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醫生"鄧前堆,在云南怒江流域有一個村寨,叫做拉馬底村,這個村被怒江一分為二,一條一百多米長的索道成為來往兩地的橋梁。鄧前堆是這個村的醫生,為了給群眾看病,他常年溜索橫跨怒江兩岸,用堅守換來了百姓健康。
怒江大峽谷山高水急,索道距江面的距離有30米,僅靠一套滑輪, 一根繩子,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通過100多米長的索道,一旦出現意外將是九死一生,而為了給村民治病,鄧前堆在這條索道上來來往往已經走過了二十八年。 鄧前堆介紹說:“以前是用木頭做的滑板,比現在更危險,栓不緊的話會掉進怒江溝里面,特別是溜索舊的時候是磨爛的嘛,鐵索上有刺,剎車時手來剎嘛,刺著手心上刺出血,皮膚都刺爛了。”
近一年來,每月的十號鄧醫生都會過江為燒傷的開扒俄老伯做復查,2010年冬天里的一個深夜開扒俄老人家著了一場大火,整個房子都被燒毀,開扒俄老伯也被嚴重燒傷,開扒俄老伯的孫女回憶說“當時我們都嚇壞了,爺爺被火燒著了,然后立即打電話給鄧醫生”,雖然已經是深夜,但是鄧前堆還是義無反顧的冒險上了索道,鄧前堆回憶說:“天太黑了,下面也看不清,對方也看不清,當時我一手持著電筒,一手握著索道把下決心就過去了。”經過幾個小時的包扎處理,最終老伯的雙臂保住了。開扒俄老伯的孫女說:“他就冒著險過來,挺危險的,他(爺爺)說如果不是鄧醫生及時趕來治病的話,有可能他會死亡。”像這樣的事28年來鄧前堆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也為拉馬底村鄉親們治愈了數不清的病痛。
村民說:“這個人好,晚上我們生病,三四點鐘,他會到這里給我們輸藥,這個人服務態度太好了。”
如果說冒險過江出診靠的是救命的信念,那么平時的醫療防疫工作則是對職業的恪守,鄧醫生每三個月就要給全村的兒童做一次體檢,整個村子走下來要花上一個星期的時間,村里很多家庭都很貧困,鄧醫生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0元,但對于無法負擔醫療費的人他還會自己拿出錢墊付,如今在拉馬底村許多常見病的治療已經不再困難,但是鄧醫生依舊有一個心愿,他盼望著有一天村兩端可以架起一座可以走汽車的大橋,無論鄉親們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醫院來。
事跡反響
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報道了云南省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鄧前堆的感人事跡。人們紛紛注意到這位好醫生在這個地方的點點滴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傳先進典型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盡快幫助鄧前堆實現“希望村子里修一條能通車的橋”的樸實心愿。
目前,交通部和云南省已決定共同出資,建設拉馬底村農用車吊橋。云南省將在“十二五”期間把全省的索道改變為能夠通行機動車的橋梁。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貧困山區、邊疆地區農村交通條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