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全國最少,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全國最短,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網全面融合、一網通辦,2.6萬名干部深入26萬多家企業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米”。
在“放”上最大力度做減法,在“服”上銳意創新做加法。我省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上刀刃向內、動真碰硬,以“硬核”擔當精神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迸發了顯著的“乘法效應”,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8年,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5.58萬戶,同比增長21.53%。今年前兩個月,全省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利潤等同比增幅均居全國前列。
“5分鐘不到就拿到了營業執照,現在創業真的省心多了。 ”來安縣盛陽建筑工程公司負責人李昌勝感慨地說。他的話也代表著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共同的心聲。第三方評估顯示,企業和群眾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滿意度超過90%,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透明程度排“最高”
——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全國最少,“五十七證合一”居全國前列,省級政府透明度全國第一
3月底,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在北京發布了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我省高居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榜第一位,并且得分大幅領先。其中,在對政府重大決策的宣傳解讀和對社會公眾關注熱點的回應情況這一指標上得分為100分,充分表明我省高度重視群眾利益訴求,主動回應和解決群眾利益關切,正在營造出更加透明和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近年來,我省聚焦群眾和市場主體反映較為突出的痛點難點堵點,持續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不斷探索“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的新路徑,努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服務型政府新形象。
大幅精簡權力,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由320項減至197項,全國最少。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證照分離”,實行“五十七證合一”,走在全國前列。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全省政務服務能力測評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政務服務網實現五級全覆蓋、服務事項應上盡上,“皖事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下載量超過1100萬、入選2018年年度省級政府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進駐省政務服務中心的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
今年,我省將在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政務服務上邁出更大步伐。持續壓減行政審批事項,對各類變相設置審批的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下大力氣解決“準入不準營”的問題。打造“慧辦事”“慧審批”“慧監管”的智慧政務新模式,力爭80%的個人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做到零原件、不見面,部分事項實現“秒批秒辦”。打造50個“集成套餐式服務”,實現一次提交、綜合受理、協同辦理、統一反饋。持續推進“減證便民”,努力實現基本信息一次收齊、反復使用,最大程度方便群眾辦事。
營商環境創“最優”
——連續3年頂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省行政事業性涉企收費全部“清零”,營商環境部分指標居全國前列
“企業繳納土地稅比以前少了一大半,減稅力度太給力了。 ”位于淮南市經濟開發區的安徽山河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余齊紅說,隨著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落地,真正地讓企業輕裝上陣,有了放手大干一番的勁頭。
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針對企業反映普遍的土地稅偏高的情況,我省2018年出臺政策下調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全年實際為企業減輕土地使用稅負擔32.66億元。這是近年來我省創優“四最”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群眾和市場主體獲得感的生動縮影。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省明確提出,要努力建成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省份之一。
全省上下聚焦企業關切,清理規范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探索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事項累計達66.8萬余件,審批效率不斷提升。全省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成為企業開辦時間最短的省份之一。持續減輕企業負擔,連續3年出臺含金量高的降成本政策措施,頂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18年減稅規模達1130億元,我省行政事業性涉企收費全部“清零”,企業用能、物流等成本持續降低。我省還對標世界銀行標準,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成為全國先行開展營商環境監測評估省份之一,在有關第三方監測調查評估中,部分營商環境指標居全國前列。
今年,我省將大力開展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對標國內外先進標準,聚焦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納稅服務等20個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關鍵環節,提出明確具體提升目標和務實可行的創新舉措,加快補齊目前仍然存在的短板,讓營商環境的有效改善真正惠及全省企業和群眾。
服務企業求“最近”
——近2.6萬名干部走進26萬家企業,面對面“四送一服”,“零距離”紓困解難,企業滿意度達90.69%
“好政策的及時落地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曾銳說。該公司填補了我省在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上的“空白”,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但是,在研發混合動力飛機等新產品的過程中,一度出現資金困難問題,省“四送一服”工作小組得知后,主動上門宣講各項支持政策,指導公司依法合規申報獎補資金,緩解了一時的“燃眉之急”。
實體經濟是發展經濟的著力點,制造業企業是壯大實體經濟的根基。針對企業發展存在的信心不足、政策知曉度不高、要素瓶頸制約等現實難題,我省創造性地開展千名干部深入千家企業、送思想送政策送項目送要素、服務實體經濟的“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自2017年8月以來,每年安排不少于1個月時間開展集中活動,常態化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全省累計選派25772名干部深入259663家各類企業,零距離服務企業,面對面紓困解難。
一年多來,按照縣級全覆蓋、開發園區全覆蓋、企業類型全覆蓋、重點項目全覆蓋的要求,共向74.9萬企業代表宣講和解讀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座談近4.5萬場次,深入宣傳解讀政策、傾聽意見建議、推動政策落地。組織省內外142家高??蒲性核c近1200家企業進行精準對接,滿足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新需求。組織對接資金、人才、科技、土地等生產要素3.95萬個,正式簽約落地金額3103.73億元,推動37.5萬人與各類企業達成用工協議。同時,通過開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收辦企業各類問題4.3萬個。 90.69%以上的企業在回訪中對成效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
積涓成流。 “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重在落小落細,把幫扶措施落實到每戶企業身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提振每戶企業發展信心。當前,我省正部署開展“四送一服”提升行動,推進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送基金進市縣、工程項目建設全流程服務等專題活動,著力解決企業關切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送一服”正在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必將在全省上下凝聚起更加強大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