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釋放縣域活力提升城鄉融合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2024-11-27作者:郭慶賓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發展階段我國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重要戰略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重要部署。縣域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和關鍵紐帶,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著力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在土地空間布局上謀良策。統籌謀劃好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規劃體系,推動縣鄉村三級聯動,促進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相互融合,統籌縣域產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等空間布局,打造秩序井然、運轉高效、生態宜居的空間環境,吸引人才到縣域樂業安居。推動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騰籠換鳥”盤活要素,破解項目用地難題,通過依法依規入市,激活破產企業、僵尸企業長期閑置的沉睡土地,發展農村產業園區,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為紐帶,激活城鄉土地要素市場,吸引城市居民下鄉,集聚人才、資金等要素助力鄉村發展。

在公共服務保障上出實招。推進縣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重視改革創新,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推動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集聚。建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健全網絡化服務運行機制,重點探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實現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托育機構,提供基本養老和長期照護服務,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做好城鄉社會救助兜底工作,織密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改善縣域內城鄉基礎交通設施,優化市政道路、停車系統、公共交通場站等設施,擴大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的覆蓋面,推進縣城市政道路與干線公路高效銜接,提高縣城與周邊大中城市的互聯互通水平,實現“外通內暢”。完善現代能源水利基礎設施,統籌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管網、儲氣調峰設施、天然氣熱電聯產等項目建設,強化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和排水管理,推進農田水利和農業技術裝備建設,構建智慧水務平臺,引導縣域環境容量、能耗指標等要素資源優先向高質量項目集聚。推進縣域數字化建設,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行縣域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一網通享。

在數字產業賦能上見成效。借助“外腦”力量,分析研究本地數字經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形勢,明確發展思路,選準符合本地比較優勢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減少同質發展和低效集聚,走“大企業—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道路,形成引人、聚財、活商的集聚效應。推進數字農業試點示范,在具備規模化經營等有利條件的鄉鎮,積極探索與數字化服務商合作共建標準規范的數字農業基地,集聚科技、知識、信息等新興要素,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數字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等模式,實現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通過建設產地倉、打通線上渠道等方式,推動農產品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有序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發展,圍繞縣域重點產業,聚焦不同層級,加快推動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實現精準固鏈、補鏈、強鏈。

(作者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邢台县| 拜泉县| 大姚县| 宁远县| 泾阳县| 青阳县| 津南区| 南投市| 筠连县| 阿城市| 囊谦县| 进贤县| 宾川县| 濮阳县| 河东区| 宿迁市| 常宁市| 邵东县| 崇信县| 泰州市| 马龙县| 沿河| 博乐市| 铜陵市| 慈溪市| 平和县| 泰来县| 石家庄市| 大余县| 通河县| 金昌市| 阳山县| 九台市| 克什克腾旗| 六安市| 石门县| 钟祥市| 津市市| 毕节市|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