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能源局了解到,安徽持續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已建成省級及以上智能化煤礦28處,減人增安提效成效顯著,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夯實。
據了解,安徽將煤礦智能化列入《安徽省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陸續出臺《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徽省煤礦智能化建設驗收辦法(試行)》《安徽省能源局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對全省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引。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相關政策機遇,以提升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能耗、排放、安全水平為重點,推動更換一批不達標裝備,僅2024年完成各類煤機設備更新改造6716臺套,累計投資32.83億元。
為確保智能化任務高效落實,安徽嚴格開展省級煤礦智能化建設驗收,堅持定期調度,著力提升智能化煤礦系統常態化運行實效。截至目前,全省已通過省級智能化煤礦驗收28處,其中通過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驗收3處(顧橋礦、楊柳礦、劉莊礦),除資源枯竭礦井外,占正常生產礦井總數的82.4%,剩余煤礦正在加快建設,2025年將全部達到省級及以上煤礦智能化驗收標準。通過驗收的智能化礦井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單班平均作業人員較建成前減少6人,平均單面生產能力提高17.9萬噸/年,平均人員勞動工效提高30.3噸/工;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單班平均作業人員較建成前減少2人,綜合單進平均水平提高30.2米/月。同時,井下現場作業環境、職工勞動強度得到改善,應急響應能力得到增強,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升。(記者 彭旖旎)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