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合肥:科技與消費雙創新 點亮城市新圖景
2025年04月29日

超級計算、量子科技、精密醫療、極低溫設備……提起合肥,總也繞不開科技創新的硬實力。在這片創新高地,科技的基因始終刻在城市骨骼里。然而,創新的版圖又何止于科技呢!在合肥的市井煙火當中,創新也在悄然改變著百姓的消費生活。

以科技創新引領城市未來,用新消費激發城市活力,合肥正舞動著創新的火炬,點亮宜居宜業之城的全新圖景。

從“跟跑”到“領跑”的暖心相伴

腫瘤切不干凈是病情復發的重要誘因,也是困擾臨床醫學的一大難題,而一顆米粒大小的顯微鏡,卻能替代外科醫生的眼睛,打破傳統手術40%腫瘤殘留的臨床困境,實現腫瘤的完全剔除。近日,記者在安徽樹突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給醫患帶來福音的“外科鷹眼”。

“綠色畫面里的這些黑點就是細胞核。”安徽樹突光學科技有限公司CEO沈來全指著顯示器介紹,“這種全新的細胞級熒光導引技術,能夠將手術區域放大到細胞級,醫生可以在術中實時從細胞層面分辨異常組織,更加準確地判斷病灶邊界和切緣殘留,在不打破常規手術流程的前提下,通過細胞級精準手術實現最大化安全切除。”

鏡頭直徑僅3.5毫米,體積僅是傳統顯微鏡頭的千分之一,清晰放大效果卻高達1280倍。這個實現高清、動態、無偽影成像的顯微設備是安徽樹突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術中手持顯微鏡EndoSCell(安刀),擁有高分辨率顯微鏡、光學抑制千倍抖動、超靈敏熒光感應和專屬圖像處理方法等四大全球獨有技術,該款產品也是全球唯一的微米級防抖手持顯微鏡。

“目前全球僅有3家公司可以把一臺手術推向細胞級標準,我們樹突產品的輸出率是全球第一,產品的空間分辨率達到0.5μm,相差10倍的光學分辨率,是國際光學巨頭奧林巴斯未來五年難以超越的壁壘。”沈來全自豪地說。

“樹突與合肥結緣是在2018年,當時高新區生物醫藥處的同志在網上看到信息后,通過電話、微信和我們交流,在持續的溝通中,我感受到合肥市政府的專業和執著。當我們為落戶何地猶豫時,合肥市用一如既往的熱忱和真切的行動打動了我們。”公司創始人之一王勁宇說,“為了邀請企業入駐,合肥市積極提供產業鏈和人才補給資源,免費提供辦公樓,2023年我們整體搬遷至合肥,現在運營情況非常好。”

科技之光,照亮前進征程。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強調,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合肥市在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上鉚足干勁,暖心相伴科創型企業,提供資金、土地、人才、產業鏈等全方位資源,最大程度降低企業落地成本,強化全產業鏈孵化服務力度,解決企業后顧之憂,陪伴科創企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推動

走進合肥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一臺裹著金色材料、用不同大小的圓形板分為五層結構的設備內部構造映入眼簾,這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ZL-DR400型極低溫稀釋制冷機,能夠提供接近絕對零度(約等于-273.14℃)極低溫環境。

絕對零度環境能夠探測到常規狀態下無法觀測到的物質特性,是量子計算、超導電性和凝聚態物理等前沿科技研究領域必不可少的條件。“過去我國能夠創造低于10mK極低溫環境的極低溫稀釋制冷機設備長期依賴進口,2022年,美西方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無法進口有關設備,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面臨嚴峻挑戰。”合肥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心碧說。

封鎖即突破,關鍵時刻,合肥打響了這場翻身仗。“我們憑借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雙一流’學科優勢,迅速組建團隊,說干就干,僅用了1年時間就把第一臺樣機‘搭建’出來。”合肥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大學教授王紹良說。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早在2014年,王紹良就開始潛心攻克極低溫核心技術,深耕8年,終于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2022年最后一天,隨著由安徽大學完全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制冷機實現低于10mK以下連續運行,標志著我國完全掌握了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制冷機關鍵核心技術,解除了在相關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局面。

科技創新成果不能僅擺在實驗室,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合肥市科技局第一時間與王紹良教授洽談科技成果轉化事宜。在合肥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從達成轉化意向到成立公司,僅用了2個月不到的時間,填補了相關量子科技產業鏈在極低溫關鍵技術上的國內空白,產品在量子計算、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以及天文探測等科研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

“公司成立之初,合肥市高新區就給我們提供了資金、人才等獎補政策,還減免了房租,主動幫忙牽線融資,提供無息貸款,成功解決了初創時期的啟動資金、研發生產場地等難題。”王紹良說。目前,公司產品年產量達60余臺,2024年銷售額達7000萬元,意向訂單金額約3億元。

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的背后是合肥市的奮力托舉。為推動“科創+產業”同頻共振,2024年以來,合肥市系統推進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科技招商等融通創新,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科技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城市前十。2024年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招商在合肥新成立企業超1400家、近三年累計近2700家。全年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900多項,新建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載體56家。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3400人次,實現科技系統和成果轉化專班全員持證上崗。

老糧倉蝶變消費新場景

身著道袍的藝術家端坐在一棵松樹之上,面前放著手機和支架。這樣一幅名為《手機道士》的噴繪藝術作品,正與其他30余件畫作在“可以畫廊”一同參展,吸引著游客頻頻駐足欣賞。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繽紛奇特,而展覽作品的場地——彼此相連的一個個巨形筒倉——更是將這種奇特的氛圍烘托到了極致。

這些巨型筒倉并非刻意為之,而是過去儲存糧食的地方——安徽省機械化糧庫。現在它有了新的名字:新糧倉文化商業合集。2023年,經過更新改造,老糧倉轉型為集文化、藝術、商業、運動、夜生活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商業綜合體,集合了新餐飲、新零售、新能源等業態,成為一處既保留了城市工業記憶,又承載著文化社交功能的“創新消費載體”。

在新糧倉,運動場景也備受追捧。走進青檸運動空間,一位高爾夫球愛好者優雅揮動球桿,只聽“啪”的一聲脆響,小球的運動模擬路線和各項數據便赫然呈現在屏幕中。場館內,科技感十足的運動場景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和家庭客群。運營數據顯示,周末單日接待量達幾百人次,智慧運動項目預約率長期保持95%以上。作為新消費場景的代表,青檸運動、西部馬會等新生代運動場館活力四射,共同繪就新糧倉“商文旅”融合的生動畫卷,為激活城市消費新動能提供鮮活樣本。

昔日的精米加工車間正飄散出陣陣茶香,過去的紅磚墻和萬噸筒倉化身為藝術空間,還有多元美食、相聲劇場、AR互動、夜間光影秀……從儲存糧食到孵化潮流,老糧庫打破常規、掙脫束縛,在一場創新變革中破繭重生,再次煥發出耀眼光芒,成為潮流匯聚的時尚地標和城市商業的“新封面”。據悉,新糧倉開業至今累計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營業收入突破3億元。2024年,新糧倉獲評商務部“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安徽省“皖美消費新場景”。

如今,因創新、創意而蝶變的消費場所遍布合肥,正全面激活高品質的特色商文旅消費。從合柴1972的藝術園區,到長江·和集書店,再到“新糧倉”的文化商業綜合體,一批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氣息的消費新場景相繼涌現,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合肥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494億元,居全國第15位。

“繁花”賦能產業升級

“以花為媒,向春而行!”在中部花木城的一處場館門口,一群來自南山區中心學校的孩子們正在嬉笑著合影,這里是他們春季研學活動的第一站——合肥花卉科普館。

“我們通過豐富多樣的展覽展示和科普活動,向公眾普及花卉知識,傳播花卉文化。”合肥磐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舒玉恒介紹道。這座外形酷似花瓣的科普館于2024年1月1日開館,全年已累計服務約2萬人次,成功舉辦線下活動92場,先后榮獲安徽省公共文化空間、合肥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肥西縣中小學研學基地等資質榮譽。

展覽、交易、科普、旅游,作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苗木花卉生產基地,中部花木城于頹勢中積極尋求突破,逐漸將自身打造為集四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苗木花卉交易市場。“由于傳統苗木市場出現萎縮,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謀劃,將傳統苗木與現代花卉園藝相結合,從‘苗’轉向‘花’。”肥西縣鄉村振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江婷婷告訴記者。目前,占地約640畝的花木城已入駐商戶700余家,累計投資交易額超200億元,成為全國花卉苗木重要的集散地和信息中心。

為推動花卉產業轉型升級,花木城構建了生產、展示、交流、銷售、體驗五區聯動的運營體系。各區域既分工明確又協同合作,覆蓋花卉苗木從種植培育到旅游休閑的多個環節。

一站式園藝購物中心連鎖品牌安與雷,在2024年入駐花木城3號館和5號館。作為門店的核心區域,5號館內精心設計,劃分為國風植物區、花園花徑區、瓷器展區、植物標本區、戶外生活區、家居生活區等15個特色場景,提供沉浸式購物體驗。這里產品種類豐富,包括各類花盆、大小植物及園藝周邊用品,顧客到這里可以隨意挑選心儀產品,享受自助購物的樂趣。此外,安與雷還提供花境設計、研學教育等多元化服務,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推動花卉消費市場多元化。

“目前,戶外園藝村板塊正在建設當中,我們正面向全國招引一流的園藝設計師來打造沉浸式樣板空間,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優質的花卉消費生活體驗。”江婷婷表示,下一步,中部花木城將打造以花卉消費、親子童趣、文創旅游、休閑娛樂等為核心的5公里綜合文旅購銷圈,以場景化的方式引領花卉消費新模式,為更多熱愛花卉文化、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花卉消費生活體驗。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大埔县| 香河县| 怀来县| 黄骅市| 海兴县| 集安市| 麻栗坡县| 介休市| 象山县| 正蓝旗| 东阳市| 大港区| 辉南县| 民和| 江西省| 富锦市| 东辽县| 桦川县| 柘荣县| 游戏| 大宁县| 景谷| 五家渠市| 印江| 云浮市| 阜宁县| 扎囊县| 梅州市| 古交市| 奉节县| 科技| 纳雍县| 文成县| 平和县| 罗江县| 茶陵县| 鹤山市| 信丰县| 秦皇岛市|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