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黨建--時代先鋒

高日罕河畔的生命回響

來源:《內蒙古日報》2015-05-18作者:

4月的西烏珠穆沁草原,勁風吹打著枯草,陽光撫摸著牛羊,眼看一場春雨就會把原野淋得嫩綠鮮香。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掠了6.8萬畝草場,也讓這片草原失去了一位深愛著她的好兒子,牧民失去了一位勤勉寬厚、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高日罕河水清波蕩漾,美麗的草原又現芬芳。吉日嘎拉用42歲的年輕生命守護生養他的故鄉,把無盡的追思留在牧人的心上。

面對大風裹挾濃煙烈火兇猛地撲來,吉日嘎拉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舍己為人

危難發生那一刻的情景,在高日罕鎮土地所干部包曙光的腦海里,始終如夢魘揮之不去……

4月22日17時左右,西烏珠穆沁旗農牧業局局長吉日嘎拉,正帶領干部群眾奮戰在高日罕鎮呼德淖爾嘎查的火場上。已經被濃煙和熱浪蒸烤了一個多小時的他們,此時都已經體力不支。意料不到的是,一處已經被撲滅的山頭明火,借助風勢死灰復燃,到處跳竄的火苗很快又形成了一條幾十米的火線,而不遠處一條公路的側面就是一片1000多畝的楊樹林。

情勢萬分危急。吉日嘎拉一邊用滅火器撲火,一邊鼓勵大家:“決不能讓火頭越過公路線!”

就在此時,一陣強力旋風刮起,瞬間,幾米高的火苗卷著濃煙、草灰、塵土,兇悍地向他們迎面撲來。

“大家快撤!”吉日嘎拉高聲呼喊,奔跑中也沒舍得扔掉滅火器。然而,一道網圍欄擋住了人們的逃生路線。吉日嘎拉不得不扔掉滅火器,沖著包曙光大喊:“咱倆壓上去,讓他們快撤!”

灼熱的火焰迅速逼近,濃煙嗆人,雙眼難睜。吉日嘎拉感覺到戰友們已經一個個跨了過去,便向包曙光喊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聲音:“我壓著,你先撤!我打火經驗比你豐富。”

戰友們終于脫離了危險。回頭望去,滾滾濃煙遮蔽了整片草原,根本看不到吉日嘎拉的身影……

這一天的8時30分,吉日嘎拉一上班就與副局長巴圖約定,下午去浩勒圖高勒鎮了解黃牛改良重點戶的情況。12點剛過,急促的火警電話改變了吉日嘎拉的工作日程。他一邊迅速聯絡、組織農牧業局應急滅火隊,一邊急迫地帶領4名同事趕往火場。到達火場后,吉日嘎拉與現場臨時指揮部會合,指示隨行人員立即投入一側火線戰斗。“沒想到,這次的分頭作戰,竟成為我們的永別。”西烏旗農牧業局辦公室主任蘇米亞難掩傷感。

從趕赴火場到失去聯絡,吉日嘎拉的手機有過20多次通訊記錄,最后一個電話是15時40分打給高日罕鎮后勤部主任劉偉杰的,“‘你趕緊準備柴油,我已經派車去取,鏟車的柴油不夠了。’他十分焦急地說了這么一句就掛了。”劉偉杰說。

18時左右,在600多名干部群眾和森警、消防官兵的共同奮戰下,大火終于被撲滅了。然而,隊伍里卻不見了吉日嘎拉的身影,手機也無法接通。就在無數個電話不停撥打吉日嘎拉的手機時,搜尋人員發現,在幫助大家撤離的網圍欄不遠處,就在距離公路僅僅幾十米的地方,吉日嘎拉永遠倒在了那片草原上。

“‘吉日嘎拉’是幸福的意思……危險的時候他可以不沖在前方,危急的時刻他也可以迅速撤離。但是,他為了牧民群眾的利益,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一個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對幸福的詮釋……”一位同事在悼文中這樣寫道。

面對偏遠民族地區的艱苦條件和種種困難,吉日嘎拉無怨無悔地踐行勤政為民

4年前的4月22日,是吉日嘎拉赴任高日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的第一天。他在工作日記本的封面上鄭重寫下父母對他的寄語: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望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承和發揚老一代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作風,做一個合格的黨的干部。

今年3月底吉日嘎拉離任時,把這個日記本交給了新任鎮長新畢力格。與吉日嘎拉共事多年的新畢力格明白他的用意:“里面工整、詳細地記錄著他在這里所涉及的工作和問題,雖然他離開了這里,但他的心、他的牽掛還在。”

高日罕鎮原為國營農牧場,2005年轉制建鎮,歷史欠賬較多,人員構成復雜,經濟發展滯后。吉日嘎拉在不到半年時間里,遍訪全鎮1348戶,并把每一戶的詳細情況一一記錄在工作日記上。看到近千戶居民和牧戶住在土房、危房里,他就先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立項目、跑資金,陸續為937戶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設標準化棚圈62處,打機井129眼。

擁有1473平方公里面積的高日罕鎮,公路建設一直滯后,遇到雨雪災情,牧民出欄牲畜、調運飼草、購買生活所需極為不便。吉日嘎拉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改善牧區的道路交通上。西烏旗交通局有一份2011年以來高日罕鎮公路建設的明細表,從中可以看到,吉日嘎拉在任的4年,該鎮新修砂石路、改建水泥路等總里程110多公里,修建過河漫水橋4座,投資額超過3000萬元。

草原深處的無電牧戶,是吉日嘎拉心頭的一份牽掛。他三天兩頭去找旗電建公司經理陸金章,爭取到風光互補項目,讓690戶牧戶結束了無電歷史。調任旗農牧業局的第2天,他還跑去找陸經理,囑咐他抓緊讓高日罕鎮的電建項目開工。“他對工作負責到底的那股子勁頭,真是讓人欽佩。”陸金章說。

2012年,由于降水量大,高日罕水庫容量超限,先后2次提閘泄水,造成下游大面積水災。吉日嘎拉帶領鎮干部連續兩個月奔波在救災一線。看到牧民的羊被沖到網圍欄上,他就跳進水里一只只解救;看到牧民家里進水,他就蹚水背送老人和孩子,幫助牧民轉移財產。災后,他又協調蒙東能源公司等責任單位,為受災牧民爭取到870萬元補償款,挨戶親自送到。

長期在潮濕環境里,他落下了蕁麻疹的病根,由于沒有及時治療,逐漸嚴重到全身瘙癢,經常無法入睡。同事勸他去看看病,可他根本顧不上,只能靠長期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來控制。在高日罕鎮工作4年,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2014年全鎮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7486元,比2011年的9485元增長了近一倍。

“初來時還是個身體健康的小伙子,離開時卻病痛纏身,瘦了20多斤……”想起朝夕相處的好兄長永遠離開了他愛戀的草原,新畢力格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面對權與利、公與私、大家與小家,吉日嘎拉始終把克己奉公銘記在心

高日罕鎮黨委、政府的34名干部,有31人家在旗政府所在地,8輛公車每周要往返200公里,開支較大不說,搭不上公車時就得打的,往返一趟80元,這對于收入不高的鎮干部們來說,是不小的開銷。

為解決這一狀況,吉日嘎拉想方設法籌措到6萬多元,購置了一輛通勤車。這4年來,他與同事們一起乘坐這輛通勤車上下班,從無特例,僅此一項每年節約政府開支10萬多元。

4月21日,吉日嘎拉犧牲的前一天,他在工作日記上寫下了近期待辦事項10條:邀請農業大學專家對2戶牧民牲畜特殊病例進行研究;項目招投標和棚圈地方政策細化……從3月30日到任農牧業局至犧牲的22天,他的工作日記密密麻麻地寫滿了29頁——聯系協調工作、跑項目、談業務、下鄉調研,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一刻沒有停歇。

“這22天,他下鄉7次,每次都是天快黑才回來,回來就直接進了辦公室,整理筆記,理清第2天需辦事宜,直到深夜。”說話間,蘇米亞的眼圈又紅了。

有一件事兒最讓同事們唏噓感嘆。去年6月,吉日嘎拉的妻子烏日娜因尾椎骨裂被送往錫林浩特住院治療,吉日嘎拉因工作繁忙無暇陪護,但只要時間允許,他就周五乘坐通勤車回到旗里,連夜駕駛自家車去錫市探望妻子,周一早晨5點再從錫市趕回旗里,搭乘通勤車回鎮里工作。烏日娜住院3個月,吉日嘎拉一直這樣奔波。

吉日嘎拉犧牲后,年邁的父母整理遺物,從他的辦公室抱回一整箱共46本工作日記。父親一邊翻看,一邊喃喃地說:“這幾十本蒙漢文筆記,按工作內容分了20多個類別,每個階段都列有近期待辦的多條事項,還把高日罕的歷史沿革、山水傳說、人文故事以及每一條河、每一座山的名稱都一一記下。想不到他對工作是那么認真細致,做了那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他比我期望的更優秀。”

高日罕鎮的干部們都會唱《高日罕河》這首歌,因為這是吉鎮長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既然在這里工作,就要愛這里的山水、這里的草原,尊重和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

吉日嘎拉熱愛草原、熱愛牧民群眾,這一點,相知的妻子烏日娜很能理解。結婚后的十幾年,由于烏日娜在盟所在地工作,夫妻倆一直兩地分居,家人都希望吉日嘎拉也調動過去,可他或是不言語,或是表示不愿意去,忙忙碌碌中放棄了幾次調動機會。今年2月,烏日娜主動放棄盟里的工作調回旗里,夫妻才得以團聚。

高日罕鎮有兩位有名的上訪老人——83歲的姜愛芝和79歲的黃學秀,都是早年支邊軍人家屬,從南方來此生活了60年,由于老伴兒去世早,她們也都年邁多病,生活比較困難。吉日嘎拉剛來不久,她們就找上門來哭訴。到兩位老人家里了解實情后,吉日嘎拉很快為她們安排了“五七工”社保,還為姜愛芝的兒子安排了打掃鎮區環境衛生的工作,使其有了固定收入。此后,老人上訪變成了吉日嘎拉的家訪,他一有空就去老人家里坐坐,還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老人買些生活用品。在黃學秀家中,老人翻出吉日嘎拉臨走前送來的米、面、磚茶,痛哭失聲:“這些東西我還沒用完,他人就沒了?再也見不到了?”

就在記者采訪期間,獨臂小伙烏云達來從東烏珠穆沁旗匆匆趕來,他給記者講述了這樣的故事:3年前,因操作不慎,他的右臂被卷入打草機絞斷。當緊急送往沈陽軍區赤峰220醫院搶救時,10多萬元的手術費難倒了一家人。吉日嘎拉聽說后馬上找到鎮里的信用社,親自擔保貸款9萬元,為他解了燃眉之急……

2015年4月23日,吉日嘎拉同志的追悼會上,自發參加的干部群眾逾千人。

吉日嘎拉犧牲的消息像風一樣很快傳遍烏珠穆沁草原,同事、朋友以及愛戴他的牧民們追思的文章、詩句、好來寶也像春草的新芽鋪遍大地——

山川溪流中映襯你的身影

藍天綠草間浮現你的音容

你是一個血性男兒

敢于擔當的干部

你走得決絕悲壯,令人痛惜

你的靈魂融進了你深愛的土地

草原人民懷念你,愿你安息……

舍己為人詮釋英雄大義

本報評論員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人心。面對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抉擇,西烏珠穆沁旗農牧業局局長吉日嘎拉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用自己的壯舉詮釋了英雄的真正含義。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毫不猶豫撲向網圍欄、用血肉之軀幫助戰友脫險的剎那間,永遠定格。

關鍵時刻的勇于擔當,源自內心的強烈責任感,鐫刻出人生的高度。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待本職工作恪盡職守,危難之際奮不顧身……吉日嘎拉的一生,體現了新時期一名黨員干部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他是基層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是踐行群眾路線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典范。

“德行是由常做正當的事情學來的”。 “三嚴三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觸手可及;踐行群眾路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吉日嘎拉身上,集中體現了信念堅定、忠于職守、愛民親民、甘于奉獻、嚴于律己、勇于擔責等優良品格。他勤奮好學、愛崗敬業,先后寫了46本工作日記,把樁樁件件待辦急辦難辦事熟記于心,還記下高日罕鎮每一條河、每一座山的名字;他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擔任高日罕鎮鎮長期間,半年內遍訪全鎮1348戶,解決了牧民出行難、用電難等一系列難題;他一心為民、樂于助人,面對無錢醫治的患者和自主創業的青年,以個人名義為他們擔保貸款;他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扶持牧民合作社成立運營,指導幫助牧民搞經營、闖市場;他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身為一鎮之長,常年和同事們一起乘坐通勤車上下班……正是因為有了平時滴水成河的積累,才有了危難時刻舍己為人的英雄壯舉。

對照吉日嘎拉這面明鏡,基層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最前面,堅守在最險處,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投身改革發展大潮,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有些傷悲是我們不愿看到的,但那些樸實無華的美好、英雄大義的壯舉,必將永存于世。烈火中,英雄沒有缺席,大義沒有缺位。吉日嘎拉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摯愛的草原,留下的,是英勇無畏、舍己為人的崇高與壯美。


責任編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娄烦县| 胶南市| 若羌县| 谷城县| 荆门市| 象山县| 桑植县| 东宁县| 西昌市| 什邡市| 读书| 资源县| 阿巴嘎旗| 丹寨县| 信宜市| 蓬溪县| 吉木乃县| 清水县| 盘山县| 南昌市| 二连浩特市| 邛崃市| 洛阳市| 周口市| 阳江市| 台山市| 北宁市| 塔河县| 聂拉木县| 宁蒗| 德钦县| 尚义县| 孟州市| 马尔康县| 阿拉善左旗| 嘉鱼县| 柳州市| 江津市| 罗田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