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宣城市旌德縣利用農村農閑、春節返鄉等有利時機,大力開展農村黨員冬訓春訓工作,聚焦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學用結合等關鍵環節,搭建“小課堂”、用好“小平臺”、開展“小服務”,全面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
豐富培訓內容,以“小課堂”講清“大道理”,讓黨員教育培訓“有深度”。從小處著手,充分盤活本土資源,靈活安排時間和地點,打造鄉村“小課堂”,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講好“微黨課”。結合“黨課開講啦”活動,將黨課宣講納入農村黨員冬訓春訓課程,發揮紅色主題黨日活動基地、清廉館、遠教廣場、產業示范基地等場所作用,以板凳會、座談會、現場講等形式,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先進典型,引導農村黨員在實景實境里“沉浸式”聆聽紅色故事、接受黨性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用好“微云端”。針對農村黨員“人數較多、居住分散、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先鋒系列平臺及農村黨員微信交流群為載體,延伸線上平臺,促進“自學+促學”雙驅動,開設“遠程教育精品節目推薦”“擔當作為好支書”“今天我來讀”等多個特色專欄,定期推送優秀黨員教育片、基層黨員典型、理論政策知識等信息,方便農村黨員利用農閑時間和休息時間瀏覽學習,幫助農村黨員拓寬視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累計完成線上農村黨員學習教育培訓近萬人次,確保學習教育“不留白”。播好“微視頻”。堅持把制播高質量黨員教育片作為抓好冬訓春訓的重要載體、關鍵手段,自主拍攝制作《信仰不滅——走進皖南游擊戰》《黃高峰上旌旗烈》《紅色文物講故事:六號馬克思銀像》《秋去秋來》等一批以本土紅色故事、本土身邊典型為題材的黨員教育片,通過“線上+線下”展播,讓農村黨員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黨性教育、學習身邊榜樣。
靈活培訓方式,以“小平臺”凝聚“大合力”,讓黨員教育培訓“有廣度”。打通黨員教育培訓“最后一公里”,推動黨員教育全覆蓋。建強陣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則,結合鎮村特色和實際,在全縣現有12個“沉浸式”紅色主題黨日活動基地基礎上,圍繞基層治理、生態文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和革命傳統教育、廉政教育等內容,對鎮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遺址、美麗鄉村建設點、農業示范基地、產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進行資源整合,充實農村黨員教育基地庫,明確特色主題、教學場景、授課師資等。配備師資。面向全縣征集師資,注重從黨校優秀教師、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模范人物、黨務工作者、專家學者、實用技術人才、離退休干部、優秀調解員、“五老”等各領域吸納師資,并明確擅長課程,動態形成師資庫,為農村黨員教育蓄積蓄“源頭活水”。照單授課。以黨員需求為導向,針對流動黨員、在家黨員、機關黨員等不同群體,從“想學的課、學習時長、在哪學習”幾個方面深入開展調研,分類掌握培訓訴求,圍繞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熱點課題,實施“點單式培訓”,讓農村黨員“點單”、縣委組織部及鎮黨委“接單”,課程“照單”設計。截至目前,舉辦農村黨員冬訓春訓培訓10期、培訓學員700余人次。
推動學用結合,以“小服務”傳遞“大能量”,讓黨員教育培訓“有精度”。堅持“干什么學什么”,把培訓課程與生產實踐、為民服務相結合,推動黨員冬訓春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上好“練兵課”。定制化開設村務財務管理、生產經營項目、法律法規等多種課堂,著力化解村“兩委”干部的經驗盲區、知識弱項和能力短板等問題,切實提高村干部的村務管理水平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水平。通過開展“應知應會”大練兵、“晾曬比武”大擂臺,“名村掛職、書記領辦、黨建項目”大機制等“總體戰”,讓村“兩委”干部在創先爭優中學習先進,在比試競爭中凝聚團結。上好“實踐課”。緊扣農村黨員在農忙務工的實際需求,組織當地種植養殖能手、工廠生產技術員、農技特派員等群體進行授課,靈活運用“答疑式”“互動式”“研討式”授課方式,把教室從室內搬到戶外、把理論學習拓展到農技培訓,把培訓班辦在田間地頭,通過手把手現場示范教學,在具體實踐中提高農村黨員的理論水平和生產經營技能,切實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感染力。上好“服務課”。以黨員冬訓春訓工作為契機,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等實踐活動,組建一批黨員志愿服務隊,通過開展科技助農、基層治理、文化宣講、防汛抗旱等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農村黨員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能力。組織開展“一句話承諾”活動,設立政策法規宣傳、科技助農、環境衛生治理等多個“黨員先鋒崗”,讓黨員“無職位”但“有責任”,想干事有渠道,引導黨員亮身份、作表率、踐承諾,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踐力量,讓學習成果延伸到“群眾心里”。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