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力軍。當前,我省正處于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關鍵時期,全省共青團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牢記黨中央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的殷切囑托,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準抓實共青團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職責定位、邏輯路徑和載體舉措,提升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動員引領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在加快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中挺膺擔當,為安徽勇當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排頭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主力軍、農業強國建設先行省貢獻青春力量。
“青言青語”傳遞價值、激發向往,引領動員青年到農村廣闊天地施展作為。鄉村急需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引導廣大青年充分認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鄉村價值和青年責任,自覺響應黨的號召投身鄉村一線激揚青春,是共青團扛牢為黨育人政治責任的應有之義。安徽共青團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結合青年思想行為特點,設計內涵豐富、形式新穎、互動性強的宣傳文化產品和實踐教育內容,發揮朋輩教育、身邊榜樣指引青年健康成長的重要載體作用,努力實現鄉村發展政策與青年人生價值相結合、鄉村發展需求和青年職業規劃相融合、涵養“三農”情懷和青年現實生活相契合。圍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一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做好宣傳引導。持續打造“我的青春在家鄉”活動品牌,把鏡頭持續對準扎根鄉村、奉獻鄉村、建功鄉村的青年典型,以直播、視頻等形式展示鄉村情境,用優秀榜樣的政治品格、高尚情操、奮斗精神激勵青年,用鄉村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歷史文化、民間藝術、鄉規民約等豐富多彩的鄉土元素感染青年,引導更多青年加入返鄉創業隊伍。持續發起“用短視頻講好鄉村故事”等活動,鼓勵更多青年走進鄉村、走近農民,記錄鄉村振興故事,感受村容村貌變化。持續開展“返家鄉”“三下鄉”等大學生社會實踐,鼓勵青年學子充分利用寒暑假、小長假、實習期,發揮自身所長,參與村情調查、村莊規劃、文化傳承、產品營銷等鄉村事業,開展健康咨詢、技術推廣、教育輔導等志愿服務,在促進鄉村建設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持續聚焦涉農創業、鄉村治理、科技興農、鄉村社會實踐等領域青年,開展“尋訪身邊的皖美青年”活動,突出講好深耕一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故事,引導青年弘揚科學家精神,助力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持續開展“鄉村振興青年先鋒”評選,不斷發現、發掘一批立得住、叫得響、青年公認的先進典型,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人格化、形象化、具體化,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求實求效”豐富項目、創新載體,培養輸送人才為“三農”事業發展增強動能。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安徽共青團將堅持小切口、大縱深,在黨政工作大局下思考共青團應為能為的工作領域,把青年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把引導支持青年返鄉創業、推動高校團學工作資源導入鄉村作為重點方向,發揮團的基層組織作用,精準謀劃實施重點項目,推動青春優勢與鄉村特色相融合形成集聚效應,努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聚焦人才強農,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堅持“升學深造一批、就地創業一批、兜底保障一批”,針對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需求,設置鄉村建設、鄉村社會治理、鄉村教育、健康鄉村和基層青年工作等服務崗位,進行精準招募選派。持續開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農村班,以培養農村領域青年政治人才為牽引,培養凝聚一批農村產業發展青年人才、鄉村治理青年人才、鄉村公共服務青年人才、農業農村科技青年人才。加大面向青年農場主、青年種養大戶、返鄉創業大學生等青年群體的培訓力度。深化實施青年衛生志愿者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招募青年醫療骨干赴基層開展醫療、預防、教學等志愿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改善基層地區醫療衛生狀況。聚焦產業富農,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培育青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打造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實施“青耘安徽”直播助農等計劃,助力智慧農業、電商農業、共享農業、文創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壯大,助推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遵循縣域經濟發展規律,以縣域團屬青年創業組織建設和運營為牽引,整合創業服務項目和資源,推進創業青年組織化、服務載體常態化、工作成效可視化。持續開展皖北地區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工作,扶持青創項目。持續開展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評選,撥付獎補資金。組建青年創業組織創業導師隊伍,采用講座交流、項目巡診、技術指導等方式,開展“鄉村振興實踐行”等活動,賦智、賦能、賦力農村創業青年。聚焦科技興農,持續開展涉農創業青年技術需求調研,組織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組建“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開展精準對接服務,促進現代農業技術、信息、管理向農村下沉賦能。發揮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等組織在種業振興、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培育高素質青年農民。發揮“創青春”“挑戰杯”等賽事牽引作用,常態化設置鄉村振興賽道,助推農林牧漁、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城鄉融合等領域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資源創新。
“用心用情”加強幫扶、提供關愛,匯聚力量資源助農村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鄉村兒童的精神生活、文化水平、價值觀念和發展水平等,關系到鄉村振興乃至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安徽共青團將廣泛匯聚社會資源,在教育軟環境改善、開闊視野、社會融入、身心健康方面下功夫,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其中,助力教育公平和鄉村人口高質量發展。加強農村地區少先隊工作,提升校內工作水平,擴展校外工作范圍,加大農村地區少先隊輔導員培養力度,優先推薦農村地區少先隊輔導員參加各類培訓。堅持“扎實推進、穩扎穩打、做實做優、提質擴規”,深化實施共青團“童心港灣”項目,加強常態化服務。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節假日等假期,面向農村留守兒童開展以愛黨愛國、科技創新、民族團結等為主題的夏冬令營、假日營、周末營等實踐活動及愛心托管班。依托各地12355青少年服務陣地,持續開展“青春自護”系列活動,增強鄉村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深入持續開展青年志愿者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七彩假期”等服務項目。面向農村地區重大疾病或出生缺陷等特殊困難青少年,實施“青春逐夢行動 潤心培根項目”,提供醫療救助及其家庭的就業創業服務。推進新時代希望工程“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五大項目,走好公益群眾路線,深耕助學育人領域,持續傳遞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發動各級青聯組織,在偏遠鄉村建設包含才藝學習、科學實踐、體育訓練等內容的“希望小屋”,動員各級青聯委員和社會愛心人士捐款捐物,提供軟件支持和師資培訓等,彌補鄉村學校在“第二課堂”教育方面的不足。堅持以地方普通高校鄉村困難家庭畢業生、外出務工農村青年、“兩后生”等群體為重點,抓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等項目落實,健全團干部結對幫扶機制,開展就業指導,實施精準幫扶,提升就業質量。
“群策群力”協同參與、主動融入,發揮自身優勢讓鄉村治理實踐更有活力。凝聚發揮青年智慧力量,引導支持青年群眾更好參與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是共青團助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安徽共青團將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突出圍繞鄉村治理現實需求,整合團內資源,聯動社會力量,謀劃實施項目,為推進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善治鄉村建設注入青春動能。根據農村青年分布,依托鄉鎮村街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創新運用“定格定人”“定規定制”等方式,組建青年服務隊微網格,吸引村“兩委”年輕干部、團青干部、青年社會組織骨干、農村青少年等青年力量廣泛參與,努力形成“村委會—綜治大網格—青年服務隊”三級組織架構。以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為牽引,提升鄉村“青年之家”建設水平,廣泛開展“青年之家·紅領巾學堂”等項目,為基層團員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依托。實施社區青春行動,建立“共青團+社會組織+青少年事務社工+青年志愿者”一體化青少年服務力量,打造一支相對穩定、綜合素質較高的骨干隊伍,形成項目菜單,定期開展活動。實施青年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點亮計劃”,支持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鄉村青年文化節等符合當地特色的各類活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我和我的家鄉”“網絡青晚”“跟著主播看安徽”“法律進鄉村”等青年網絡活動,設計制作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主題文化產品,有序推進校園歌手大賽、大學生文化藝術展演等團學工作資源鏈接精品示范村,努力為鄉村文化建設引流、增顏、提質。打造契合農村青年特點的婚戀課堂、小故事、微電影、短視頻等優秀文化產品,總結推廣基層團組織開展青年婚戀服務典型經驗,抵制高價彩禮等現象,倡導健康文明的婚戀新風。支持基層團組織依托農村道德講堂等平臺,開展婚戀交友、集體婚禮等文明婚戀服務,幫助青年減輕思想壓力和現實負擔。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創新“保護母親河”行動運行機制,推動“三減一節”、“河小青”巡河護河和廁所革命。配合綠美江淮行動,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青少年植樹增綠護綠等活動,動員青少年積極投身美麗鄉村建設。
(作者為共青團安徽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