了員工們一個又一個敬畏,比如向老公或老婆,向同事或同學,向朋友或長者……只有感動才會行動。
在懺悔墻前,我讀懂了這樣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句式:因為什么情況,我今天未能如愿,準備以何種方法彌補……只有知錯才會糾錯。
渦陽縣春秋商貿有限公司硬件過硬、軟件不軟,顯然是一處五光十色的大觀園。房前屋后、樓道走廊、食堂歌廳、洗衣房衛生間等等等等,每一個角落都有文化的符號,每一個空間都有思想的跳躍,每一個舉動都是傳遞傳播傳承,這里的道和德和經,根深枝繁葉茂花香,棲息在全體員工的精神高地,浸潤著全體員工的心靈圣地。
多色調的“春秋”
由于貢獻突出,由于能力出眾,更由于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楊春秋接連被選舉為這個縣的婦聯副主席和工商聯副主席,又先后當選為縣政協委員和市人大代表。
“五一”節期間,楊春秋在忙碌的崗位上,在滿是書香的辦公室里,接受了幾家媒體的共同采訪。
楊春秋介紹說,公司興辦的商學院已經開課了,公司設立的愛心基金已經運轉了,商學院對內對外服務全免費,愛心基金是開源節流積攢下來的資金,面向普眾,專款專用……對話交流的時候,楊春秋不時地用雙手梳理著青絲秀發,本能地抑制著倦意,又不時地注視著墻面上的那幅醒目的大字:道法自然。
是啊!道法自然生成了渦陽人的個性,也生成了楊春秋超凡脫俗的秉性,那就是術業不棄文,磊落少雕飾,慷慨多果斷,機敏不油滑,豁達大度而輕小氣,熱情篤實而崇豪爽,淳厚儉樸而鄙奢靡,堅韌恒毅而尚進取,質直氣爽而去寡言,勤勉務實而反虛妄,剛柔互濟而棄怯懦,激越豪邁而重氣勢。
楊春秋,你是老子故里的女兒,你是道德之鄉的嬌子,你的春秋事業,將會與時光一道永恒。
“春秋“的事業,從《道德經》開始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楊春秋在領學經典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
楊春秋在公司食堂與員工們互動
與光榮同在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