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3年中國旅游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全年國內旅游市場高潮迭起、活力滿滿、強勢復蘇。淄博、榕江、西安、南京、哈爾濱、成都、沈陽等城市紛紛“出圈”,盡管這些城市的“出圈”過程各有不同,但其共性是給游客以多元化、全方位城市體驗。每一個火熱“出圈”的城市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城市的文旅產業情況、資源稟賦、政府服務導向、市場成熟程度、社會關注度等成為城市能否“網紅”的關鍵要素。
“網紅”城市“出圈”是面向新時代城市發展的社會實踐
“網紅”城市發展不同于傳統城市,其特質是由多個“網紅”標簽構筑,是線上空間與線下空間的融合體和利益共同體的綜合作用。在“網紅”城市形成過程中,“網紅”原因、熱度持續情況與城市發展定位等都會影響其“網紅”程度和效度。從城市傳播視角切入,“網紅”城市呈現為媒介與社會的深度交融,在網絡媒介環境中城市、媒介與人之間建立連接,進而不斷增改物質空間、擴充精神空間、拓展關系空間,進行文化生產與再生產,提升城市“可見性”,進而引發“輿論熱度”。其“出圈”形態大致有以下幾種不同類型。
第一類具有鮮明風景特質。依托于互聯網時代論壇、博客的興起,在圖文大范圍流行下,如麗江、桂林、西藏、三亞等以風景名勝著稱的旅游城市成為“網紅”城市。這些城市以鮮明的風景特質、獨特的景區景點吸引游客關注。
第二類具有區域性綜合實力特質。其城市自身各具特色,如成都的舒適安逸,西安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價值,重慶的義薄云天,且城市自身也誕生許多“網紅”景點,使其具備成為“網紅”的潛質和魅力。
第三類具有講述與傳播特質。隨著科技發展,借助社交媒體平臺宣傳,一些城市借助圖文和短視頻的賦能以此吸引游客注意力,推動游客參觀熱門城市或熱門旅游空間。短視頻高互動、強社交、移動性等特點調動了受眾講述“城市故事”的積極性。如長沙,通過“有趣”體驗,實現“網紅”地標的形成。
第四類具有情緒價值共鳴特質。隨著旅游門檻逐漸降低,依托于人民對精神追求和自我滿足的需求增高,城市已不再滿足于宣傳“吃喝玩樂”,而是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美譽度,加速整體旅游環境和服務提升。依托外部網絡空間流量加持而產生人地關系重塑的化學反應,人們開始更加注重尋找城市與自身所產生的共振。淄博與哈爾濱同屬于這一類型,憑借真誠打動游客,獲得更好反饋。
新時代“網紅”城市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詮釋,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其遵循的鐵律是“人民至上”,不斷傳遞城市品質。
讓“網紅”城市變“長紅”才是面向未來城市持續發展的深遠議題
“網紅流量”的優勢是能夠迅速關注到一座城市,但“網紅”城市實現“長紅”的“留量”,不僅是提高服務質量等淺表性問題,更需要的是通過城市治理改善營商環境,通過“流量”的“走紅”過程對城市增強信心。
首先,“網紅”城市持續發展要激活“長紅”動力。城市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主要空間載體。“網紅”城市如何從階段性“流量”轉為持續性“留量”,構建高品質城市是關鍵。在流量時代,城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對效率和規模的追求轉向對城市發展品質的關注。城市的未來就是要建設以人為核心的品質之城,追求高效的服務性、敏捷的響應力、廣泛的包容性、和諧的共同體,最終實現親善的人際關系,保持持續“留量”。通過關注人們的需求,用真誠的態度、主動的服務、專業的營銷,在城市治理實踐中詮釋政府的務實性與專業性,將“網紅”光環轉化為可持續的流量變現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將“網紅流量”轉化為真正的城市競爭力,使城市更加精細高效,讓城市更加聰明、智慧,進而確保持續“留量”才是解決之道。
其次,“網紅”城市持續發展要匯聚“長紅”活力。一方面,從“網紅”城市發展中可以看到,“網紅”是方式而非目的,需要政府“有為而治”,讓城市“經得起遠眺”,更“耐得住回味”,需要城市精耕細作,讓城市散發更多的“吸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借“網紅”之勢,政府積極作為,優化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過多部門的聯合行動與全民的配合參與,促進城市整體向善。同時,還要給游客更舒適的旅游體驗,給市民更實實在在的生活改善,實現民眾的需求和愿景,讓城市治理品質更高,以“流量”效應帶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各個環節,借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應是“網紅”城市追求的“留量”遠方。
最后,“網紅”城市持續發展要專注“長紅”潛力。“網紅”城市的發展反映的是地方城市品質與營銷的覺醒。一是通過對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多種資源系統整合,找到符合自身城市規律的發展路線。二是通過樹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吸引更多可用社會資源推動城市良性發展。一方面,“網紅”城市的塑造不僅希望短期內吸引游客,更希望于長期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網紅”城市注重“關注”與“分享”價值,其本質是吸引更多公眾注意力與關注度。而“關注”“分享”背后是人、財、物的流動,借此獲得更多人口、資金、技術、信息等關鍵性發展資源,憑借“出圈”效應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延伸,集聚優質要素,增強經濟活力,使之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從而在城市競爭中獲得領先優勢。從這個角度看,注意力就是生產力,用“網紅”身份占據“網絡”,實現真正“長紅”,最終贏得“留量”。另一方面,“網紅”城市發展因短時間內涌入大量游客而對市域社會治理和文化彰顯提出挑戰。因而,“網紅”城市不應只關注城市經濟發展,還應關注市域社會治理和城市文化符號,如未能與時俱進謀劃布局,未能在熱度之后形成核心吸引力,“流量”過后很容易被遺忘。說到底,保持持續“留量”的核心是對城市核心吸引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深耕。
總之,“網紅”城市的表層邏輯是注意力經濟,但其背后深層邏輯是城市競爭的新模式。處于新發展階段的城市要獲得競爭力,需要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多維度入手,才能使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城市生活的高品質提質升級、市域治理的高效能溫度可感。(張麗新、黃嘉雯)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