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持續拓展數實融合廣度深度

來源:經濟日報2024-04-02作者:趙險峰 張亞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可以說,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促進數實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也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路徑。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就是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近年來,我國數實融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廣度深度持續拓展,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當前數實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數字領域關鍵技術優勢不足,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從全世界范圍看,我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不少,但在高端芯片、工業控制軟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關鍵共性技術領域仍不占優勢。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數實融合領域還存在基礎性研究不足、自主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工業軟件研發進度與產業升級需求脫軌等問題,導致數字技術缺乏產業化應用、工程化推廣和商業化運作,往往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積極打造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共生融合生態,更需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進一步促進數實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夯實數字產業化根基,合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產業化的基礎條件,數字技術是增強經濟發展動能的重要支撐。要打破信息孤島,優化跨界合作和創新發展環境,整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數據,促進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數據互聯互通,加強前沿科技前瞻布局,圍繞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同時,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企業離市場最近,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要鼓勵企業發揮這種優勢,準確把握世界前沿技術進步態勢、變化規律以及我們的技術差距,強化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提高創新資源整合、創新成果商業化能力。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強化專利保護,促進成果共享,加快數字領域共性技術研發。

打通產業數字化堵點,促進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技術應用成本高、適配難度大、成效不確定是阻礙產業數字化的關鍵堵點。解決這些問題,需深入研究并著力提高數字技術適配性。構建全要素全鏈條數字經濟生態圈,推動數據要素集聚,創新數字技術應用場景。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支持大型企業引領推廣數字技術、中小企業深化應用,實現融通發展,放大典型項目示范效應。此外,還需培養和引進復合型跨界人才,加強交叉學科群建設。

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創新包括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等多個方面。推動數實深度融合,必須高度重視數據安全,構筑起相應的安全防護網。需健全法律和制度規范,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聚焦數據資源開發、數據安全、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與數字經濟領域反壟斷等,完善法規體系;改進提高監管技術和手段,提升監管效能,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加強數字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業、戰略資源等安全可控,促進數實深度融合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作者分別系燕山大學黨委書記、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白银市| 阳西县| 赤城县| 呼玛县| 烟台市| 西充县| 内黄县| 安庆市| 怀化市| 内乡县| 阜新| 苏尼特左旗| 新宁县| 石家庄市| 土默特左旗| 新余市| 吉木萨尔县| 阳西县| 海口市| 女性| 上杭县| 嘉定区| 郧西县| 文昌市| 彰武县| 仙游县| 页游| 十堰市| 行唐县| 吴堡县| 政和县| 屏东市| 鄂托克旗| 吴忠市| 独山县| 汉源县| 望都县| 沈阳市| 高邑县|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