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田家庵區抓實抓細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聚焦“培育師資、建強陣地、優化課程”三個方面,不斷提升黨員教育的質效。
聚焦“誰來教”,培育多元化“師資庫”。建強“優秀黨校教師”師資庫。全面補充“高校教師+專業人才+身邊好人”師資隊伍,通過人才引進、考核招聘和公開考調等方式引進專職教師10余名,選拔專業技術人員、先進模范人物、老黨員等擔任“流動講師”,圍繞黨建、經濟、法律、治理等模塊開展授課,提高參訓學員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壯大“黨員領導干部”師資庫。從區直、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和業務骨干等群體中選拔一批組建師資隊伍,鼓勵基層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走上講臺,圍繞城鄉融合、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分管領域開展一線實踐教學。近年來,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授課近300次,激發基層黨員干事創業新動能。組建“土專家”“田秀才”師資庫。按照“發現一個、培養一個、儲備一個”原則,培育農業經營管理、農業技術推廣、種養能手、各類能工巧匠等方面人才50余人,廣泛開展田間管理、智能噴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對表現優異、成績突出的鄉土人才在評優評先、晉升職稱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
聚焦“在哪學”,構建體系化“陣地庫”。建強黨校陣地。構建“區委黨校—現場教學點—村級學習點”三級陣地體系,超前謀劃黨校教學場地、圖書室、“智慧校園”系統建設,提升黨校教學硬件資源,升級打造安成鎮連崗村、區消防救援大隊等現場教學點,整合村(社區)周邊閑置資源,建成村級教學點28個,示范帶動“家門口黨校”全面覆蓋。建強云端陣地。建好盤活“淮舜先鋒”系列平臺,開設“組工課堂”“先鋒有聲書”“黨建隨手拍”等欄目,組織黨員“云參學”。依托電教遠教一體化信息化平臺,針對性開展“遠教固定學習日”“紅色影視播放季”等學習活動,組織黨員集中收看黨建資訊、惠民政策、農業實用技術等視頻課程。建強紅色陣地。整合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廖家灣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教育資源,培育13個集黨性教育、理論研學為一體的現場教學示范點,連點成線打造黨性教育矩陣。擇優選聘10名政治素質過硬、熟知本地歷史、表達能力強的黨員作為專職講解員,在現場教學示范點舉辦青年論壇和革命故事分享會,提升黨性教育感染力和吸引力。
聚焦“學什么”,打造精品化“課程庫”。豐富黨校課程。建立健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長效機制,把理論教育作為每期培訓必修課,針對農村、社區、“三新”組織等不同領域黨員需求,分類設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實用技術等“培訓菜單”,分季度舉辦精品課評選活動,每期遴選樣板課程3節,切實提升黨校課程質量。提升云端課程。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作用,讓黨員干部及時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基層黨務知識、黨建優秀案例等。運用遠教平臺開設農作物種植技術培訓、鄉村旅游資源推介、直播帶貨等線上實用課程,同時,聘請專業黨課教師指導各基層黨組織自主開發形成7個“微黨課”,進一步豐富黨員云端課程庫。優化紅色課程。系統梳理本地紅色素材,制作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黨員電教片、系列黨史故事微視頻、紅色讀物、課件教案等,作為教育培訓資源使用。近年來,該區積極開發《紅色火電》《傳奇將軍廖運周》等紅色精品課程,精心制作《“方寸之間”話黨史》《古經典 新“治”慧》等優秀黨課視頻。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