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iCAR工廠,總裝車間生產場景。(資料圖片)記者 范柏文 攝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運用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研發生產全流程和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改造升級和價值重塑的過程。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對產業和企業而言,數字化猶如水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必須加快數字技術在制造業大規模普及應用,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
千億級“燈塔工廠”
近日,在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械手臂靈活舞動,精準抓取零部件,鍵盤測試、揚聲器測試、合蓋睡眠測試等無人流水測試線穩定運行,幾名工人身著工作服,緊張有序地操作著各種設備。
聯寶科技是聯想集團在安徽投資的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制造基地,主要研發生產PC、服務器、邊緣計算、智能汽車計算平臺等產品,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已連續4年營收超過千億元,連續9年成為安徽最大進出口企業。
“2023年1月,我們成功入選世界‘燈塔工廠’,也是安徽唯一一家千億規模‘燈塔工廠’,已累計賦能320家產業鏈合作伙伴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聯想集團副總裁、聯寶科技首席執行官丁曉輝說。
現在,以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為代表的數智技術正逐漸改變傳統制造業生產、管理模式和競爭格局。自去年初,我省全面啟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以來,全省制造業企業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1.91萬家規上企業啟動了數字化轉型,占全部規上企業的83.04%,其中1.17萬家實現了數字化改造,占全部規上企業的50.87%。去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收入躍居全國第7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穩居全國前列。
目前,全省累計打造全球“燈塔工廠”5個、居全國第3位,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個、居全國第2位,培育國家級5G工廠19個、居全國第4位,工業云平臺應用率62.5%、居全國第4位,培育國家級“雙跨”平臺3個、國家級特色平臺22個,均居全國第5位……如今,安徽省已成為全國首批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省,合肥市、蕪湖市先后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一項項亮眼的成績充分彰顯了安徽省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同時,也為更多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一橫一縱’,橫向上對全省中小微制造業企業發放數字化軟件服務包,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縱向上,羚羊基于星火大模型底座,打造并發布了能源大模型,為能源煥新提供豐富的解決方案。”羚羊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說。
截至目前,羚羊平臺已入駐用戶130.8萬,累計服務企業865.9萬次,連續兩年被評為國家級“雙跨”平臺。此外,憑借人工智能領域創新成果,羚羊公司還入選中國未來獨角獸榜單。
從一周到24小時
“我們是一家以PCB(印制電路板)為主營業務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為進一步提質增效,我們以PCB打樣為切入點,運用數字化手段,把PCB打樣工廠的交付時間從傳統一周時間壓縮到24小時,價格也是傳統打樣的五分之一。”安徽捷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邦兵說。
據了解,2019年,該公司開始打造全球首家PCB網絡協同型平臺——捷配電子行業工業互聯網,以滿足用戶“小批量、快交付、高質量、定制化”的服務需求。近年來,捷配充分發揮區域型和行業型平臺的雙重優勢,以互聯網賦能全球PCB訂單調度,以工業軟件賦能PCB研發設計,以數字化技術賦能PCB工廠制造,帶動廣德區域PCB行業和上下游實現了快速發展。
“平臺發展速度很快,現在已累計注冊用戶數超過130萬家,用戶覆蓋210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訂單數累計超過125萬個,協同PCB工廠214家,鏈接原輔材料、設備、元器件供應商超3000家,鏈接工業設備超過1.2萬臺,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周邦兵說。
與捷圓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奇瑞集團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以互聯網思維成功孵化出海行云、瑞享生活、瑞鯨科技、瑞軒供應鏈科技、奇瑞徽銀、麥卡出行、金桔好車醫生、蜜蜂買賣車八家數字化生態企業,創新服務模式,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備件精品、出行等服務。
“八大平臺生態圈的構建助力公司內部綜合效率提升23%,幫助外部構建汽車產業新生態,賦能上下游企業近8萬家,盤活就業崗位近百萬個,不斷推動汽車產業鏈優化升級。”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闖說。
“我們凱盛AGM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依托‘創新鏈、工程鏈、產業鏈’三鏈融合打造的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平臺系統,主要應用于電子信息顯示、光伏新能源、優質浮法玻璃等產業。”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介紹,目前,在玻璃新材料行業,該平臺服務范圍涵蓋了90%以上的國內市場和65%以上的國外市場,帶動產業鏈上下游14000多家中小型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
捷圓科技、奇瑞公司以及中建材只是眾多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縮影。目前,安徽省已經打造了109個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轉型賦能。
在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卡點”,一些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當下,不少企業想借助數字化轉型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愿普遍存在,但也有部分企業對轉型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和挑戰感到擔憂。
轉型有風險,不轉型就會有危險。企業和行業要擺脫“僧多粥少”的需求限制,在激烈競爭中突圍,更需要刻不容緩地在數字化轉型上找出路,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全要素的整合,加快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從虧損700萬到盈利3000萬
“我們從2018年開始進行數字化改造,剛開始進展并不順利,‘不敢改、不懂改’思想普遍存在。為此,我們專門讓各級管理人員去復旦、浙大等院校進行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到國內外數字化轉型頭部企業實地學習。”安徽環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立新說,現在,全集團上下已形成“數字化必行”和“早行早受益”的共識,數字化改造也由之前的“看著干”向如今“搶著干”轉變。
據了解,該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傳統產品人均利潤提高60%,人均效率提升25%,設備開動率提升15%,人均銷售提高40%,產品不良率降低5%的效果。
“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用,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助力區域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曹立新補充說。
同樣受益于數字化轉型的還有安徽曦強乳業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通過全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完成了“全鏈路溯源管理,五好奶牛養殖模型,大成本觀經營管理模型”,企業利潤從5年前的虧損700萬元發展到如今的盈利3000萬元。
“剛開始轉型時面臨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問題,多虧了政府部門的幫助,讓我們這個傳統的生產企業也能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我們銷售收入逐漸增長,去年,銷售收入超1.4億元。”安徽曦強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王昌嶺說。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產業模式的深刻變革,也是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安徽將牢牢把握發展大勢,錨定目標,全力以赴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為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吳量亮 張彩莉)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