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施行兩周年綜述
《安徽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兩年來,省社科聯以《條例》為準繩,凝心聚力、協同推進,社會公眾學法、知法氛圍更濃,組織實施部門遵法、用法意識更強,社科普及平臺載體不斷創新,隊伍陣容不斷壯大,工作基礎不斷夯實,推動形成了向上、向新、向好的生動局面。
堅持普法先行,多維發力,奏響宣傳“最強音”
《條例》出臺后,省社科聯充分發揮社科戰線主體作用、全面整合媒體資源,第一時間制定全面細致的宣傳工作方案,按照立法通過、正式頒布、長效推進三個階段,聚焦《條例》施行的重大意義、責任與保障、內容與形式等核心內容,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實現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成員單位明責盡責、社科系統熟知善用的宣傳效果。
省社科聯組織法學專家、社科普及專家召開座談會,撰寫權威解讀文章,在《安徽日報》、“中安在線”、“學習強國”安徽平臺等省內各大主流媒體開設專欄,以系列報道、深度解讀等方式,剖析《條例》出臺的時代背景、蘊含的法治精神以及對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組織撰寫《安徽省社科普及事業的十年求索奮進之路》等多篇全省社科普及成就綜述和社科普及平臺成就綜述,《以文化人 弦歌不輟——安徽人文講壇16年述評》等多篇文章在主流媒體獲10萬+閱讀量。精心制作生動傳神的動漫宣傳片、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符合大眾審美的招貼畫等,讓《條例》“活”起來。組織萬名志愿者進社區、學校、企業,通過面對面講解,快速提升《條例》社會知曉率。組織“讓社科普及走向大眾——新時代社科普及大家談”征文活動,共征集文章500多篇,在“學習強國”專欄刊發100多篇,進一步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擴大了《條例》宣傳覆蓋面。同時,各地還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開展線上知識競賽、問答抽獎等活動,累計參與人數達50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條例》的社會關注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回應關切,筑牢黨群“連心橋”
以創新理論點亮信仰之光。站穩人民立場,將黨的創新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眾,引導群眾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兩年,省社科聯組織各類宣講活動深入基層一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案例開展理論宣講800余場,直接受眾超20萬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優秀文化滋養精神家園。緊貼人民期盼,深挖安徽歷史文化精華和時代價值,提煉安徽文化標識,滿足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增強對安徽文化的底氣與信心。兩年來,省社科聯深扎基層,開展各類文化科普活動1500余場,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以釋疑解惑凝聚發展共識。圍繞公眾關心的教育、就業、衛生、信息化等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挖掘群眾關心的時代話題,大力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切實做到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惑,讓知識的傳遞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兩年來,共開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心理調適》《以法之名 護“她”權益》等熱點宣講50余期。
堅持守正創新,品牌領航,點亮社科“星空圖”
“安徽人文講壇”創新升級。講壇自2006年創辦以來,深耕19載,舉辦高質量宣講200余場,是我省新時代社科普及的重要平臺。兩年來,講壇內容更加系統、地域特色更加鮮明、傳播手段更加豐富、展現形式更加創新。圍繞理論創新、詩話安徽、中國文化、法律法規、非遺傳承等主題共舉辦講座24期。自2023年起,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開講,主流媒體在線直播每期在線觀眾約2.5萬人次,累計在線觀眾超50萬人次。自2024年8月起,試水科普短視頻傳播,4個月制作200余條高質量短視頻在主流媒體播放,累計受眾超80萬人次。
“社科名家大巡講”巡遍江淮。兩年來,組織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等專題宣講活動?;顒由罨壜搫?、多方協同模式,緊扣黨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發揮專業優勢,突出學理性、學術性和實踐性,圍繞“面對面”“屏對屏”“心貼心”總體要求開展宣講。兩年來,省級社科名家赴地市開展巡講100余場,帶動全省組織開展“社科名家大巡講”千余場,直接受眾超40萬人次,切實發揮“社科名家大巡講”舉旗幟、送理論的重要作用。
“社科普及月”備受矚目。每年9月,省社科聯組織全省社科界多級聯動、多方參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全省開展接地氣、有溫度、有共鳴的群眾性社科普及公益活動?;顒釉缕陂g,全省社科普及氛圍濃厚、反響強烈,《條例》內容宣傳有力有效。兩年來,活動月期間共舉辦科普活動3000余場,受眾200余萬人,600余項活動被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多篇報道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轉載?!吧缈破占霸隆币殉蔀槲沂⊥七M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平臺和提高公眾人文社科素養的重要載體。
堅持組織建設,固本強基,培育創新“源動力”
持續推進基礎建設。在完善組織架構、整合多方資源、拓展社會服務等多個維度上持續發力。兩年來,市縣社科聯組織建設持續加強,新成立15家縣級社科聯,全省縣級社科聯達30家,實現翻番,市級社科聯社科普及經費逐步增加。新成立12家高校社科聯,全省突破38家,在實現省屬本科院校全覆蓋基礎上,加快向高職高專延伸。新命名78家省級社科普及基地,總數達188家,實現全省縣(市、區)全覆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持續強化隊伍建設。常態化舉辦全省社科普及骨干培訓班,采取專題輔導、經驗交流、專項比賽等多種形式,兩年培訓超500人次,全省社科普及隊伍專業素質、理論素養、服務意識不斷增強。精心組織參加由中宣部指導、央視一套播出的“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省社科聯參賽人員獲全國總冠軍。在全國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大賽和“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視頻大賽中,安徽代表隊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5個、優秀組織獎9個,總獲獎數居全國第一梯隊。
持續開展評優評先。開展全省社科普及優秀讀物和優秀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兩年來,共評選出《“藝”話皖美》《合肥古代文明》等60余部社科普及優秀讀物和《從非遺到潮課,讓群眾盡享社科“文化夜宵”》《“青禾講壇”讓社科之風溢滿書香校園》《安科—小崗周末大篷車》等60余項優秀典型案例。優秀科普讀物《安徽紅色歷史記憶叢書》獲安徽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創新設立科普項目。將社科普及項目納入省社會科學獎、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學術年會、“三項課題”,引導廣大社科工作者投身社科普及工作研究,鼓勵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科普讀物。兩年來,共收到科普項目申報700余項,立項60余項。20余篇科普論文獲得學術年會和“三項課題”一等獎。發表科普工作研究類論文100余篇,出版《古建筑維修保護與裝修設計美學》《不能忘卻的技藝》等科普類讀物20余部。
《條例》的施行有力推動我省社科普及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在新的起點上,省社科聯將以《條例》為指引,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匯聚磅礴社科力量,續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作者單位: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