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師博(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是在融合過程中形成的,“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推動新發展格局、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大論斷和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成熟和定型提供了系統性的理論框架。
市場主體融合
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以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重構市場主體的組織模式,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增強經濟發展動能,需要加速釋放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效應。相應的戰略政策安排是,以激勵高校、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與行業協會融合發展為主,旨在打破時空限制、促進創新要素整合共享,構建創新協同、錯位互補、供需聯動的數字創新生態。數字經濟將催生“智慧能源”新業態,從生產者經過多環節到達消費者的傳統價值鏈被徹底改造,實現能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直接融合與角色反轉。具體戰略政策設計體現為,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建設智能化能源生產和消費基礎設施以及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借助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革命。
數字經濟會加速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利用數據資源引導消費者、生產者、中間商深度融合,帶動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全價值鏈協同。數字經濟形成了產品與組織的松耦合系統,組織去中心化后協調成本降低,更有利于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特別是借助數字平臺,可以跨時空、跨國界、跨部門地集成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信息,促進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更加暢通。同時,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基于各類基礎和專業信息的融合發展,打造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鼓勵物流企業、行業協會與公共服務機構的協同融合,構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網絡;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要素與資源跨區域流動效率。數字化還能驅動貿易主體轉型融合與貿易方式變革,強化數字貿易制度供給、加強國際創新資源“引進來”、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內外融合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現代化產業融合
數字經濟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改變了產業鏈組織結構形態。以全新的數字化、系統化思維引導實體經濟產業鏈的解構與重構過程,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一是數字產業化改造傳統產業體系結構。在“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階段,數字化產業處于跟跑狀態。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新四化同步發展階段,數字產業化開始轉向并跑狀態,戰略設計圍繞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著力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發展大數據產業,相應的云計算、物聯網技術也加速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數字產業化已轉變為領跑。憑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已走在世界前列。數字產業化由跟跑、并跑向領跑嬗變,體現了數字變革從“補課”向“自主創新”的跨越,前一個階段以數字化加速學習機制實現數字化生存能力的提升,后一個階段則以數字化重構學習機制實現智能化發展的突破。
二是產業數字化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質量和現代化水平。產業數字化即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通過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變革帶來產出增長和效率提升。產業融合是由技術革新以及放松規制降低產業壁壘,加強產業企業間競爭合作關系而產生的,導致規模擴張效應和新產品新服務的涌現。數字技術加速了產業融合,原本處于不同市場的非競爭性產品轉化為競爭性關系,企業生產邊界和市場范圍隨之擴張,并通過規模經濟降低了企業成本。數字產業化為產業數字化奠定了技術基礎,隨之產業政策層面開始聚焦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智能制造等,跨部門聯動提升實體經濟整體的現代化水平。
數字技術融合
數字經濟是當前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數字技術又是其中的核心,經常不斷的技術革新來自融合,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基于“技術—規則—經濟”范式,每個時期的技術革命都會導致整個生產體系的現代化更新,即“新技術群”作用于“舊經濟(規則)”并對其進行系統性改造和提升。數字革命帶來了實體經濟的高端化、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
一是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群”通過直接打造全新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體系而塑造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經濟新形態,提升資源尤其是閑置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數字技術群”突破了既有經濟規則,同時創造了“網絡外部性”“長尾效應”等全新的經濟規則,并將其廣泛地導入各類經濟組織中。數字技術使分布式生產在全球范圍廣泛應用,同時獲得規模經濟優勢、分工靈活調度優勢與生產消費一體化優勢,固有的時間和空間有限性規則因此而被顛覆。三是“數字技術群”也會改造傳統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市場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傳統的勞動或資本密集型生產規則被打破,數據密集型生產規則嶄露頭角,形成創新驅動、數據賦能的智能生產決策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此外,數字技術創新具有非線性特征,創新過程與結果相互作用,使得融合中的技術創新快速迭代。故而在新四化同步發展階段以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相關的數字技術政策相繼落地,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責任編輯:王振華