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山市徽州區著眼村級帶頭人隊伍建設,實施“徽雁領航”行動,深化村干部“頭雁”隊伍培養,從選、育、管各環節入手,不斷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機制,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對農民群眾充滿感情、善于攻堅克難的村“兩委”干部隊伍。
把牢“選”的關口,配強領導班子。突出政治標準這個“第一標準”,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骨干力量。嚴把準入關口。嚴格落實人選結構要求,按照“雙好雙強”“十不選”等標準,堅持“凡調必審”“區級聯審”,推行競職、履職和辭職“三項承諾”等機制,將政治素質好、懂“三農”,會抓“三農”的行家里手,選進村“兩委”班子。落實區鄉聯審制度,常態化開展新進班子人員聯審機制,采取提前預審、即時審查等方式,從嚴對人選進行審查,換屆以來已常態審查11批次24人次。拓寬來源渠道。緊盯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返鄉創業帶頭人、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建立鄉村振興鄉土人才庫,333名黨員領導干部與339名優秀鄉土人才結對,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村任職,多元化拓寬村“兩委”干部來源渠道,優化改善隊伍整體結構。目前,現任279名村“兩委”干部中,35歲以下干部70人、占比25.1%,本地致富帶富能手163人、占比58.4%,返鄉退伍軍人30人、占比10.8%,外出經商務工返鄉人員82人、占比29.4%,機關選派4人。加強培育儲備。探索“選、試、聘”培養機制,按照每村2-3名的標準儲備村級后備干部127名,引導青年人扎根基層、融入農村、干事創業,結合選派干部年度考核、鄉鎮黨委述職評議等,跟蹤了解后備干部培養情況。開辟本土大學生回引新渠道,創新農村專職工作公開招聘,分4批招聘本土大學畢業生59名,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教育管理,3人按程序進入村黨組織班子。
豐富“育”的手段,提升專業能力。落實“頭雁領航”行動,深入實施村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增強村“兩委”班子整體能力素質。搭建培養平臺。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建立集中輪訓、示范培訓、體悟實訓、跨村交流、擂臺比武“三訓一跨一比武”能力提升常態機制,堅持每年舉辦村干部集中培訓班和示范培訓班,科學設置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等村振興實用課程,先后組織11名村干部跨村交流、選派43名村干部赴長三角地區體悟實訓,分層分級開展擂臺比武17場次,在比學趕超中增強村干部能力素質。拓寬成長路徑。針對新進的班子成員,將66名聯村領導、老村干部與38名新進村干部進行結對幫帶,通過一道入戶走訪、實地解決矛盾糾紛等方式幫助進入角色。以鄉村振興標桿村、集體經濟強村、基層黨建先進村為重點,打造10個村干部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實戰訓練。建立村書記列席鄉鎮黨委會制度,全面推行“鄉鎮黨委會開到村”,幫助村干部理思路、解難題、優服務。帶頭發展產業。鼓勵和支持村干部帶頭帶領發展產業,48個村黨組織書記按照法定程序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探索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4家,村干部自主或參與創辦經營主體12家、發展產業項目95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800人。堅持堅持村黨組織書記工作周報告、村級發展月報告制度,鼓勵村干部按照程序規定投資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落實村級實體經濟發展經營管理績效與村干部收入掛鉤機制,依規兌現專項資金獎勵。
從嚴“管”的規矩,激勵干事創業。堅持約束與激勵并重,推動村干部隊伍建設走向專業化。健全完善制度。出臺《規范村級組織運行若干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具體舉措》及村級財務支出審批、工程項目建設、財政涉農項目資金、財務審計監督等管理意見,落實村干部坐班值班、包片聯組、層級管理等制度,實行“一肩挑”干部“三不直接分管”和提級管理,深化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建設,全面規范黨務、村務、居務公開,每年開展一次財務審計。規范履職行為。建立村干部履職行為“兩個清單”,依據年度重點任務,制定履職行為“正面清單”,明確“抓班子、帶隊伍、強保障、優服務、促規范”等5個方面20項具體工作內容,并將任務細化到人、量化到崗;依據常見易發多發違規違紀問題,制定履職行為“負面清單”,梳理形成不擔當不作為不履職、違反組織生活制度、違規違紀發展黨員、危害集體利益和群眾合法權益等11個方面情形,劃定“紅線”和“雷區”。重視激勵保障。區財政每年投入專項經費,保障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及正常增長機制,按規定辦理“五險一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組織健康體檢。精減鄉鎮4個方面、村11個方面臺賬,清理規范鄉村掛牌1872塊,著力減輕基層負擔。積極選樹身邊村干部典型,擴寬職業上升渠道,近三年來,4名村書記獲評“皖美村支書”“最美村支書”,25名村干部獲評各級“兩優一先”表彰,2名村書記通過“五方面人員”進入鄉鎮政府班子。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