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探索黨建賦能“農舍經濟”發展模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近年來,廬江縣堅持黨建賦能,在農村閑置資產利用的深度和覆蓋的廣度上下功夫,探索“農舍經濟”模式,推進鄉村旅游多業態“發育”,持續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形成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帶動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農舍經濟”作為探索盤活閑置農房、助推鄉村振興的廬江實踐被百度詞條收錄。
組織引領夯基礎,激活美麗村莊“造血功能”
作為“民宿中國·2024木蘭民宿文化季”開幕式推介的“首批全國新民宿精品案例”,萬山鎮長沖村云里安凹民宿榜上有名。早在2021年,這里便獲評首批“全國甲級旅游民宿”,如今年均接待游客5萬人次,成為廬江縣一張金名片。
廬江北瀕巢湖,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余脈,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是遠近聞名的溫泉之鄉。近年來,廬江縣堅持“抓黨建促民宿發展、興民宿強黨建質效”思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縣委牽頭成立領導小組,落實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制,編制《廬江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20—2035)》,出臺《關于規范和促進旅游民宿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盤活閑置農房促進家庭民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擇區重點發展“農舍經濟”,謀劃湯池—萬山—柯坦、冶父山—白湖、羅河—龍橋—礬山三大民宿集聚區。
“這里以前都是老百姓閑置的房屋,又破又舊,我們通過土地流轉、集中收儲的方式,讓村集體的家底變厚實,翻新成了創收的客房。”談及村里的新變化,湯池鎮馬槽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田東興娓娓道來。
廬江縣分年度謀劃閑置房屋收儲和改造提升計劃,收儲或租賃閑置農房440多戶,設立家庭民宿獎補專項資金,兌現獎補172.3萬元。同時,成立民宿協會,成立縣文旅產業鏈黨委、縣文旅產業鏈黨建工作指導站,選派有黨建、文旅等工作經驗的3名科級退休干部駐點辦公,聯系30家單位,指導鎮村、相關企業等加強文旅行業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持續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新成立文旅行業協會黨組織8個、文旅企業黨支部13個,有黨員220名。
為了優化服務,廬江縣成立了由公安、住建、消防、市監、衛健、文旅等部門組成的服務專班,解決民宿業主土地協調難、辦證審批繁、運營成本高、服務升級慢等難題。民宿發展更加健康、規范、有序,2家民宿獲評全國甲級、丙級旅游民宿、3家民宿獲評省“皖美金牌民宿”、7家民宿獲評省“皖美銀牌民宿”。
人才蓄能聚合力,迎來民宿產業“連臺好戲”
“受邀擔任廬江縣湯池鎮百花村的發展顧問,已有五年時間,從創設少間王圩里民宿,到打造‘一半山野’鄉村運營品牌,帶動周邊村民就業80多人,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貢獻村集體經濟破百萬元。”安徽省等級民宿評定專家申勇講述著聯農助農的成果。
在培育發展民宿過程中,廬江縣堅持“品位化設計、品質化打造、品牌化管理、差異化發展”,打造精品民宿;按照“試點帶動、集聚發展、量質并舉、富有特色”的思路,鼓勵開辦家庭民宿。隨著“鄉村旅游到廬江”品牌的持續打響,全縣陸續建成精品民宿37家,在建18家,打造“戀廬小舍”家庭民宿31家。此外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著力點,引導36名外出流動黨員回村開辦民宿,反哺家鄉,帶動本地群眾就業、售賣農產品。冶父山鎮許山里民宿運營官左娟、柯坦鎮虎凹歡樂茶谷民宿主理人張春生等80余名文旅人才深耕廬江、大展身手。
為了進一步提煉民宿品牌內涵,提升品牌辨識度,廬江縣積極引進“新農人·興廬人”,聘請安徽大學、省農旅協會8名專家學者,開展駐點調研,為“農舍經濟”建言獻策。選派60余名干部赴浙江湖州、江蘇常州等旅游地區跟班學習,擇優比選20名年輕干部擔任“廬江文旅推介官”。同時,大力實施“萬企興萬村”,助推110個村與117家企業精準結對共建,互派15名村干部和企業管理人員開展鄉村運營“雙向掛職”。先后開展創業沙龍、文創產品研發座談會、“品廬江好茶·展特色文旅”、研學旅行宣介、行業聯盟倡議等主題活動8次。設立3處民宿管家實訓基地,成立民宿管家培訓中心,面向全國招募14個有情懷、懂設計、肯創新、會營銷、能招商的運營團隊,開展運營技巧、服務禮儀等4期培訓,參與的黨員、群眾400余人次。
黨員示范顯擔當,助推鏈式發展“遍地花開”
“村黨組織有號召,咱肯定支持。我是黨員帶頭干,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看著舒心,還能增加收入,這事兒總要有人打頭陣,干出名堂來,其他村民才會跟著上!”柯坦鎮虎洞社區苗圃村民組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陳傳年,充滿信心地說。
黨員示范、群眾跟跑,鄉村民宿迎來“長藤結瓜”式的蓬勃發展。廬江縣在景區設立黨員志愿隊5個,設置黨員示范崗28個、黨員示范車7輛、黨員責任區3個,開展景區秩序維護、文明游園宣傳、游客咨詢解答等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活動。800余名黨員主動到鄉村旅游一線報到,在車輛停放、便民咨詢、游線指引、產品講解、特色推介、服務保障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依托黨組織和行業協會,廬江縣將民宿發展融入民俗文化和節慶活動,整合湯池溫泉、十里長沖等山水資源,挖掘千年礬礦、冶父山鑄劍文化等人文稟賦,開展“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節、農民豐收節、自駕游大會、溫泉養生季等旅游節慶活動,實現以活動帶人氣、以活動促收入、以活動增品牌的營銷。
廬江縣積極立足稻蝦綜合種養、綠色蔬菜瓜果、名優茶、特色經果林、品牌糧食五大主導農業產業。圍繞十大景區建設、鄉村運營、農舍經濟、大眾民宿、提升項目等招商引資配套項目,培育“民宿+”延伸產業鏈,引導“民宿+特色種養”“民宿+文創”“民宿+非遺”等立體化發展。拓展了溫泉康養、產業研學、農事體驗、親子娛樂等鄉村旅游新業態。開發農特產品、鄉土伴手禮,圍繞“吃、住、行、游、購”等要素,多維度推送優質短視頻1200余條。舉辦抖音直播,全網曝光量突破3000余萬人次,實現線上“瀏覽量”轉化為線下“流量”。“民宿+”相關項目幫助村集體實現年均增收2300萬元,解決村民就業1400余人,帶動農特產品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
農舍方寸地,增收聚寶盆。從向往“詩和遠方”,到扮靚家鄉、美了村莊,再到致富一方,廬江縣民宿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力、迎來了新蝶變,吸引資金進鄉村、產業下鄉村、游客去鄉村、人才回鄉村,實現“農房變客房、創意變生意、農產品變商品”。隨著黨建賦能的號角吹響,一張“農舍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優美畫卷正在廬江大地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