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遺產留存有自然演化的歷史信息,也承載著人類的精神文化價值,維系著生態系統平衡,關系著地球生態安全。它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展現,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自然珍寶,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世界自然遺產大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山河秀麗,景觀奇特,自然遺產資源十分豐富、絢麗多樣。我國現有黃龍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等自然遺產15項,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等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這些豐富多彩的自然遺產涵蓋了神奇自然之美、獨特地質地貌和珍稀生物生態三大突出價值,向世界呈現了“中國精彩”。
為了促進自然遺產有效保護并傳承利用,建立一個全面有效的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是指為保護、傳承和利用自然遺產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機制、法律、政策、技術和實踐體系。自然遺產的有效保護是前提和基礎,保護基礎上的代際傳承是責任和要求,在保護和傳承基礎上的合理利用是路徑和動力。
首先,促進自然遺產的有效保護。有效的自然遺產保護體系離不開完善的自然遺產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在嚴格遵循國際公約和充分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盡快出臺自然遺產保護法或相關條例,完善相配套的政策保障體系,出臺一系列鼓勵和支持自然遺產保護的政策措施,規范自然遺產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明確自然遺產的保護責任和合法權益。同時,應理順和完善自然遺產保護機制體系和管理機構體系,建立健全自然遺產保護的規劃體系、考核體系、權責體系和督察體系,加強重要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績效的監測評估,完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林業和草原局、文物局等多部門聯動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自然遺產保護事業。
其次,加強自然遺產的代際傳承。自然遺產的傳承,連接了歷史和未來,每一代人均需肩負責任和使命,共同守護這份自然賦予的寶貴遺產。一是要全面摸清自然遺產可傳承家底,根據國際標準和國內法規,系統建立自然遺產名錄和資源本底數據庫,對自然遺產進行全面系統和標準化的記錄、監測和評估,為自然遺產的傳承奠定基礎。二是注意確保保護管理機構的穩定性,提升機構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保護管理素養,實現自然遺產保護管理隊伍的有序傳承。三是探索創建自然遺產學科,系統開展自然遺產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培養自然遺產學科人才,為自然遺產傳承提供學科支撐和人才儲備。
最后,推動自然遺產的合理利用。自然遺產通常具有原真性、稀有性、獨特性和系統性,具有歷史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自然遺產擺在首位的始終是保護,但合理利用自然遺產的多元價值能夠更好地促進其保護和傳承,造福全人類。一是積極提高自然遺產地自我發展能力。適度發揮遺產地的自然遺產資源優勢,培育綠色生產力,積極推動遺產地產業的綠色轉型,構建自然遺產地保護投入體系和保護補償轉移支付機制,促進自然遺產地的自我持續發展能力。二是統籌促進周邊社區持續發展。尊重地方的傳統資源使用權和發展權,通過資源共管、協同保護、特許經營、生態補償等渠道讓周邊社區受益,使遺產地所在區域及周邊社區群眾公平地獲得可持續發展機會。三是充分滿足廣大公眾的民生需求。讓公眾有機會多渠道參與自然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促進自然遺產融入現代社會生活,探索公眾易于接受、便于融入、樂于參與的保護傳承利用路徑和方法。
總之,自然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是一件任重道遠、澤被后世的大事。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守正創新,才能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作者:柯水發,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