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趴在一堆雜亂的水草下,仍穿著遇險時的迷彩短袖,雖已無法辨認面容,但腰間一串銹跡斑駁的鑰匙卻在述說著他的身份……10月4日,在距離遇險地點約800米的地方,失聯74天的王松終于被找到。38歲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盡惋惜哀痛。
王松(左一)帶隊在巡埂
王松(左一)防汛期間查滲漏
“圩破了,在救人,話少講”
——撤離群眾爭分奪秒
2020年7月,受罕見的持續強降雨影響,廬江大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由于巢湖高水位頂托,7月22日上午8時,支流白石天河水位達到13.56米,廬江縣同大鎮石大圩連河段突然漫堤潰口。潰口越來越大,湍急的洪水瘋狂地沖向圩內,搶險人員用3臺挖掘機試圖封堵決口,卻瞬間被洪水卷走。洶涌的洪水沖開圩堤,快速向圩內漫延,部分未及時撤離的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緊急。
已連續奮戰幾晝夜的王松不顧疲勞,一邊電話報告同大鎮連河村黨委第一書記趙莉,讓她趕快通知群眾撤離,一邊冒險趕往村民組,一戶一戶敲門,一戶一戶喊話。“我們會合后,騎著一輛電瓶車用喇叭喊‘圩破了趕緊撤’,后來連電瓶車都沒法騎了。”趙莉回憶道。撤離結束后,王松清點人員,發現該村永和組村民翟年懷還沒撤離出來,他馬上趕到指揮所報告,并主動請纓對前去救援的消防救援隊員說:“我比較熟悉這片水域情況,我和你們一道!”。考慮到危險性,王松自告奮勇坐在開路船上。
路上,他們又發現村民許咸來、沈方芝被困家中,將兩位老人安全送到指揮所靠岸后,立即調轉船頭繼續前去營救翟年懷。經過連河村村委會附近時,水位落差突然從40多厘米猛增到3米多,形成了水域救援中最可怕的“滾水壩”。據同船獲救消防隊員李順回憶,12點58分,沖鋒舟順著湍急的水流栽下去,船頭的王松第一個落水。李順說,他們當時都是命懸一線,漩渦像磁鐵一樣把人往下拽,體力很快消耗殆盡。同船獲救消防隊員李俊杰回憶,他掉進水里后還能看見旁邊仰頭雙手抓著救生衣的王松,但一轉眼就不見了。
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之后,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安徽省消防救援總隊、廬江縣委縣政府迅速調集救援力量開展搜救工作。經74天全力搜救搜尋,至10月4日上午,王松的遺骸被找到。
王松的妻子汪志云悲痛地告訴記者,7月22日上午,她給王松打過電話,他只說了“圩破了,在救人,話少講!”就掛斷了電話……通話時間只有僅僅6秒鐘。“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后一句話。”趙莉說,王松當時和妻子已經約20天沒見面了,他妻子打來電話時,他們正騎著電瓶車四處喊話。
“守住了圩堤,就是守住了鄉親們的希望”
——不顧危險沖鋒在前
防汛期間,正值兩個孩子放暑假,王松對妻子說:“現在防汛任務繁重,我就不能回家了,你要照顧好孩子。”40多天的時間里,他只回過一次家,還是因為衣服臟濕得實在沒法穿才回來的,回家后抓了幾件舊軍裝又匆匆回到防汛一線。
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整個圩防4.56公里,王松主動承擔了最長、最險、有2公里長的永和段圩堤的防護任務。入汛以后,他一直堅守在一線,查險情、除滲漏、堵管涌,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實在累得不行了就將編織袋鋪在地上打個盹。失聯前,他已連續40多個小時未休息,“尤其是從7月21日中午接到鎮防指通知開始疏散群眾,到22日中午,將近24小時沒來得及吃上一口正經飯,他只吃了我給他送過去的一袋方便面。”駐村干部徐明偉回憶。
同大鎮連河村從7月21日中午開始勸離、轉移群眾。村里在轉移群眾時,決定先轉移70位無親友投靠的孤寡老人和行動不便人員。王松主動將這個最難的任務接了下來,撤離過程中,王松看到有老人行動不便,二話不說就上前背或抱,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水里蹚,往返20多個來回,行程有10多公里,他一個人把20多位老人安全轉移到村部,后集中送至安置點。安排妥當后,他顧不上片刻休息,又趕到村民組轉移其他被困群眾。
王松父母家離村部只有500米,離值勤點只有200多米,但他卻沒顧得上回去一次。在接到鎮里組建巡堤隊伍命令時,王松多領了一套救生衣,對已經71歲的父親說:“老爸,現在很缺人手,您也要上!”很快,一支50多人的巡堤隊伍就集結完畢,上了圩堤。在查險除險中,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這對“父子兵”。
整個防汛搶險中,王松心里想的、腦子裝的都是群眾的安危,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守住了圩堤,就是守住了鄉親們的希望”。他帶領巡防隊員馬不停蹄地奮戰在一線,查險排險50多處,成功處置管涌20多處,加固堤防1.5多公里,安全轉移和救援群眾3447人。
“不該修的,誰說也沒用!”
——擔當重任敢想敢拼
1999年12月,王松參軍入伍。在部隊的12年里,他8次榮獲表彰嘉獎,多次獲得“優秀學員”“優秀士官”榮譽稱號。2018年12月,經同大鎮政府安排,王松在同大鎮環保辦專項崗工作。
據時任鎮環保辦主任的林星回憶,王松剛來環保辦的時候,業務還不太熟,他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同事請教,一接手交辦的新任務,就馬不停蹄地去處理,那股認真勁兒、拼勁兒給同事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短短幾個月時間,他對很多業務都稔熟于胸。
同大鎮地處巢湖沿岸,生態環保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不論是田間地頭一遍遍地宣傳秸稈禁燒,一家家企業去檢查排放情況,還是鎮域內一級保護區100多處衛片核查,黑臭水體排查……王松在鎮環保辦工作期間,一天也沒閑過,哪里任務急、任務重,哪里就有他不知疲倦忙碌的身影。
由于工作認真、成績突出,2020年3月,同大鎮黨委任命他為連河村黨委副書記。連河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想要擺脫貧困走上富裕路,需要敢闖敢拼的帶頭人。到任村黨委副書記崗位后,工作任務更重了,他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王松的妻兒都在廬江縣城居住,每天在連河村和縣城間往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為盡快摸清連河村情況,干脆在村部附近租下一間民房。妻子汪志云回憶,王松常常說自己一定會把連河村工作干好,他有信心。
日常工作中,他堅持原則、處事果斷,不循私情、敢于較真。村里搞“五化兩改”工程,一位堂叔找到他,要求把村路往自己家門口“伸一截子”。王松一口回絕:“該修的,您不講,村里都會修,不該修的,誰說也沒用!”一條路修下來,老百姓都為他豎起大拇指:“這個村干部,我們喜歡”!
“咱們農村孩子的活動班,也要辦得有聲有色”
——扎根基層心系人民
疫情防控期間,王松深入企業摸排核實督查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當時,有一些企業因防疫準備不足、防護措施不到位,不符合疫情期間的開工條件,企業負責人十分著急。王松耐心地與企業負責人溝通,積極幫助企業整改。有一家企業復工需要口罩,但由于交通管制,訂購的口罩在合肥運不回來,王松二話不說,立即向上級申請了通行證明,開著自己的面包車把口罩運了回來,沒要企業分文車費。
或許是十多年的部隊生活歷練,王松做起事來特別注重細節。村里計劃用閑置的舊房子改造成蓮禾鄉村書院,暑假時給貧困家庭的兒童辦活動班,王松積極支持,他說“咱們農村孩子的活動班,也要辦得有聲有色,雖說硬件條件有限,可是衛生環境絕不能馬虎!”他帶著大家利用休息時間清掃教室,把桌椅板凳搬出來曝曬殺菌,細心的他還特地把所有紗窗都拆了下來,洗得一塵不染再裝上。
王松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村民王定四患大病花掉了所有積蓄,王松得知后入戶收集相關佐證材料,幫助他通過醫保、大病救助等渠道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還采取線上、線下募捐的辦法,籌募了幾千元捐款。精神障礙患者陳俊和家中沒有廁屋,王松爭取了專項資金免費幫他修建,但癥狀發作中的陳俊和時常阻撓施工甚至打罵施工人員,王松趁他精神狀態好時,耐心地跟他解釋,最終把事辦妥。
有群眾的殘疾證丟失了,本人不方便到縣里登報公示,王松主動幫助跑路協調;有鄰里發生糾紛了,王松第一時間趕去做耐心細致的調解,讓雙方消除矛盾、握手言和;貧困戶的雞鴨鵝要出售,王松不顧臟和累,幫忙抓、殺、裝,還用自己的面包車運送,幫助銷售雞鴨鵝2萬多元……
王松同志的英雄事跡在省、市、縣各級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巨大反響。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烈士,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合肥市優秀共產黨員”“合肥青年五四獎章”“合肥市最美退役軍人”“合肥好人”“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和“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