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英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在今年的教師節前,首屆啟功教師獎在北京頒獎。10名基礎教育一線從教30年以上的老教師獲獎,每人獲得50萬元人民幣獎金。獲獎教師是中國330萬鄉村教師的優秀代表,主要來自中西部,執教范圍從幼兒園到初中,堅守、奉獻、質樸成為他們的共同特征。來自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西北部的一所鄉村幼兒園的“教師媽媽”秦翠英,成為安徽省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老師。
9月15日早上,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西北部的一所鄉村幼兒園里,傳出孩子們朗誦兒歌的稚嫩聲音,剛從北京載譽歸來的首屆“啟功教師獎”獲得者秦翠英站在講臺上,用滿是愛意的眼神,看著自己心愛的學生,她說自己將帶著李克強總理的囑托,繼續用愛守護這些農村的娃娃,護送他們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鄉村教師受到總理接見 “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秦翠英是固鎮縣任橋鎮中心幼兒園清涼分園的一名普通教師,她扎根農村35年,在艱苦的環境中為無數農村孩子點亮了知識的明燈。教師節前夕,她從全國3000多名候選教師中脫穎而出,成為獲得首屆“啟功教師獎”的十名鄉村教師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名獲此殊榮的教師。
9月8日上午,秦翠英作為優秀鄉村教師代表,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接見。她說,這是自己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總理和我們一一握手,快到我的時候,我緊張的心砰砰直跳。”描述起當時的場景,秦翠英的臉上泛起紅暈,“總理有力地握住我的手,問我來自哪里。我說我來自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是一名農村幼兒園教師。總理笑著說,‘安徽好啊!我也是安徽人。’”
之后,李克強總理向教師代表發表了重要講話,秦翠英記得總理說,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堅持教書育人同時,要更加注重在講臺上傳播“創新”的種子,為當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新的火種。
“總理還說,對那些在貧困地區、偏僻鄉村堅守教育崗位的老師們,要給予更多關照和更多尊重。教育經費不削減,只增加。”秦翠英說,自己當時全神貫注,生怕漏聽一個字,聽到總理的話,在場老師都深受鼓舞。
秦翠英還回憶了與教育部長袁貴仁交談時的場景,“袁貴仁部長握著我的手說,你就是固鎮縣的秦翠英?你的事跡我讀了很多遍,很受感動。”秦翠英說,袁部長非常親切,主動與她合影,“袁部長跟大家說,鄉村教師是我們的榜樣,也激勵著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國家教育事業,將美好的青春和滿腔熱情奉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教育母子兩代人 “在我和孩子心中,她都是最親愛的秦老師”
教齡35年的秦翠英,前30年都是在小學任教。2011年,學校計劃開辦學前教育,秦翠英臨危受命,從一片空白中建起村里第一所幼兒園,幼兒園里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畫都包含著她的心血。
幼兒園每年的招生人數在130人左右,其中7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對于這些父母不在身邊,常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除了老師的身份,秦翠英承擔更多的是母親的責任。
放學了,秦翠英會陪伴孩子等待遲來的家長,有的孩子家長沒時間過來,秦翠英就會把孩子帶回自己家里吃,如果到晚上還是沒人接,秦翠英就會走上幾里路把孩子送回家。
有的孩子爺爺奶奶年齡都很大了,自己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孩子吃穿都非常隨意,秦翠英經常會為這些孩子縫衣服、補書包,將他們的小臉洗得更干凈,盡量讓他們和別的孩子看起來一樣,“看著這些孩子,這么小,卻缺少父母的呵護,真的會非常心酸。”
秦老師上課時候發現一個孩子鞋帶掉了,幫孩子系鞋帶。
留守兒童受到的影響更多是心靈上的。秦翠英帶過一個叫王順的孩子,父母長年不在家的他,由爺爺帶大。剛來幼兒園時,看到別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王順都是上手就搶。老師還沒有批評他,他就躺在地上順地打滾。秦翠英一開始也拿他沒辦法,后來只要他打滾,秦翠英就蹲在地上陪著他,等他平復下來,秦翠英就拉著他的手,和他講道理,“拿別人東西是不光彩的,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咱不能要,你說是不是。”王順的爺爺經常會忘了接孩子,秦翠英就把他帶回自己家做飯給他吃,晚上再送他回去。漸漸地,王順變溫順了,不僅不搶別人東西,撿到的東西還主動交給秦翠英。秦翠英說,像王順這樣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性格不好,只是沒有人去教育和引導他,面對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鄉村教師要用更多愛心去溫暖他們缺少陪伴的心靈。
每年,秦翠英都要給孩子建立檔案,對于留守兒童,她不僅會留下家長的號碼,還會記下他們周邊鄰居的號碼,這樣萬一孩子有事,可以第一時間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秦翠英非常注重學校衛生和安全,她制定了嚴格的離園制度,要求接孩子的家長每天簽字,她說很多孩子不在身邊,她要確保每個孩子的安全。每天放學后,秦翠英都會親自打掃教師和孩子們的小廁所,進行消毒,檢查幼兒園門窗,每次都是最后一個離開學校。
在學校門口,記者采訪到一位叫王萌萌的學生家長,她告訴記者,20多年前,自己就是秦老師的學生,沒想到現在有了孩子,還是跟秦老師念書,“我上學那會,秦老師還是一個漂亮的年輕女教師,記得那時候她喜歡穿一件白襯衫,我們女生都希望長大以后像她一樣。現在,她雖然黑了,有了皺紋,但在我和孩子心中,她都是最親愛的秦老師。”
放棄多次進城機會 “我這一輩子就在農村吧”
在農村扎根35年的秦翠英,18歲的時候就走上教師崗位。農村孩子上學晚,那時的她面對比自己還高的學生,經常力不從心。同是做鄉村教師的父親就在家里建起課堂,讓秦翠英模擬學生,每天晚上親自示范如何授課,昏黃的燈光中,父親專注上課的身影至今留在秦翠英的記憶里。“父親告訴我,教師最重要的就是用‘真心’關愛孩子。”35年來,秦翠英始終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從業標準,用自己的真心為農村娃娃們撐起一片天空。
考上大學,并開始自己創業的王進富是秦翠英當年的學生,他說自己剛入校的時候成績很差,但秦翠英老師并沒有像自己想的那樣會嫌棄他,相反經常夸他聰明,鼓勵他要更加用功。“老師的一句話就能影響一個孩子一輩子,不要說秦老師對我這么關心了,后來我從后進生到全校的三好生再到走進大學校園,一路走來,如果沒有秦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王進富回憶說,自己最難忘的就是坐上秦老師的自行車、或者和秦老師手拉著手一起回家,“記得一年冬天放學回家,雪下得特別大,我不小心掉進水溝里,秦老師急忙把我從雪中拉了起來,給我拍打身上的雪,那種關切的語言和動作,真的就像母親一樣。”
陳寨今年東南大學碩士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去年冬天,他過年回家,專門把秦翠英老師拉出來到自己曾經的小學校園里合影,雪地里,他和秦翠英老師都笑得萬分燦爛。回到學校后,他把照片洗出來,寄給秦翠英,他說,“如果沒有您,我的未來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充滿了無數可能性。”
秦翠英所在的學校離縣城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去年村道還沒修好之前,一到下雨天,路上深深淺淺的大坑,經常讓騎著自行車的秦翠英摔得一嘴稀泥。當年獲全國模范教師的時候,秦翠英就有很多機會離開農村,至少是到離縣城更近的農村任教,但她都放棄了,她說,自己大半輩子心血都在這,“我這一輩子就在農村吧。”
憂心農村幼教現狀 “希望年輕專業的教師到這里任教”
秦翠英喜歡形容她的學生為小白鴿,她說農村孩子上學不容易,他們就像“小白鴿”一樣普通,但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到更廣闊的藍天中追夢。35年來,秦翠英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走出農門,走進大學,追逐更美好的人生,但她自己卻選擇堅守在這小小的鄉村一隅。
1995年,丈夫肝癌去世,秦翠英哭了一夜,送完丈夫出殯的第二天,就回到學校堅持給孩子們上課,她說任何時候她都不能因為自己耽誤學生。此后,秦翠英一心撲在崗位和自己的兩個孩子身上,如今兩個孩子全部考入大學,到城里就業,但為了上班方便,秦翠英依然住在丈夫生前住的破舊宿舍里。
秦翠英老師說自己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擴大幼兒園,實施中午寄宿管理,讓家長和孩子中午都不用奔波。秦翠英目前所在的幼兒園只有兩個班,大班80多人,中班50多人,對于幼兒教育來說頗為擁擠。秦翠英本來想今年把3歲半的小班辦起來,但實在擠不出教室。師資缺乏也是一個因素,加上秦翠英,幼兒園只有4位老師,并且全部都快到退休年齡。
“我原來是小學老師,完全沒有幼教經驗,只能從網上找資料從零學起,盡管我們幾個老師都很想把幼兒園辦好,但僅靠我們,不可能為孩子們提供像城里孩子一樣專業的幼兒教育。”秦翠英說,最希望的是有專業的年輕幼兒教師到這里任教。
秦翠英知道,鄉村幼兒園最大的問題,是留不住人。“曾經也有兩個年輕大學生過來上過一段時間班,但都沒留住,鄉村幼兒園基礎條件差,年輕人生活剛起步,確實非常有難處。”但這次從北京回來,秦翠英的信心增強了,她堅信,鄉村幼兒園的現狀很快就會得到改變,“總理說,要對貧困地區、偏僻鄉村堅守教育崗位的老師們給予更多關照和更多尊重。目前,國家的政策都開始向農村傾斜,僅僅兩年,我們的小學教育就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幼兒教育也很快會得到發展。”
改變顯然很快就要到來。在“啟功教師獎”頒獎現場,安徽師范大學就與秦翠英老師所在的固鎮縣簽署了“教師志愿服務合作框架協議”,安徽師范大學將通過師資培訓、支教等多種方式,全力支持固鎮縣的教育事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未來,秦翠英充滿希望,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還有幾年就要退休,但只要學校需要,她會一直留在一線教學崗位,“我沒有想象過自己離開學校、離開教師崗位,如果不能留在一線教學,我會像父親一樣,把我所有的教學經驗傳遞給年輕教師,教育永遠是我的終身事業。”(彭旖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