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在線讀刊
懷寧縣復興村:建設精品示范村 打造都市后花園
2024年12月18日

近年來,懷寧縣月山鎮復興村立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總要求,發揮距離城區近的地理區位優勢,按照“體驗+休閑”模式,堅持將精品村建設與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奮力打造“都市后花園”。該村成功入選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創建名單,建成省級中心村2個,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等省級以上榮譽16項。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3萬元。

把穩鄉村建設方向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集體強不強,就看“領頭羊”。復興村充分發揮黨支部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及時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2008年在月山鎮黨委動員下,查正嚴關閉生意紅火的石子廠,選擇進村工作,先后擔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復興聯合黨委書記,從知名企業家變身群眾致富帶頭人,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查正嚴的帶領下,村“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加強,獲評2017—2020年度全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連續六年獲評縣級“五星級黨組織”。

復興村總面積5.7平方公里,擁有山場(林地)面積2170畝,耕地面積1586畝。距離安慶市區、懷寧縣城均在20公里左右,交通條件優越。該村聘請安徽建筑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研究人員,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復興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實施方案,初步形成“一核”(村委會)“兩翼”(三園五基地、月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三軸”(月洪路、濱河景觀路、復興大道)為重點的總體規劃布局,精心謀劃現代農業產業園、楊八房民俗文化村等重點項目11個,通過項目帶動,將和美鄉村建設串珠成鏈,連線成面,帶動全域環境品質提升,著力將復興村打造成集農業生產示范、美食休閑體驗、特色文旅發展、優秀文化傳承等于一體的產業驅動型精品示范村。

牢固樹立“鎮當城建、村要自然”理念,該村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對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村莊里的金邊銀角地和道路沿線風貌進行整體設計。在楊八房民俗文化村建設過程中,聘請凌雙全非遺文創工作室人員駐村辦公,在保持整體風格前提下,堅持“一戶一方案、一居一設計”,注重保留農村特點、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讓民俗村文化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目前已流轉閑置農房20余幢,完成改造利用8幢,打造“美麗庭院”200戶。鄉村顏值進一步提升,鄉村底蘊進一步彰顯,“美麗資源”正向“美麗經濟”不斷蝶變。

拓寬產業發展路徑

復興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實施“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五大行動,嚴格控制企業污染物排放,先后關停礦產企業2家。積極申報大沙河治理附屬工程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治河溝約2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1300畝,變“黑臭河”為“清水河”、“望天田”為“高產田”。依托境內的東山林場等資源,發展經濟林1600畝,森林覆蓋率60%,并獲評省級森林村莊。2019年開始,相繼對楊八房、馬井、新屋、大林、馬塘等自然村莊進行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家家庭院美、組組大花園”“美麗庭院”等環境評比活動,增強農民群眾參與建設生態家園的主動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活富裕是根本。復興村圍繞藍莓、紅薯、低糖大米等特色農業和區域生態優勢,延伸產業鏈,積極打造“綠瑤豐”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廣種植紅薯1500余畝,復興聯合黨委與社會資本投資2000萬元建成10000平方米甘薯加工廠,日加工甘薯能力達35萬斤。引進試種“金秈181”低糖大米400畝,實現收益300萬元,預計到2025年輻射周邊種植低糖大米1000畝。同時通過流轉山場,種植藍莓200畝,增種黃金茶、金鑲玉茶苗300畝,2025年茶園面積將達到1000畝,全部采摘后預計可實現年增收1000萬元。此外,在大好政策支持下,致富能手精心運營,生產藍莓酒、辣椒醬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走出一條“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該村還通過投資入股、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方式,持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就業增收。

在建設懷寧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大背景下,復興村找準定位,深耕細作,結合月山“三園五基地”文旅項目、和美鄉村建設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圍繞打造楊八房民俗文化村,通過“鄉村+民宿+餐飲服務”“休閑農業+觀光采摘”等模式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謀劃建設田園景觀2處、果園200畝,推動實現“田頭有活干、村里有班上、家門口有錢賺”的愿景。目前已改造鄉村民宿、茶舍、農家樂共6家,帶動群眾就業5戶,吸引村民返鄉就業35人。楊八房民俗文化村已成為安慶知名“網紅打卡點”。

構筑基層治理圖景

該村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安徽省首位為革命犧牲的共產黨員楊兆成)、黃梅戲戲曲文化(《王小六打豆腐》《打豬草》的發源地)、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等資源,于2018年建成懷寧縣第一家村史館,設立村史村情、薪火相傳、紅色經典、家規家訓、鄉村記憶、農耕文化等21個板塊,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復興村風土人情和深厚文化底蘊。村史館、村歌、村戲、村志等文化元素已成為復興村的閃亮符號,有效提高了鄉村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持續提供精神動力。自2017年以來,該村先后舉辦村晚活動4場,堅持讓鄉村做主場、農民做主角,通過文藝會演、民風民俗展示等讓群眾文化活起來,鄉村文化氛圍濃起來。利用七一建黨節、黨員活動日等節點組織黨員到楊兆成烈士墓、鐵鋪嶺戰斗遺址等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干群學習英雄事跡,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該村還將2幢荒廢民房改造為“婆婆說理室”“村民議事室”,組織能人參與社會治理,用群眾自治為鄉村治理注入活力。近兩年來,復興村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3起,無信訪事件發生,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穩定在基層”,打造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的“寧靜的小山村”。深入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通過村民推薦和民主評議,每年選樹一批敬老愛親、樂于助人等先進典型,對獲得“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復興好人”等稱號的村民在村晚上進行現場表彰,并將其先進事跡列入村史館上墻展示。2017年以來,該村評選“好媳婦”26名、“好婆婆”10名、“最美退役軍人”3名、“最美志愿者”2名,累計推選各類鄉風文明先進個人86人次,學先進、做好人在復興村蔚然成風。

上一頁    下一頁
iv>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建始县| 龙州县| 赞皇县| 临颍县| 文安县| 昭通市| 什邡市| 探索| 囊谦县| 志丹县| 德州市| 上饶县| 砚山县| 明溪县| 陆丰市| 西青区| 汶川县| 军事| 萝北县| 永仁县| 和田市| 姚安县| 江达县| 钦州市| 沾化县| 将乐县| 侯马市| 淄博市| 慈溪市| 阿拉善左旗| 广平县| 佳木斯市| 民勤县| 周至县| 砀山县| 栾川县| 游戏| 东丰县| 封开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