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以“智”促治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2024年12月18日

——合肥市包河區積極推行“大共治”社會治理模式

面對基層社會治理中不斷出現的困境以及群眾對服務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學習借鑒上海、北京等先發區域網格化治理經驗,以實現“十分鐘管理全覆蓋”為目標,在城市“大綜管”的基礎上,提出“大共治”社會治理模式,補足設施短板,創新治理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共治共享,建立“一網共治”工作機制

建立“一把手”推進工作格局。高規格成立包河區“大共治”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擔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街鎮(大社區)黨(工)委書記為成員,加強對“大共治”工作的統一領導、統籌調度。同時,各街鎮(大社區)成立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街鎮(大社區)“大共治”領導小組,負責推進落實,形成書記帶頭、以上帶下、上下聯動、強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構建基層治理“一張網”。按照“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基層組織體系,不斷調整優化網格設置。按照居民區網格和專屬網格兩種類型將居村劃分為若干個大共治網格,按照“一小區一網格”模式,對零星樓棟(院)按照300—500戶劃分為1個居民區網格,居民區網格全部建立黨組織并且實體化運行;樓宇、商圈、園區、駐區單位等院落,結合實際,單獨設置為專屬網格。明確黨建、城管、綜治等部門不再單獨劃分網格,實現基層治理“一張網”。制定網格工作事項清單,明確網格長、網格員工作職責,并將黨建、治理、服務等功能整合進網格。目前,全區共劃分為779個網格,其中居民區網格615個,專屬網格164個,基本實現“一小區一網格”。

整合力量做強網格隊伍。按照“1+1+2+N”(1名網格黨建指導員,1名網格長,2名專兼職網格員,由樓棟長、單元長、治安員、調解員、監督員等“多長多員”以及政法系統“四員一律”、在職黨員、物業、志愿者組成的網格自治力量)的模式配備網格治理隊伍。強化網格黨組織作用發揮,全面推進社區“兩委”成員進網格(小區)駐點辦公。開發“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通過“隨手拍”、網上協商議事、在線服務、志愿活動等功能,引導居民參與網格治理;積極引導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擔任流動網格員,參與基層治理。推動市場化服務力量進網格,將區城管局、區農林水務局等區直部門統一招標采購的第三方管養服務公司納入網格,通過大共治信息平臺,網格員可以將巡查發現的問題直接派遣至市場化服務公司處置解決,并由對應區直部門跟蹤問效,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

分級處置做優辦理機制。推動小區(網格)內循環,積極推進小區(網格)自治,對鄰里糾紛、物業矛盾等易發問題,通過“樓棟議事會”“書記見面會”等形式,在網格黨支部領導下自治解決;支持社區微循環,對小區內無法解決,跨小區或者需要城管、市場等執法力量介入的,由居村黨組織牽頭,通過議事協商機制統籌解決;推進街鎮小循環,對居村一級無法自行解決的,通過大共治信息平臺上報至街鎮(大社區),綜合執法解決;建立區級大循環,街鎮(大社區)一級無法解決的,特別是涉及職能交叉、需多部門協同處置的較復雜案件,上報至區級“大共治”平臺,通過建立主協辦工作模式,即依托大共治信息平臺,由街鎮(大社區)吹哨、區直相關部門報到、多部門聯動處置解決。

堅持科技賦能,建立“一網統管”治理方式

建設一體化大共治信息平臺。針對信息平臺分散式布局、重復性建設、碎片化共享等問題,開發建設集“網格運行監測、指揮調度、分析研判、事件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共治信息平臺,將其作為全區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并融合市12345熱線、市數字城管、市綜治工作等平臺以及區級部門、街鎮(大社區)自建的各類信息化系統,貫通區、街鎮(大社區)、居村,實現一個平臺處置各類社會治理問題,有效為基層減負。

打造全區統一的基礎數據庫。圍繞全區“人、地、事、物、情、組織”等社會治理要素,通過共享、采集等多種方式,加快感知數據、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等各類數據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建立人口、小區、房屋、法人、城市部件等主題庫,并將各類基礎數據定位上圖,形成包河區社會治理全量信息“一張圖”。

持續探索社會治理智能應用場景。依托大共治信息平臺,圍繞“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利用大數據、物聯感知設備和智能AI技術,開發獨居老人安全守護、消防水壓監測、高空拋物監測、電梯運行監測、電動自行車充電監管等8個社會治理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預測預警和精細管理水平,逐步推動基層治理“三個轉變”(從人力為主向人機交互轉變、從經驗判斷向數據分析轉變、從被動應對向主動處置轉變)。

堅持人民至上,建立“民聲呼應”工作體系

整合群眾訴求渠道,實現“一口受理”。將省“民聲呼應”、市“民聲呼應”、人民網留言、“互聯網+督查”平臺、12345政務服務熱線、數字城管、政府網站、“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隨手拍”等渠道反映的問題,統一整合由大共治信息平臺進行受理和反饋。

梳理群眾訴求類型,實行“清單管理+閉環處置”。根據群眾訴求事項類型變化,不斷細化群眾訴求事項清單,明確每類事項結案標準和處置時限。目前,已從11類118項細化至20類828項。建立平臺“發現、受理、派遣、處置、核查、結案、考核和評價”標準化閉環處置流程,規范群眾訴求事項處置。堅持“三定”(法定、商定、指定)原則解決部門之間權責爭議,并納入事項清單。圍繞“事要解決、群眾滿意”,對“案結事未了”或需要一段時間處置的事項,通過大共治信息平臺二次派單至承辦單位辦理;對訴求解決不及時、整改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等問題,列入督辦清單,由區督考辦組織開展聯合督辦。

挖掘群眾訴求原因,推動源頭治理。強化訴求數據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創設區級“民聲呼應”類載體《民聲快報》,每周梳理高發訴求或近期社會熱點訴求,向相關部門和屬地提出預警和治理建議;每月圍繞“一人多訴”和“一事多訴”開展分析研判,并向相關單位制發提示單,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相關行業部門和屬地源頭治理提供有效支撐。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環境衛生、物業管理、征遷安置等民生痛點,開展系統治理和專項整治,積極推動群眾訴求由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轉變。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包河區“大共治”治理模式不斷深化推進,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基本構建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平臺,打破了信息壁壘,實現數字化流轉、統計和智能分析以及全過程節點的智能提醒和跟蹤管理,極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桃园市| 安徽省| 营山县| 东兰县| 舒兰市| 衡南县| 武山县| 防城港市| 微博| 黑河市| 江山市| 宜春市| 镇赉县| 丹东市| 卢龙县| 贵南县| 会理县| 抚州市| 湘西| 龙州县| 登封市| 清河县| 松滋市| 江孜县| 庆安县| 荃湾区| 怀宁县| 合川市| 娱乐| 增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阳新县| 电白县| 五家渠市| 本溪| 余干县| 三门县| 通辽市| 霍林郭勒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