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chuàng)新和改進領導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黨的全面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必須繼續(xù)把改革推向前進,大力提升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能力。
把控大局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我們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旗幟、立場、方向、道路等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不斷提高政治三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貫徹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zhàn)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種復雜的政治關系,確保改革得以全面深化和行穩(wěn)致遠。
科學果斷的決策能力。科學果斷的決策能力是一個黨組織或領導干部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我們要有戰(zhàn)略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善于從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觀察和認識問題、透過現象抓住事物本質;強化集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促進團隊溝通與協(xié)作,形成共同決策的智慧合力;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決策既民主又科學;鼓勵和提倡擔當意識,在大是大非和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等問題上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斗爭,敢于拍板定政策;建立健全政策反饋機制,暢通反饋渠道,定期評估調整,強化監(jiān)督問責,確保政策執(zhí)行有力有效。
迎難而上的攻堅能力。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具備迎難而上、敢打硬仗的攻堅能力。我們要保持政治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聚焦重點難點,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改革攻堅,同時注重改革實效;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善于學習和善于發(fā)現問題,弄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敢于斗爭意識,勇于涉險灘、破難題,敢于啃硬骨頭,努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分清攻堅任務中的輕重緩急,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采取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策略,做到破立并舉、立在破前。
識才用才的組織能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量的甘于奉獻、銳意進取、敢于擔當、本領高強的有用之才。要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政治過硬是干部隊伍的必備素質,敢于擔當是干部應具備的責任與使命,銳意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實績突出是檢驗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我們要廣開門路,堅持不拘一格、五湖四海選人才,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培養(yǎng)培訓人才,注重在基層實踐、艱苦地區(qū)和攻堅克難、重大斗爭中歷練人才、發(fā)現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和糾錯機制,嚴格執(zhí)行“三個區(qū)分開來”,建設干部暖心工程。
沉著有效的應急能力。面對我國發(fā)展環(huán)境的深刻復雜變化,應急處突能力是黨員干部履職盡責、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因素。一是危機預警,黨員干部應有精準識別危機的敏銳性,及時甄別危機爆發(fā)的端倪和訊息,審時度勢、科學研判;二是危機決策,黨員干部要善于從黨和國家事業(yè)大局的高度進行思考,在短時間內迅速收集信息、全面權衡、確定方案,多方聽取意見,綜合評判、科學取舍,使決策符合實際情況;三是統(tǒng)籌協(xié)調,黨員干部應善于統(tǒng)籌協(xié)調全局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系,做好上下層級的縱向協(xié)調、不同部門之間的橫向協(xié)調、針對難點問題的綜合協(xié)調,實現各種資源力量高效整合;四是轉化提升,黨員干部成功應對危機之后,應善于“復盤”,歸納總結相關經驗,思考提煉改進重點,進而轉化為自身成長的心智支撐、精神動力、指導方法。
凝聚人心的感召能力。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我們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確保各項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積極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fā)展機會,通過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切實增進人民福祉;要真正深入群眾做扎實的調查研究,了解群眾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期所盼,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要善于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運用多種載體,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積極創(chuàng)新組織方式和完善自治方式,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參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智慧力量。
(作者:胡榮寶 王久高 單位:銅陵學院,北京大學。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3AZDJ00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